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性#183;两点论#183;双重任务——略论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点论论文,中国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是全世界所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中国的现代化又在神速发展,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教育与现代化,不仅成为国人探究和思索的热点,而且也是世人关注的焦点。
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化的讨论,人们最关心或最感兴趣的问题多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悠久丰富的传统教育遗产对中国的现代化起着什么作用,具体地说,中国传统教育对现代化的进展是宝贵的财富,还是沉重的包袱?另一方面是,在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有哪些传统教育遗产应该和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大约在1990年,我们接待过一位比利时的学者。他的研究课题就是传统与现代化,并且把中国作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他听了我们的介绍后表示,希望过一百年之后,再来中国考察。如果中国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的研究课题就可以结束了,书也不必再写了。事实上,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问题,这就是:中国真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吗?同时也说明,如果中国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将会对全人类作出有历史价值的贡献。我猜想,他在流露出某种不信任情绪的同时,也对中国寄托着希望,期待着中国在这方面有所进展。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接待,迫使我更有意识地留心中国传统文化或传统教育与现代化的讨论,并愿意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中国传统教育有鲜明的二重性
中国传统教育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一般说来,它是指中国奴隶制社会末期直至中国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教育实际和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体的教育理论遗产。我们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探讨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化问题,人们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关注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化的现状和前景。
传统教育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程及其规律,传统教育的历史特点及其历史价值,始终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主要内容。经过几代教育史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教育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较明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总体特征也取得大体一致的共识,为较好地理解和处理传统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些学者从多方面揭示或概括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例如:尊师重教、社会本位、伦理为先、淡泊宗教、学思并重、知行相须……等等,对人们认识中国传统教育颇有启发。但是,中国传统教育更本质的特征,更深层次的内涵,似乎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把握。
中国传统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它所具有的鲜明的二重性。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传统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传统教育所具有的二重性,却更能反映它的本质特征,甚至可以说,不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二重性,就不能认识中国传统教育,离开中国传统教育的二重性,就无法真正把握中国传统教育的本质特征。二重性不仅是揭示和认识中国传统教育本质特征的根本方法论,而且它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传统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封建制社会。中国封建制社会有三大社会支柱:第一,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给自足分散经营的自然经济;第二,以宗法制为本位的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政治体制;第三,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德治、仁政、礼教统治思想和文教方针,以及忠恕、中庸、中和等特有的思维认识方式。而分散的社会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治理策略的内在冲突和矛盾,正是依靠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调剂或沟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充当着中国社会得以顺利运行的调剂力或润滑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维护国家的安定、民族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无庸讳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急剧变革和更新往往起着阻碍或延缓的消极作用,具有较强的保守性或惰性。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也是中国传统教育二重性的最本质的含义。
中国传统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大体上是由两大部分构成,其一是不断完善的教育体制和选士科举制度;其二是不断充实丰富和应时变化的儒家教育思想。传统教育体制和选士科举制度同传统教育思想本身就是既一致又歧义的矛盾统一体。儒家教育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体制和选士制度的指导思想、精神支柱和灵魂。儒家教育思想的许多代表人物又经常对统治者的文教政策、教育体制和选士科举制度等教育实施提出批评和抨击,孔子由“累累若丧家之狗”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儒家思想由遭受“焚书坑儒”的劫难而变为“独尊”;孟子也经历过“抑孟”与“扬孟”的曲折而成为“亚圣”;朱熹也由“伪党”、“禁学”变成官方认定的统治思想。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对立统一,正是传统教育二重性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教育的二重性表现在各个方面。
