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和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论文_程磊,高鹏,魏茂福,梁磊,丁琨

浅析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和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论文_程磊,高鹏,魏茂福,梁磊,丁琨

程磊 高鹏 魏茂福 梁磊 丁琨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矿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 研究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和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5例,按照患者自愿选择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观察组44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使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方法,传统切开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与对照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一般特征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和骨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RASMUSSEN 功能及放射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愈合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RASMUSSEN 放射学评分和功能评分,观察组患者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比较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使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等优点,且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复位效果均满足患者要求,因此用其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值得临床推廣使用。

【关键词】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切口愈合时间;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主要导致原因约有50%为道路交通事故伤造成。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症状表现不固定,如果患病后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2]。经检查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都需要手术对出现关节面塌陷或移位进行治疗才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使关节骨折块稳定和复位。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和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方法。在传统切开手术治疗视下的复位内固定,由于视野范围的限制,不仅手术创伤刀口大,而且患者复位和治疗效果不理想[3]。随着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不断发展,胫骨平台骨折使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因其治疗骨折具有刀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各医院专家专门针对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使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研究报道尚少,为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其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5例。入组标准: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检查确診由5名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完成;患者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双侧骨折、合并韧带、半月板等损伤病例;术前评估神经损伤患者,能积极配合完成治疗病例。按照患者自愿选择方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观察组44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37.33±7.4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3例,坠落伤12例,其他伤9例;骨折类型:单纯劈裂骨折16例,劈裂并压缩骨折2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38.57±6.7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4例,坠落伤9例,其他伤8例;骨折类型:单纯劈裂骨折19例,劈裂并压缩骨折22例。本次研究已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已知情同意。骨折类型和一般资料两组患者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切开手术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在膝关节前内或膝关节前外侧,骨折复位能在直视条件下进行并使骨折平台关节面平整。骨折修复固定均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常规护理和加压包扎,并给予消炎等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标准入路路径取关节镜前内或关节镜前外侧,关节腔使用温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并清除游离体和积血。胫骨平台关节面骨折的软骨缺损程度、平台塌陷程度和移位方向使用关节镜观察。根据不同Schatzker类型骨折进行处理。劈裂的骨折予以复位钳复位,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帮助下定位塌陷的骨折,胫骨骨皮质开窗在塌陷区前下方2cm处,经骨隧道推顶软骨下骨复位骨折,予人工骨填塞植骨。在关节镜直视下观察关节面平整度以及明确骨折复位程度,关节面台阶不得大于2mm,最好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按照要求放置引流管,常规加压包扎,并给予全面消炎等护理治疗。术后应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尽早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和随访

RASMUSSEN功能评价[4],优:膝关节活动无疼痛,屈伸>90°且活动正常;良:膝关节偶有疼痛感,屈伸范围 60°~90°有不适感,活动力稍差;差:膝关节疼痛,屈伸范围<60°,活动能力差。RASMUSSEN 放射学评分:包括3项(髁塌陷、膝内外翻、髁宽增加)共18分,优为18分,良为12~17分,可为6~11分,差为<6分。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前6个月进行至少3次门诊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资料和数据结果,由SPSS19.0软件对数据加以分析处理。计量结果资料用t检验和χ2检验,用百分率来表达计数资料,用()的形式来表达计量资料,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特征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和骨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两组患者比较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情况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和关节感染等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情况创伤性关节炎、延迟愈合和关节僵硬等比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RASMUSSEN功能及放射学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RASMUSSEN 功能评分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优良率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RASMUSSEN 放射学评分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主要导致原因约有50%为道路交通事故伤造成。其临床症状表现复杂,作用时间、创伤大小、方向等的不相同,使其骨折形态不同,且大多数患者同时合并多种组织损伤[5-8]。注重内固定的稳定性是以往的治疗模式主要手段,对实际损伤评估不够,忽略了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导致术后恢复时间长容易出现多方面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和关节僵硬等,最终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恰当的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迄今为止,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9-13]。在传统切开手术治疗视下的复位内固定,由于视野范围的限制,使得手术创伤刀口大,延误术后功能锻炼时间,关节内其他合并伤无法及时被发现,容易使关节功能下降,最终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使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受到严重影响。现代治疗观念在注重内固定稳定的同时,软组织的损伤保护及修复也将被医院和患者重视[14-16]。随着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不断发展,一项新的微创外科技术关节镜,主要用于诊治关节内病变,由此可解决直视范围受局限的难题,更加直观地观察骨折端复位的效果,尤其对于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解决了传统切开手术因暴露困难,视野狭小所致的复位困难和复位失败,减少因反复复位所致的软组织创伤,因其治疗骨折具有刀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17-20]。本研究一般特征指标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照组患者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对照组患者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骨愈合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对照组患者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传统大切口复位内固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显露骨折部位,获得更好的视野,以期更好的骨折端复位,为了达到此目的,传统的切开可能不限于一个切口,如此增加了创伤。与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同,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手术部位的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感染及皮肤坏死的几率也随之增大,那么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会随之增加。本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情况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和关节感染等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情况创伤性关节炎、延迟愈合和关节僵硬等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镜辅助下的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视野狭小的问题,避免反复复位所致的软组织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获得更好的复位效果,降低因复位效果不佳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RASMUSSEN 功能及放射学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比较RASMUSSEN 功能评分情况,对照组患者优良率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比较RASMUSSEN 放射学评分情况,对照组患者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表明观察组复位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更佳。

综上所述,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使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等优点,且膝关节功能恢复和复位效果均满足患者要求,因此用其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叶方,兰树华,吴泉州.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7(8):25-28.

[2] 沙卫平.股骨闭合复位器辅助复位股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 徐恺.关节镜辅助下与传统切开复位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6,4(5):20-28.

[4]潘月帆,黄俊文,黄安勁,等.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3(1):53-56.

[5] 白晓军.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4(5):40-42.

[6] 王水斌,王国亮,黄俊文.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2(3):327-329.

[7] 栾彦军.膝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比较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5.

[8] 严俊.关节镜下导向器辅助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5.

[9] 刘世平,杨振邦,王涛.关节镜下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5,5(6):1119-1121.

[10] Elsoer,Larsenp,Shekhrajkan,etal.The outcome after 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us screw fixation show a tendency towards worse functional outcome compared with a reference population[J].Eur J Trauma Emerg Surg,2016,42(2):177-184.

[11] 陈枫,徐红野,朱国庆,等.膝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3,11(10):154-155,158.

[12] 吐尔孙塔依·吐尔汗.关节镜辅助与有限切开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2.

[13] 刘宇.关节镜辅助下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器械设计及临床应用[D].杨州:扬州大学,2013.

[14] METCALFE D,HICKSON C J,MCKEE L,et al.External versus internal ? xation for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systematic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 Orthop Traumatol,2015,16(4):275-285.

[15] 金先跃,李宏宇,王玮,等.关节镜及C臂X射线机导航下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50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3,15(48):9511-9514.

[16] 刘桂勇.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4.

[17] 朱让腾,应有荣,张德清,等.关节镜监视下和切开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骨伤,2014,4(5):310-312.

[18] 郑勇,秦承东,顾健,等.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10):1096-1098.

[19] 林添寿.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20] 姚柯炜.关节镜辅助下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3049-3050.

论文作者:程磊,高鹏,魏茂福,梁磊,丁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浅析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和传统切开手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论文_程磊,高鹏,魏茂福,梁磊,丁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