摘要:从技术层面剖析了多功能剧场的设计要点,并以郧西县文体中心天河剧院为例,具体阐述了作为县级城市的剧院如何实践多功能剧场设计的实例。
关键词:多功能;技术;天河剧院;剧院设计
1 专业剧场与多功能剧场
剧场根据剧种表演的需要可以分为专业剧场和多功能剧场。专业剧场通常是只为一种类型的演出专门定制的,比如歌剧院、戏剧院、音乐厅等;而多功能剧场是适用于多种类型表演的剧场。专业剧场针对特定的剧种要求,一般配备复杂齐全的舞台机械,专业优势明显,但投资昂贵。专业剧场对于前厅和后台的空间要求较大,前厅往往设置中场休息和交往活动等服务设施,后台需要配置排练厅、绘景间、行政办公等较多房间。多功能剧场在剧种表演上的要求没有专业剧场那样专业,满足大众的欣赏水平,通常是租给外来剧团进行临时演出,对舞台机械的要求没有那么复杂。多功能剧场的前厅通常较为简单,与周边的文化商业设施相结合;后台也无需排练厅、绘景间、行政办公等,只需配备简单的大小化妆室、服装间及卫生设施等。
剧场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以专业剧场占据主导地位,它作为人类文化和艺术的载体,通常是城市的文化标志建筑,有着庞大的体量和规模,但却往往忽视实际功能与后期经营的匹配。实际上,专业剧场投资昂贵的舞台设备,除了少数大型专业表演,很少派上用场。对于二三线城市,专业剧场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如果盲目模仿,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多功能剧场带来多样化的娱乐演艺和文化氛围,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
2 多功能剧场的技术性要求
多功能剧场往往具有双重属性,不仅具备文化建筑的属性,也兼顾商业建筑的属性,它通常与其它文化建筑或者商业建筑结合在一起形成建筑群。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多功能剧场对舞台的要求通常是满足演出的最小尺寸,一般不设后舞台,对侧台要求也不高,但尽量增加观众座位,减少前厅和后台空间,提供便利的布景空间。
我国的剧场多为镜框式舞台,为了能够兼顾不同的表演类型,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对舞台、观众厅以及声学要求等作适当的改变,以达到表演功能的切换。美国剧场建筑师艾森渥华提出多功能剧场具备的几个特性:可以调节观众厅的混响时间;可以改变观众座席布局与数量;可以将乐池转化为观众席和舞台表演区;可以改变舞台布置适应表演和声学的要求[1]。不局限于艾森渥华的这几点特性,多功能剧场的技术性要求同样包括演艺建筑从前厅、观众厅、舞台到后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3郧西县文体中心天河剧院的定位与规划
图1郧西县文体中心各单体布局 图2郧西县文体中心整体效果图
郧西县文体中心是集合了体育场、剧场、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篮球馆及运动员之家的文化综合体。郧西地处于陕鄂交界区,富有历史文化底蕴,整个建筑群在设计时考虑了当地的山水文化、七夕文化、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建筑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基地,形成错落有致的四大板块:南面是体育场,西南角为天河剧院、图书馆、文化馆和展览馆,北面是篮球馆和运动员之家,中间是博物馆(图1)。各单体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用一条舒展流畅的飘带将各个建筑串起,宛若天上翩然舞动的银河,又寓意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霓裳羽衣舞”;弧形天际线呼应了周围连绵起伏的群山,飞旋回转充满张力(图2)。政府对于文体中心的定位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魅力,在预算严格控制下,结合县级城市对于剧场的功能使用、市场需求以及后期运营的评价,对天河剧院定位为兼顾戏剧和歌舞的中型乙级多功能剧场。