传统教育的职能具有二重性。中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着社会政治和伦理文化功能,其社会经济功能、物质生产功能和对自然界的认识功能也通过社会政治、伦理文化功能去实现。在充分发挥政治功能优势的同时束缚、限制着社会经济、物质生产和对自然界认识功能的发挥。统治者“尊师重教”在于强化为政治统治服务,使教育变成纯粹的统治工具,反而限制了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结果,统治者越重视教育,就意味着对教育的全面控制,越容易导致教育功能的偏离。教育的本义是传播文化,增进文明,积累知识,发展个性,而文明、知识与个性是与科学民主相联系的。中央集权式的封建专制需要的是民众的愚昧无知。重视教育与制造愚民构成教育功能上的鲜明的二重性。
传统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二重性。教育是人类培养人才的特殊社会活动,教育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的。中国传统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是培养“修己治人”的治术人才,二是通过社会“教化”造就大批的俯首听命的“顺民”。就培养治术人才而言,既要“修己”,又能“治人”;既有“经世致用”的才干,又能忠于朝廷、善于“照章办事”。就造成“顺民”而言,既要有初步的文化修养,又要进行伦理道德的熏陶;既能效力,又要顺从。孔子有“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的名言,孟子称“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认为“涂之人皆可为禹”,选士科举制度也标榜人人都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机会,但是实际上,传统教育在统一的教育体制和选士科举制度下,掩盖了教育的严格的等级性,实施着双重教育目标。统治阶级既要保持本阶级的特权,使教育成为本阶级的专利品,又要不断扩大教育的对象,普及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扩展统治基础,稳定统治秩序。培养统治者,教化民众,正体现了传统教育目标的二重性。广大民众接受教育既是奔向文明之路,又是陷入牢笼之途;既是福音,又是灾难和祸根。
传统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也无不具有鲜明的二重性。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以“五经”、“四书”为主体。“五经”、“四书”既是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世世代代凝聚起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按照统治阶级利益不断删定、阐释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定教条。在教学原则方法方面既强调“教学相长”,“后生可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随处束缚、限制以至扼杀青年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强调贯彻启发式,学思并重,知行统一,又到处可见呆读死记、照本宣科;既提倡质疑问难,又强调“言必称师”,“代圣人立言”;等等。总之,传统教育从宏观到微观凝聚了宝贵的教育经验,汇集成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人类文明和教育贡献了可贵的财富,同时,也包含着许多陈腐的历史垃圾,为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发展造成沉重的负担。毛泽东同志曾用“精华”与“糟粕”加以概括。但“精华”与“糟粕”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哪一部分是“精华”,哪一部分是“糟粕”,而是要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入剖解,揭示其内在的二重性。
二、坚持两点论,担负起现代化赋予传统教育研究的双重任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是研究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化的最高最科学的方法论。两点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活的灵魂。有人或许会认为,这种看法是老生常谈,甚至是迂腐之见。其实不然。我们过去的研究之所以取得某些成就,提出过某些经得住历史检验的真知灼见,归根结蒂都是自觉或不甚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坚持了两点论的结果;过去的研究工作,出现过不少偏差,存在许多不足,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不灵验了,恰好证明我们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还不到家,不知不觉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没有把两点论贯彻始终。例如:一会儿说中国传统教育是注入式、知识型、封闭式,现代教育应当是启发式、能力型、开放式。一会儿又说中国传统教育重视培养人,以德育为首,现代教育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德育。一会儿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一无是处,转眼间又认为现代教育还不如传统教育。显然这些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没有坚持两点论。
坚持两点论,要求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中国传统教育具有鲜明的二重性。坚持两点论,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传统教育重视德育,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形成了多方面的传统美德,同时又强化了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勒紧了四大精神枷锁。传统教育强调社会本位,弘扬了爱国主义,增强了民族凝聚力,造就了大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志士仁人,同时又强化了皇权观念、愚忠行为,也造就出不少甘为反动没落阶级和陈旧制度卖命的殉葬品。传统教育始终提倡启发式,倡导因材施教,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许多精辟的真知灼见,但实际上又造出了一批呆读死记的蛀书虫,严重地束缚和扼杀了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有民本思想传统,甚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光辉思想,但其重民,正是为了得民、得民心,因为“民之于君若水之于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重民仍是为了保君。总之,传统教育的社会基础是中央集权式的封建专制,需要的是愚昧与顺从,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是人民成为历史的主人和现代大生产、科学技术,需要广泛民主和广开民智。坚持两点论,揭示传统教育的二重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传统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
