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的技术要点探究论文_李春义

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的技术要点探究论文_李春义

鞍山市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省鞍山市 114001

摘要: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道路桥梁建设中,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不能对相应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很容易造成具有危害的现象。例如出现坍塌。这不仅会严重影响道路桥梁的建设质量,又会对人民的出行造成困扰。因此对现浇混凝土道桥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道桥施工;施工技术

1 施工主要概述

1.1 材料的选用

现浇混凝土道桥施工中,作为原材料的混凝土以及辅助材料。在选择上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选择的材料符合相关要求。要通过多方面的考虑,结合实际的施工需求,在混凝土强度、水灰比、砂石颗粒直径、骨料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在添加剂的选择上也要进行合理的选控,在材料市场中,添加剂的形式有很多种,添加剂的来源也不确定。因此,为了保证道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就要选择合规的供应商,在根本上确定添加剂的质量。还要在实际应用之前对添加剂进行一定的试验,从而确定添加剂的使用效果符合实际要求。

1.2 混凝土浇筑过程

浇筑环节是现浇混凝土道桥施工中的重点环节,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道桥的强度与耐久度。因此,为了保证浇筑的质量,就要在浇筑的高度上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的情况下,浇筑高度不应该大于2m,如果在大于2m的情况下,就需要增加串桶。在混凝土浇筑的整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孔洞的问题,孔洞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浇筑的质量,因此就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这种情况进行有效地避免。时刻注意对温度的把控,从而确保在这一阶段不会因为温度的因素产生裂缝问题。

2 现浇混凝土道桥的施工技术要点

2.1 地基施工的技术要点

现浇混凝土道桥地基施工当中,必须要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机械性到位,才能防治道桥基桩发生的位移或形变,确保道桥整体的稳固性。在实际施工当中,应当采取技术手段做好地基施工控制,一方面做好地基回填物材料选择,以轻质材料和高性能材料为主,提高地基稳固性,防止其发生侧滑和下沉;另一方面,以强化地基强度为目标,做好地基施工可能面临的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的有效控制,以技术手段实现地基强度的有效强化。通过提升地质稳定性和承载力,避免地基沉降、变形,为后续的现浇混凝土道桥建设和施工打下坚实基础[2]。

2.2 土工格栅使用的技术

强化道桥施工当中,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多个施工环节均会应用到土工格栅,为做好相应环节的施工建设,就需要对土工格栅使用技术进行有效强化。应当从土工格栅的材料特性出发,不断强化其横纵向的稳固性,提升横向稳定性并强化侧向约束力,防止道桥过渡段和地基出现过度应力。通过技术强化手段使得道桥荷载重量得到有效分配,地质等自然因素对道桥的影响力降低。此外,应当对填土进行技术处理,减小填土摩擦力,提升现浇混凝土道桥的整体稳定性,在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强化其灵活性。

2.3 桥台结构的技术选择

现浇混凝土道桥施工中的道桥桥台结构是整体结构的承重基础,必须以技术手段实现对其的有效控制,避免其发生沉降影响道桥稳固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应当强化技术选择做好现浇混凝土道桥整体沉降系数的有效控制,对桥台结构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其次,明确桥台结构的种类,从道桥施工环境出发,选取最佳桥台结构并以技术为防护不断强化结构体系;此外,基于道桥工程特点和填筑、地质情况对桥台结构的施工技术、施工方式进行有效设计,对可能造成桥台结构稳固性影响的因素进行解决和消除,确保桥台结构顺利施工,提升现浇混凝土道桥桥台结构施工效率

3现浇混凝土道桥施工问题的技术处理要点

3.1 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问题的处理

现浇混凝土道桥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会对道桥整体质量产生影响,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消除问题的负面作用。在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施工当中,如路基表面强度建设不足,路基路面粘结度不够,则道桥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防水功能也将不断弱化。为此,现浇混凝土道桥路基施工中,做好路基浇筑的技术要点把关,控制初凝时期路基表面拉毛的过程,有效提升道桥路基表面的粗糙程度,提升路基面层和防水层质量,提高路基与沥青路面的结合度,在高效率进行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建设的同时,有效预防路基问题和路面病害的产生。

3.2 道桥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理

现浇混凝土道桥施工技术不达标可能出现路面的相应病害,如网纹开裂、路面拥包、深辙车辙等,造成路面平整性受损,长期可带来严重的行车危险。为此,应当利用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病害防治处理,在病害预防和处理的同时强化路面质量保障。首先,应当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结合病因从系统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其次,在使用中做好沥青混凝土温度、强度和粘结度等技术参数的有效控制,在确保参数达标的基础上再进行施工;此外,在病害处理中,需对关键性病害部位进行清除,做好路基浮浆清理,确保后期路基路面的强度,基于温度、材料和压力的技术统筹,实现道桥沥青混凝土功能的强化,提高其防水功能和受力功能,实现整体道桥路面品质的提升。

3.3 道桥水泥混凝土缺陷问题的处理

道桥水泥混凝土缺陷问题重要为裂缝和麻面,应当通过技术处理加以修复。应当对缺陷部位表面进行有效清理,做好薄弱部位的技术提升,实现道桥深层次结构强度的提升,恢复现浇混凝土的防水功能,避免缺陷部位问题的再次发生。如在裂缝问题的处理上,可利用凿毛机械将裂缝部位暴露出来,通过同等配比水泥浆液的灌注,使得既有裂缝得以密闭,道桥水泥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得以提升;在麻面问题的处理上,通过机械手段去除麻面蜂窝等表面缺陷,涂抹等配比水泥浆液,修复道桥水泥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使新旧结构能够形成牢固的整体,实现结构防水功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完成道桥水泥混凝土缺陷问题的处理后,做好问题产生原因、处理方案和处理结果的总结和记录,为后期工程验收和今后道桥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3.4防水技术

浇筑混凝土道桥的质量与性能与防水路面处理有直接关系,如果在防水技术上不适当,就会严重的影响现浇混凝土道桥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提高防水的效能。一般情况下会对水泥土路面进行细微缺陷弥补。这样做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通过对细节空隙处的控制来达到强化混凝土路面的质量的目的。由于表面的防水性能得到了提升,就会保障路基不会由于雨水问题而出现严重的下沉。在混凝土的强度上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办法进行强化,例如可以对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检测和研究,在相关的实验基础上,改变混凝土材料的结构,提升结构整体的强度,并且可以从结构的严密度上进行调整,从而保障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结束语

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主要是在材料的选择、防水处理、温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团队的要强化自身的技术水平,要加强对于养护工作的重视,保障现浇筑的混凝土道桥的表面不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保证各种影响因素不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确保道桥在日后的使用中能够在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功能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唐红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2):253-254.

[2]胡 瑶,刘 仕 江.道 路 桥 梁 中 现 浇 混 凝土的质量通病及处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270.

论文作者:李春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现浇筑混凝土道桥施工的技术要点探究论文_李春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