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论文_黄英

黄英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610401

【摘要】目的:通过对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影响的研究分析,来全面提高妇产科术后护理的质量,并进一步保证医院妇产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所收治的73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取妇产科手术常规护理干预,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感明显比对照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明显,促进术后回复速度,该中护理服务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妇产科;术后疼痛;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53-02

通常情况下,妇产科手术结束以后,不同的患者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妇产科手术特征,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充分减少患者疼痛感,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该研究选取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015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73例手术患者进行说明,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积极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我院妇产科所收治的73例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4—35岁,符合妇产科相关手术标准。根据患者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分组,即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3.23±2.58)岁,剖宫产15例,子宫全切8例,子宫肌瘤切除术7例,卵巢囊肿剔除术3例,其他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6.96±2.63)岁,剖宫产16例,子宫全切7例,子宫肌瘤切除术7例,卵巢囊肿剔除术4例,其他3例。两组手术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妇产科手术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人院评估、术前宣教、合理搭配饮食、监测体征、定时巡查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①加强术前宣教。患者在术后经历疼痛时,往往会产生恐惧心理,影响身体的恢复。所以,在术前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实施手术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程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方便患者理解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向患者介绍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症状以及将要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便患者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术后的疼痛。同时,为了帮助患者理解疼痛的原因、程度等,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性。安排专业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手术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的可能性,向其阐述疼痛发生原因、持续时间和镇痛药用法等

②心理护理:患者在不了解病情状况和手术效果的情况下,往往容易紧张、担忧等心理,不利于病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等方式,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然后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尽量保持亲切的态度,引导患者将内心的恐惧、紧张表达出来,释放负面情绪,然后由护理人员适时给予安慰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以平稳的心态面对手术过程和术后的疼痛。

③疼痛护理: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时掌握患者实际疼痛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相应的止痛处理。在进行任何操作前,均要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与患者交流时,要尽量转移其注意力。

④切口护理: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要对患者切口位置进行密切观察,及时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使切口处于干燥状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⑤体位护理:术后患者的体位不当,可能导致切口再次裂开,引发强烈的疼痛感。所以,为了避免切口开裂,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减轻切口的张力,缓解疼痛。同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促进面部、胸部、腿部、腹部等各个部位肌肉的循环收缩,每日进行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针对术后疼痛感强烈的患者,要指导其取最合适的体位,并在此基础上保证肌肉、关节处于比较良好状态,保证患者尿道正常。患者合并咳嗽症状时,要对其咳嗽、咳痰技巧进行指导,避免损伤手术切口,加重疼痛感。

⑥其他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术后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营养丰富、清淡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保证伤口快速愈合,必要时为患者提供一定的抗感染治疗。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要严格控制药物使用,疼痛用药应以预防为主,尽量减少药物使用量。保持舒适病房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打扫,室内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噪音干扰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进行评分,其中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同时,采用SF-36量表对2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四项,每项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VAS评分情况

观察组术后第3、7天疼痛感明显比对照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3.讨论

目前,腹部切口是妇科手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是出于手术特点和女性自身生理的特殊性,术后往往容易出现疼痛症状。这是妇科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针对妇科手术术后疼痛实施相应护理,对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分析后得出,造成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由于腹部切口会对患者腹部组织及器官自身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且在切口位置将释放出白三烯、组织胺等物质,对患者神经元产生严重刺激,进而出现术后疼痛感。二是妇产科患者往往合并较大的心理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疼痛感。对于剖宫产产妇而言,发生产后出血概率较大,使用缩宫素可增加产妇疼痛及不适感[1]。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综合护理干预是针对患者采取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注重对患者个体心理的护理,比起常规护理措施更加强化和全面。为妇产科手术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强调要及时对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价,掌握疼痛原因、疼痛部位及土体程度等,并以此为根据开展专项护理干预。同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术后体位、翻身、呼吸、饮食、休息等进行有效指导,进而有效避免术后疼痛感加重。该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疼痛护理、切口护理等护理干预工作,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感明显比对照组轻,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缓解效果明显,促进术后回复速度,该中护理服务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俊红. 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4,31:224-225.

[2]冯志娟. 对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1:114.

论文作者:黄英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2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论文_黄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