坚持两点论,要求用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传统教育,防止静止的、凝固的看待传统教育。中国传统教育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几经传移和嬗变的,是多次筛选而积淀起来的。历史的发展,教育遗产的传承既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而人们的主观意向和统治者的导向又起着一定的作用。教育遗产的传承和积淀一般说来,是科学的、先进的、积极合理的内容或因素,得到继承和弘扬,并使之日臻完善。但实际情况并不尽然如此。有时科学的、先进的、积极合理的内容或因素反遭扼杀,竟被淘汰。荒诞的、没落的、消极无用的东西反而泛滥成灾,到处肆虐。例如:启发式、学思并重被注入式、呆读死记所淹没或代替;因材施教被“存天理灭人欲”所扼杀和束缚。又如:科举制度取代荐举和九品中正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门世族,调动中下层民众的积极性,但最终变成造就庸才、蠢才的八股考试。颇有生气的书院讲学也蜕变成科举的附庸。此外,教育遗产中某些内容或因素本身也是发展变化的。例如:官学和私学,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繁兴,封建教育逐步取代着奴隶制教育,私学表现出勃勃生机。但秦朝统一,私学被视为“惑乱黔首”,不利统一的祸害,从而遭受禁毁。而后官私学长期并存而互补,但到封建社会后期,私学官学化,只有形式上的差异,而不存在实质上的不同。在评价官学、私学的地位、作用、价值时除了考察其各自的总体发展之外,更应注意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特点。坚持两点论,就要求既要探明传统教育的各主要内容或因素自身演进的客观规律,更要揭示人们的主观意向、统治者的政策导向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运用水平,特别注意违背客观规律对教育发展所造成的干扰、破坏及其必然遭受的历史惩罚,从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坚持两点论,要求对传统教育与现代化的研究必须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放眼世界;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放眼未来。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教育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举世闻名,中国传统教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这自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中国传统教育的辉煌毕竟是封建文化教育发展的高峰。希腊、罗马创造了奴隶制文化教育的高峰,进入封建时代已经落伍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和成熟,资产阶级登上文化教育的新高峰,中国传统教育与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相比,已失去了领先的地位,不可避免地从世界文明的巅峰跌落下来。坚持两点论,必须从世界范围全人类文明发展和演进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教育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化现代化转轨起始于鸦片战争之后,这是偶然中的必然。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教育交锋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展开的。西方资产阶级的现代文明是在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威逼下,在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保护下传入中国的。中国传统教育是在自身已经从辉煌走向衰败的条件下迎接挑战的。这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造成极其严重的困惑或焦虑。向西方资产阶级学习现代文明,怎样避免与外国列强沆瀣一气,防止引狼入室之嫌,而不向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文明学习,又何以自强,何以御侮?批判中国传统教育的没落腐败,怎样保存曾长期引以自豪的丰富文化教育遗产?保存传统教育遗产,又何以清除或解脱封建文化教育对近代化或现代化的束缚和干扰?理想的出路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合理的逻辑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当时,勇敢地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最先进的中国人,也只承认中国只是技不如人,而学仍高于人;只是用不及人,而体仍长于人。历史已经证明,“师夷制夷”也好,“中体西用”也好,都没能使自强御侮的目标得以实现,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老师不断欺侮学生”的奇特现象。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理上逐渐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西方资产阶级现代文明与列强侵略、血腥掠夺连在一起;中国传统教育与历史优秀文化遗产划上等号。这就非常容易造成一种怪异心态,中国人对西方资产阶级现代文明的恐惧和仇恨远远超过对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文化的恐惧和仇恨。尽管有少数人有“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媚外崇洋心理,多数人更多地仍保留着“中国月亮比外国圆”自赏自慰心态。事实上,中国和外国的月亮应该说是一样圆。如果不能放眼世界,从全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中国传统教育,去探索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恐怕终究难于走出历史为中国人划定的怪圈。
坚持两点论,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看待现实、展望未来。应当明确的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曾经多次遭受资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疯狂掠夺和血腥杀戮。但西方资产阶级文明又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代表着人类文明的高峰,与奴隶制文明、封建文明相比,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新高峰,是现代化文明在一个历史阶段上的代表,是取代奴隶制文明、封建式文明的必然发展趋势。中国传统教育是中国封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珍贵的遗产,辉煌的业绩,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衰落,并且与资产阶级现代文明相比,已经无可挽回地失去了优势,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阻力和障碍。总之,妄自菲薄固然不对,孤芳自赏更为有害。因此,坚持两点论,就是要在现代化进程中担负或实现对中国传统教育研究的双重任务,一是使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优秀遗产经过现代化的审视、筛选、改造、充实,焕发出新的生机;二是要花费相当大的气力,致力于清除、排除中国传统教育中束缚和阻碍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垃圾。始终不能忘记,中国传统教育最深层的底蕴是维护集权专制、倾向愚昧顺从,而现代化从本质上讲需要民主和科学。
两点论就是尊重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避免极端片面性。就个人而言,说来容易,做起来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