天河剧院建筑面积为9858㎡,建设内容包括1200座观众厅、舞台、前厅、后台及配套设施等。建筑外立面采用双层玻璃与铝板相结合的幕墙系统,与其它场馆形成统一、协调的外观造型。剧院根据观演要求划分功能分区,南面面向室外广场设置观众空间,北面为演出空间。主要人流通过南面室外大台阶进入二层的前厅,同时在观众空间一层东西两侧对称布置次要出入口;北面一层结合演出空间依次布
置布景及演员入口(图3)。
4天河剧院技术层面的设计
4.1前厅与后台
天河剧院作为多功能剧场对于前厅的布置较为紧凑。前厅设在剧院南面,通过大玻璃幕墙与室外环境相互交融。主要人流穿过前厅可以直接进入观众厅池座;同时通过前厅东西两侧的旋转楼梯到达三层进入楼座。剧院前厅设计较为简单,适用较短时间的中场休息,而其它的休闲设施,共用于文体中心内的商业配套,这点上也符合多功能剧场的特性。
剧院后台部分共两层,占用较少面积,布置紧凑,主要设置演员候场、跑场、化妆室、服装室等功能,摒弃了排练厅、硬景库、绘景间等大空间,节省初期投资。考虑到作为县级剧院的后期运营水平,主要以外来临时租赁剧团的演出为主,并不是专业级别的驻团剧院,没有设置这些大空间的必要。而这些基本的演出用房,足以满足外来剧团临时演出所需的各项设施。
4.2观众厅
剧院的观众厅采用镜框式舞台的矩形平面形式,空间规整。由于兼顾戏曲、话剧和歌舞等多种演出功能,设计时就需要考虑不同剧种的声学要求。通常情况下,戏剧表演侧重于语言清晰度的控制,要求厅内容积不宜过大,混响时间短,观众厅的容量一般以1200座为上限;而歌舞表演主要体现演员和乐队的自然声,混响时间长,观众厅的容量一般以1200座为下限。因此,根据剧院功能的要求,同时结合当地实际需求,作为县里唯一的大剧院,最终确定观众厅设计座席数为1200座,分池座与楼座布置。
然而,不同剧种表演对于混响时间的要求不一样。艾森渥华认为观众厅需要足够的容积来调节混响时间,并且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就是这样一个先例。它在观众厅两侧设置了三层混响室,可以增加2000多立方的可调容积[2]。但是,这种方式势必会增加较大的面积。在天河剧院的面积和投资严格控制条件下,只能采用吸声装置来改变混响时间。在观众厅的后墙、侧墙及吊顶周边等部位设置织物饰面或者木质穿孔板等吸声材料,同时在顶板上设置升降式的吸声体,通过升高下降改变吸声量,以调节混响时间。
另外,观众厅的视线设计也是重要技术要点。剧院在设计时通过数解法以及三维模拟进行视线设计,并经过计算机分析将视野评价与视距评价进行综合计算得出每个座位的综合评价,以确保观众座席具有良好的视线效果。
4.3舞台及灯光音响工艺
舞台及灯光音响是多功能剧场设计的技术重点。剧院采用镜框式舞台,设计时需充分考虑针对戏剧、歌舞多种功能表演的要求。
(1)总体尺寸
根据天河剧院的定位,从经济性和适用性角度,表演区的主舞台在满足多剧种表演的前提下尽可能小,并取消后舞台。结合戏剧、歌舞对于舞台尺寸的要求,最终确定舞台长为29.2米、进深22米,台口宽为16米。主舞台两侧的侧台相对较小,尺寸为13.3米×14.8米。这样的尺寸基本满足多种表演的要求。
(2)台口与假台口
天河剧院的固定台口尺寸为16米(宽)×10米(高),这样的尺寸能够满足歌舞表演场景的需要,但是对于戏剧可能显得稍大。为此,通过在台口后面设置活动式假台口调节舞台台口的尺寸和比例,以此满足多种表演的需要。假台口由两边侧框和上框组成,可以通过调节侧框和上框的位置获得不同的台口尺寸。
(3)升降乐池
