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探索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探索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探索

庞红萍,余莎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

摘 要: 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急需转变以反应性干预为主、追在问题后面跑的“消防员”式职能模式,应以预防性危机干预为主要工作模式,力求转变为积极预防的“防疫员”,使心理危机问题防患于未然。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积极乐观、有韧性的积极心理品质,训练理性思维和乐观解释风格,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形成心理危机的天然屏障。

关键词: 心理危机;预防性危机干预;积极心理品质

随着社会发展加速,生活压力剧增,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冲突也不断加剧。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正处在步入社会的过渡期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阶段,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也越来越突出。校园自杀、凶杀和其他犯罪案例等极端心理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给家庭造成巨大创伤,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也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干预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及国家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关注。

一 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心理危机是个体或群体面对困难情境超出其应对能力时,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这种失衡状态既包括激烈的内部心理矛盾,也包括精神面临崩溃或存在的严重心理障碍[1]。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排解和调试,日积月累,势必会形成心理危机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目前国家和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各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中心及危机干预应急体系来及时应对心理危机事件。但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普遍不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尚不健全,危机干预工作往往重点关注少数已发现有危机倾向的学生和已经发生的消极事件,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目标定位有失偏颇

目前各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中心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其主要工作目标一般放在防止自杀行为、及时处理危机事件、力求不造成恶劣影响等方面,有时校方为了规避安全责任风险,对于一些有安全隐患的学生采取劝退、休学或是转介了事,这样的工作目标仅仅提留在危机干预的初级目标上,与高校培养健康人格的长远目标不相符。

(二) 高校危机干预效率不高,治标不治本

事实证明,学生出现心理困扰和心理危机时很少能及时向心理老师求助,所以许多危机事件很难提前发现,等危机事件发生后,往往损失已难以挽回,这种守株待兔式的干预,即使学校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处理善后,也是治标不治本,效果上近似于亡羊补牢。

初检各数据库共获得2 744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06篇,通过阅读文题及摘要排除综述、病例报告、非临床研究以及不相关研究2505篇。对余下33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排除非病例对照或非队列研究、会议摘要以及无法提取数据的文献18篇,最终纳入 15篇文献[4‐5,9‐21],其中4篇中文,11篇英文。

积极心理学在提升主观幸福感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面有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技巧和活动,如冥想放松法、每天快乐三件事、感恩日记、读书疗法等活动,尤其在团体辅导中,学生参与度高,效果显著。

要想有效预防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就不能坐等出了问题再来解决,也不能等学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健全以后再开展工作。因此,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急需转变目前以反应性干预为主、追在问题后面跑“消防员式”职能模式,应以预防性危机干预为主要工作模式,力求成为积极预防的“防疫员”,使心理危机问题防范于未然。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由西方兴起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它主张心理学应该从传统心理学关注少数人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这一思想给心理学领域增加了新的活力和希望。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在主观体验上关心人的积极情绪体验;第二,在个体层面上关注人的积极心理特征;第三,在群体层面上,主张社会公德和积极社会机能。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充分挖掘人与生俱来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2]

二 积极心理对心理危机及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的启示

应该重视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尽早对幼儿进行屈光筛查,早期发现儿童眼的屈光问题,尽早给予干预和矫治,不要错过视觉发育敏感期。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幼师、家长、幼儿了解儿童视力保健知识,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减少学龄前儿童看电视的时间,消除不良因素影响,以降低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生率,促进儿童视力正常发育。

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大多数是公司职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其次是公务员、教师、全职太太等。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现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世界性问题。[1]人们价值观念更新、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高档化,涌现出了“健康投资”的新消费热点,说明人的健康意识在逐步增强。

近十几年来,我国大量的学者和专家在不断探索积极心理学理论及在各领域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积极心理学思想也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新的工作思路。积极心理学思想与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理念不谋而合,为高校危机干预工作指明了方向。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视事前预防,重视教育与辅导,其基本目标在于防患于未然,把有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3],应该成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形式和常态化工作。

(一) 积极心理学理念为预防性危机干预提供了理论支持

积极心理学关注培养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等积极心理品质;关注提升人的充盈和快乐、希望与乐观、幸福感与满意度等主观体验,促进人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乐观的解释风格。这些积极力量和人格特质就形成了隔离心理危机的天然屏障。

(二) 积极情绪体验和心理品质可以塑造抵御危机的积极力量和人格特质

在心理危机预防方面,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预防的理念,通过提升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以增强个体应对心理危机的“自我免疫”能力,实现预防的主动性[4]。这一思想的提出,为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指明了工作方向。高校的危机干预工作既要有考虑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等近期目标,更要考虑学生心理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长远目标;既要针对有危机倾向的少数问题学生,更要着眼于减少普通大学生未来发生心理危机的概率,并指导他们如何应对和寻求帮助。

