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T变流器控制组件自主化改造设计论文_张显刚

四川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CVT变流器控制组件的自主化改造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通过在该控制组件上下载程序代码,可达到完全替代CVT原控制组件的目的。通过风场实际样机的运行情况表明,该方案实施性强,经济性、适用性强,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关键词:CVT变流器改造;信号互连;分布式控制;多变量混合交叉冗余保护

1.引言

随着风电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整机销售价格急剧下降,考虑到成本和市场前景,Convertam(中文名:科孚德简称CVT)公司已逐渐退出风机变流器市场,但国内风场大量使用CVT公司的风机变流器,其后期维修服务和备件成了业主的急需解决的难题,同时风场大量使用的CVT变流器都不具备低电压穿越测试要求,因此,改造CVT1.5MW双馈风机变流器,满足发电并网要求,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

2.控制组件计设要求及要点

(1)去掉通信板,通信部分和启停机逻辑控制由网侧承担;

(2)主CPU加协处理器FPGA控制换成只有一个CPU控制;

(3)采用了片内AD采集,硬件过流过压保护另外做电路;

(4)功率模块温度采用间隔轮流采集;

(5)去掉硬件锁相环,电网频率由软件锁相环测得;

(6)DSP由2812换成28335,扩大高速区程序存储;

(7)采用高压采集,节约电压传感器;

(8)SCI串口单独做个接口,方便调试,防止调试过程中拔插端子和接线导致端子损坏;

3.硬件总体设计

3.1硬件总体拓扑结构

考虑到改造项目的特点及造改目的,硬件总体拓扑结构的设计必须适应现场施工要求,一是考虑到施工的方便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同时也考虑到板件互连时的完整性。本方案采用集中分布式控制思想,根据变流器控制要求,将整个硬件组件分为机网侧控制板为核心控制组件,机网侧间非实性数据采用CAN总线交互信号,而实性数据采用硬连线互连以此满足动态响应时间,同时机网侧核心控制组件分别拓展出机、网模拟量检测板和分配板等,信号分开调理,充分发挥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优越性,提高变流器整体性能。

3.2电源拓扑结构设计

图1电源系统的拓扑结构图

在本项目设计方案中,根据硬件各子板件的硬件布局,采用集成电源集中配电,而关键供电(比如传感器采样供电)则采用隔离、滤波处理,其中机、网侧的模拟量供电采用隔离方式,而数字量的电源共地处理;各信号地与机壳地隔离。分配板负责各路电源的保护、滤波处理后再传给控制板,再由控制板分送给模拟量、编码器IO板及高压采样板等。

3.3信号板间的互连技术

本方案中机、网侧控制组件内部采用CAN总线,完成非实时信号的互换;对于实时的机、网侧控制组件的关键信号交互采用高电平开关量信号,在满足快速、准确的要求的同时,又满足信号传输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变流器整机与外部主控制器的信号交互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数模混合的硬件互连技术,同时兼备CANOPEN通信方式。

3.4功率单元的多重保护技术

本方案对功率单元采用了多变量混合交叉冗余保护技术,一是采用对PWM控制信号的冗余保护机制,二是采用对功率单元的过热保护机制。对于功率单元的PWM驱动信号,本方案采用双重保护设计,一方面靠核心板本身的MCU/DSP的互锁和死区功能,从软件上防止PWM信号上下桥臂直通现象发生,另一方面PWM信号从MCU/DPS输出后传输至底板的FPGA/CPLD,参考图2,在FPAG/CPLD中编写PWM上下桥臂死区检测逻辑,从硬件层面上深化对PWM信号的保护功能,使得变流器整机的运行安全性能增强。

图2功率单元的多重保护机制

4结论

CVT变流器改造主要围绕三大核心工作展开:核心控制软件和核心控制组件及LVRT装置的研发,其中核心控制组件是整个变流器的控制核心,对整个项目的成功起支撑作用。目前该方案已经成功运行于某风场的CVT变流器改造项目中,并得到了风场业主的一致好评,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风电变流器市场研究报告1》前瞻产业研究

[2]任海军;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论文作者:张显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5

标签:;  ;  ;  ;  ;  ;  ;  ;  

CVT变流器控制组件自主化改造设计论文_张显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