艾森渥华提出多功能剧场需要有条件将乐池转化为观众席和舞台表演区,因此升降乐池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剧院设计升降乐池时考虑,将乐池升降台升至乐池标高时,可以布置乐队;升至观众厅标高时,可以布置临时座椅;升至舞台标高时,可以增大舞台表演区。同时升降台可以作为临时座椅和大型乐器的运输工具,运至地下一层的家具库存放(图4)。
图4升降乐池的不同功能的剖面
(4)舞台机械及灯光音响
由于普通剧场对于台仓的后期使用效率较低,天河剧院的舞台并未设计台仓。
舞台上部通过悬挂吊杆升降布景道具、灯具等,其间设置天桥、栅顶用作工作检修。在设计舞台高度时,为了使台塔的高度尽可能矮,考虑将卷扬机放在天桥上。由此,舞台的净高为2倍台口高度+1.8米(栅顶检修通行高度)+0.2米滑轮梁高度+设备风管高度,计算得出最终的舞台设计净高为23.8米。
台塔部分按照常规设置三层工作天桥和栅顶,第一道天桥下面藏风管。在栅顶与一层天桥之间、靠近舞台区下场门侧设置调光柜室;在距离舞台面4米的高度、面向观众厅右侧墙的位置布置舞台监督室,用于舞台监督、指挥演出信号等。
剧院对于灯光音响的设计也需要满足适用多功能的要求。灯光音响控制室设于一层观众厅后部正中位置,室内净高3米、进深3.5米。耳光室设在观众厅两侧,耳光开口1.2米,上下间距3米。声桥设在台口外乐池上方、比舞台天桥高1.2米的位置。声柱设于台口外两侧,净深1.6米,设置独立音箱。面光桥设在观众厅吊顶内,共两道,满足第一道光轴射到台口线与台面的夹角为45°~50°,第二道光轴射到乐池前边沿与台面的夹角为45°~50°。
4.4实现多功能的主要技术手段
通过上述关于剧院技术层面的设计描述,对实现多功能方面的主要技术手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吸声装置调节混响时间
根据不同表演的混响时间的要求,在观众厅侧墙、后墙及顶面设置吸声材料,顶板上布置升降式的吸声体,以达到调节混响时间的效果。
(2)通过升降乐池转化为观众席和舞台表演区
升降乐池设有4个停位,当升降台升至舞台标高,可作为舞台的延展部分增大表演区域;当升降台升至观众席标高,可增加60个临时座席;当升降台升至乐池标高,可布置乐队;当乐池升至家具库层,可运输座椅、乐器等物件进行存放(图4)。
(3)假台口
通过在台口后面设置活动式假台口调节舞台台口的尺寸和比例,满足多种表演的需要。
图5舞台活动反声罩立面布置示意
(4)舞台活动反声罩
设置舞台活动反声罩用来隔离舞台空间,在音乐演奏时获得完美音质(图5)。反声罩的主要作用为:防止声能的扩散和吸收,其顶部反射板可以改善观众厅前区和中区的早期反射声,增加直达声强度;使罩内空间与观众厅融为整体,消除由于台口产生耦合引起的音质缺陷;同时减少台口的声吸收,增加观众厅容积,适当提高混响时间[3]。
5结语
而今,随着娱乐艺术文化的普及与推广,县级城市也逐渐开始兴建自己的剧场。但是不同于大城市的大剧院,专业性表演的需求并不大,更多的是满足大众的欣赏水平。为此,简单、便利、低投资的多功能剧场更为合适。郧西县文体中心天河剧院就是作为县级城市的多功能剧场的一次实践,它的建设规模、功能使用、工程造价以及运营模式都符合当地县城的实际需求。适合的才是好的,相信天河剧院作为多功能剧场的模式,在当地发挥着更为出色的效应。
参考文献
[1] 袁锋.技术视野下的我国当代多功能剧场发展研究[J].城市建筑,2010(09):12-15.
[2] 杨志刚,章奎生.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的建筑声学设计[J].演绎设备与科技,2009(1):27-32.
[3]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第4分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435.
论文作者:陈新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剧场论文; 舞台论文; 多功能论文; 剧院论文; 乐池论文; 天河论文; 观众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