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历史本真课堂论文_张天水

回归历史本真课堂论文_张天水

张天水(青川县教育局 四川 青川 628100)

摘要:打造历史课堂,使课堂教学回归“本真”,需要教师理解历史本真课堂的含义,把握本真课堂特点,主动转变教学方法,从而让教师、学生回归课堂角色,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历史本真;历史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168-02

时下,农村初中的历史教学会遇到这样尴尬的现实:专职专业教师少,教师年龄偏大,教学任务跨年级、科目多,教学方法单一,资源整合能力欠缺,拓展延伸不够;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少,兴趣低;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总是难以达成。因此,教师、学生面对现实,主动作为,做好新课改需要的角色,让历史课堂回归本真,农村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生变化。

一、理解历史本真课堂含义

“本真课堂”究竟是什么?本真课堂就是“务本、立本、求真”的课堂,务本、立本与求真相辅相成。历史本真课堂,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务本),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立本),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求真)的课堂。

二、把握历史本真课堂特点

1.历史本真课堂具有全面性。一是课堂教学参与者是所有学生和授课教师;二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中外历史,以国别史为主线,贯穿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史……三是注重课程目标的全面性,课堂教学要凸显历史课程的显思想、基础、人文和综合性。

2.历史本真课堂具有发展性。一是教学理念上要发展。传统历史教学,教师左手握教本,右手拿粉笔,口头娓娓道来,尽展教师学识。这样的课堂,可能条理清楚,重点难点突出,但是学生的学难以达成目标要求。课改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学重点在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行动在学生,发展在学生,因此,历史课堂应该在教学理念上要发展。二是学习方法要发展。目前,农村的历史课堂,多是老师教,学生被动学,走程式化。但是,新课改指出,课堂教学要变“教”为“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展示质疑的学习方式。三是教学目标要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学科教学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任,我们要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教与学,渗透德育,超越传统历史课堂重基础知识传授的狭隘教学目标,逐步发展到过程与方法、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目标。

3.历史本真课堂具有开放性。首先是形式上的开放。随着高中课改和招生改革的逐步推进,“走班选课”成为了高中课堂教学发展趋势,开放的课堂也势必要求初中阶段的课堂发生变化,敞开胸怀,容纳师生的自主、自由选课学习。第二,历史思想的兼容并包。在历史教学中,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同的历史学家、不同国家的历史专家对同一事件和同一人物都会做出不同的评价,本真的历史课堂要善于“晾晒”不同的观点,求同存异。第三,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展现。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有话说,这就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我们在一些开放性历史问题上,把握的原则是“言之有理即可”,让学生使用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方法论,正确表述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看法,明白事理,转变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展现历史本真课堂教学行为

本真的历史课堂是充满灵动、情趣、智慧、创造的课堂,教师要创设具有“历史味”的课堂,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进入一种良性的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境界。

(一)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的治理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历史本真课堂,就是学生要“亲临”历史事件,成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使学生迅速调整心理,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火烧圆明园视频。看到美丽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学生会产生愤激情绪,教师选择时机抛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

(二)探源教材文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历史学科人文性极强,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注重了文本的阅读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取历史信息。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作为初中学生阅读历史教材,由于知识积累不够,阅读方法欠缺,问题提炼不精、不准,思考范围局限,因此本真的历史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提问,阅读文本答疑,阅读文本生成。第一,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要精读教材,设计3-5个不同程度的主问题,在教学时,抛出主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第二,观看图表生成问题。历史教材插入了大量图表,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展开思维,生成问题。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读图可以获取的信息是: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与日俱增;生成的问题有:为什么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呈上涨趋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鸦片的大量输入,对国家、家庭、个人和社会产生会带来哪些危害等。第三,通读课文,构建知识体系。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时,着眼三个关键词“性质、经过、结果,”通过读教材,能概括战争性质,能描述黄海大战和威海卫战役的经过,能分析战争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三)改变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历史本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历史教学中,讲授法、讨论法是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但学生总是被动参与,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生本观”理念的贯彻成为课堂改革的必然。历史本真课堂要有明显的环节,即课前导读、课中导学、课后导练。

课前导读,是课堂的前置。教师要课前设置好导读单,布置好导读任务;学生借助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教材的预学任务,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阅读习惯,提高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课中导学,是课堂的重点。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单,用问题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要在教学中用点拨来串联导学单上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在不断拔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层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生生探究和生师探究学习历史。

课后导练,是课堂的延伸。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练是重要手段。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试题,用单项选择题来巩固基础,用材料分析题来提升能力;要注重练的时机,练的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发现问题,再学习解决问题,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历史课堂是具有“历史味”课堂,教师只有理性认识本真历史课堂,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改变教学,提升自己,教好学生。

论文作者:张天水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回归历史本真课堂论文_张天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