(三) 积极心理学的具体技术和策略拓展了预防性危机干预的方法和途径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三条红线,须大力发展水利科学技术,切实提高水生产力。目前,我国许多地区还处在水生产力的人工和机械化阶段,电气及信息化的生产力水平非常有限,这是阻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的主要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水利科学技术,汲取国际水管理的先进经验,提高监控水资源的技术与管理能力,提高水生产力,是当前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任务。此外,深入阐述水生产力的内涵,从劳动者、生产工具及劳动对象等方面,建立水生产力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流域社会水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出水生产力提高的途径,是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思路。

三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防性危机干预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 开展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健康问题看作自我发展的挑战和契机

孟万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发展为核心理念,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老师站在积极心理学视角,坚持正向教育的原则,引导大学生把心理健康问题看作发展性问题,发现、探究并最终解决乃至于提升是心灵成长的必然过程。在课程设计上重点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聚焦心理问题发生机率较高的几个领域,来设计安排课程内容。同时对所选话题进行落地处理,大胆舍弃那些针对心理专业学生的纯理论的部心理健康教学能够激发他们的自我探索及自我成长的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惑,在这样的课分,选取有利于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容,利用体验式团体辅导、调查、测评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训练学生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的技能。学生们汲取了积极正能量,心灵得以滋养。

Hold住:源于2011年8月9日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一位名叫谢依霖的网友用另类造型、做作的英语、妖娆的姿态向大学生介绍什么是时尚。极其夸张搞笑的表演震撼了所有观众。谢依霖的口头禅是“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这导致啊“hold住”一词在网络上走红。“hold住”就是指面临各种状况都要稳住、从容面对。

(二) 培养积极乐观、有韧性的积极心理品质

培养和发掘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自我成长力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抵御心理危机及心理的困扰。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持久的、积极乐观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应包括积极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积极的心理过程以及良好的动机、能力和性格等优良的个性心理[5]。心理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尤其是位于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以及校团委领导下的学生会等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营造积极乐观的教学环境、管理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团体辅导、班会、读书会、演讲、征文、班级网络文化等各种形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乐观、希望、感恩、宽恕等品质,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力量。同时,利用高校各种文体活动及社团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勇敢、创造力、友善、爱、社交智力和开放思维等优秀品质和人格,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使其成长为有信仰、重追求的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把每一次挫折看作人生的挑战和磨练,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的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

(三) 进行合理认知思维训练,培养积极解释风格

挫折和失败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在所难免, 大学生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激发自身潜在的力量和创造力来解决问题,提升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自我、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预防性危机干预要有计划地开展合理思维训练,培养大学生积极解释风格和良好行为反应模式,增强在压力之下的心理弹性。

首先,训练学生合理认知思维,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习惯和极端思维。合理情绪疗的ABC理论告诉我们,当消极事件A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产生它是可怕的、无法战胜的等观念B,这种消极观念就会让我们产生恐惧、沮丧、失望或惊慌愤怒等痛苦情绪,甚至做出不适当行为C。可见,要改变消极情绪或行为C,得先改变我们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B,去努力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分析解决的可能途径,积极应对。其次,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坚持初心,培养自己刻苦专研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毅力,并努力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练习使用积极心理暗示,培养自信,学会自我调整。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正视现实并接纳自我,放下不必要的情绪纠结,积极调动自身、家庭、同学、老师乃至社会各种有利资源,寻求可能的帮助并积极进行自我探索,调整、细化先前目标和备份多种可行的方案,分小步走,并及时自我激励。

(四) 培养积极情绪体验,提升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美好方面,培养积极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具有正向促进功能,能显著提高我们学习工作的效率,带给我们美好生活的感受。在心理健康课上穿插心理训练内容,或进行专题班级团体辅导。通过冥想放松训练和“正性事件”训练,引导学生回忆曾经体验过的最愉快的经历和关注当下生活中的小快乐,训练个体的快乐感体验,促进大学生保持乐观心态,抑制不良信念和行为。通过“拜访恩人”、“帮助反馈”和“感恩笔记”提升大学生积极感恩情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记录心灵成长日志,记录积极生活事件,体会积极情绪训练前后的感受差异,并应用在生活中的小收获,持之以恒,形成自动化积极情绪体验模式,提升大学生对生活的主观幸福感。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和主观幸福感可以抵御消极情绪的侵蚀和恶劣心境的产生,形成心理危机的天然屏障。

参考文献

[1] 刘希庆.北京某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2015:4.

[2] 陈斌,刘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预防[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3] 叶云屹.论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4):146-147.

[4] 陈斌,刘轩.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预防[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5] 孟万金.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66.

[6] 黄宇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3):49-51.

本文引用格式: 庞红萍 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28):50-5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8.021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上饶师范学院校级自选课题(201827)《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 庞红萍,女,汉族,江西长丰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标签:;  ;  ;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预防性心理危机干预实践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