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
绵阳市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主体,将Revit软件作为实例,对结构BIM建模期间软件提供的多方面提示讯息予以解析,对于可能遗漏的无害警告讯息以及要求解析的有害警告讯息予以辨别处理,同时运用有利的指示对执行流程予以优化。运用规划软件间数据替换评测结论,提出了合理的数据交换手段的择选步骤。
关键词:BIM;提示信息;数据转换;优化路径;Revit软件;分辨警告
1引言
以Revit软件作为指示的BIM建模软件能够很好地运用对模型因素有关的潜在隐患予以智能化地评测,同时传递出有关的提示讯息,不过诸多的提示讯息,让设计工作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对其予以辨识以及解决,所以就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为将来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隐患。建模的流程较为地繁杂,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工作者合理地利用好软件提示讯息,由此减少工作量,达到提高建模效率的目标。不仅如此,在架构设计中通常要求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建模、估算和解析各个时期的工作,择选适合的数据交换手段成为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架构设计中普及运用的重要基础。有效精准的数据交换手段能够大幅度地减少结构设计期间有关工作者的时间花费以及整体的工作量,提升架构设计和建筑项目整个流程的信息化水平,为BIM技术的进一步普及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针对提示信息进行归类与防范措施
2.2分辨警告信息及处理
警告信息中的一些项目是对建模期间出现偏差问题的一种警示,如果不予以及时地解决就会导致更多的损坏,其为有害信息。这一些信息一定要予以及时地解决,防止建模以及设计任务产生偏差;不仅如此,架构设计对各个任务时期的BIM模型产生各自的功效,警告信息中的一些项目是不会阻碍到结构建模工作以及BIM模型运用的,由此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所以,为了达成精准而有效的BIM建模目标,相关的工作人员务必要对警告信息予以尽快地辨别,逐渐认清忽视提示信息的结果,要立马处理好有害的警告,而且还忽视掉无害警告。
面对务必要解决的有害警告,务必要全面地运用其提供的信息予以处理。警告信息项目通常不多,有的时候会提供原因,有的时候会提示解决手段,有的时候能够高亮展现出现存问题的架构或模型线、参照线等。对于业已提供解决手段的警告,需要根据指示予以操作即可以解除警告信息。对于所提供原因的警告,需要经过追溯原因后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又没有原因又没有解决手段的警告,就要求综合现如今开展的工作及有关流程探索警告讯息,给出解决的办法。
以下以增添外建族的或为为例,详尽地阐述怎样针对现实状况辨别和解决警告信息。在增添外建族的过程之中,极有可能会产生警告提示,即“可能不支持的图元:请验证对图元的支持”。不可以辨别的愿原因可能是物料或者族样板择选上出现偏差。倘若无视该条警告,在项目量估量和施工模拟的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因为材料不精准而造成不可以统计项目量或者不可以开展施工模拟活动。
2.1不正确提示的解决措施
不正确的提示在软件中的优先级比较地,相关的工作人员务必要马上处理好才可以继续额外的活动。通常错误提示类的提示讯息补偿,比如说“无法生成类型”、“无法使图元保持连接”等。倘若看到上述这样的提示,一般就能够择选消除正在开展的操作,寻找出现偏差的流程,同时根据提示的否命题再次进行操作,也就是能够先处理好偏差的提醒,然后再开展后续的操作。值得留意的是,谨慎地根据规范流程开展的操作不会产生不正确提示,不正确提示的产生一般是因为执行上对一些细微之处的不注重而酿成的。所以,结构BIM建模工作中务必要仔细地根据标准的流程来予以执行,尽可能地防控好误差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操作,由此有效地提高结构BIM建模的精准水平以及整体效率。
2.3灵活利用好有利的提示
BIM建模期间,通常会有部分繁复且很难通过人工做到的核验、检测等工作。此时需要有机地运用软件提供的提示讯息之中的有利提示和可视化的呈现效果,引导并加快建模流程,达到精准有效地构建结构BIM模型的目的。本文按照现实的建模工作的几个时期,将建模流程中能够有机运用的具有指示性的有利提示,还有有利提示的可视化呈现效果及改善活动总结,以构建构件边界线为例,通常来说,制作构件边界的流程比较的复杂,而运用几何偏差的提示配合裁剪指令就较为地便捷。增加结构楼板的环节,利用拾取线的手段寻找构件边侧之后,有诸多的边界线没有闭合或重叠,如果采用人工寻找的手段就极有可能出现问题。这个时候需要灵活地采用软件提供的有利提示达到迅速查找的目的,同时高亮展现出边界线,接着再修剪指令就能够精准有效地实现边界线标识的目的。
3.基于数据交换方法分析
3.1 MIDAS与Revit数据交换
在MIDAS中构建的框架-剪力墙架构模型如图1,以IFC形式传输Revit的最终结论如图2,模型不可以涵括构件必要的架构讯息,材质讯息、截面指数等等。各种架构都不可能产生架构解析模型,边界基础以及增添的荷载讯息不可以导入,在洞口局部产生了大小偏差,如图3,所以对于施工期间模拟等后续的运用,导出的BIM模型所涵括的讯息不充分的状况,由于YJK和Revit二者的接口发展得都很好,同时YJK能够与别的设计软件间开展信息的更替,根据有关的资料可知,如果把YJK当作中间桥梁,首先把其他软件的模型传输进YJK之中,接着再逐渐地导出Revit等等。这一个手段是根据API二次研发接口的手段而拓展的,和运用有关接口插件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此逐步地实现了MIDAS与Revit信息上的交换。
3.2利用插件的间接数据交换
利用插件的间接数据交换因为关乎到模型的二次变换,所以和直接性地运用插件开展数据交换相对比具有繁杂性。对此,接下来再运用插件的间接信息交换予以了进一步地评测。择选了PDST插件开展评测试验,在Revit软件之中利用PDST插件从MIDAS中传输图4网架架构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图5。
因为考虑到杆件的数量比较地多,这一个流程也较为的繁杂,不过其截面能够自动地进行匹配,比YJK单位给出的接口便捷。同时其传输出来的结论和IFC形式相比,其交过更加地好,能够迅速地转换程.rvt格式,这就十分有利于Revit软件进行识别,各族及部件和参考系数都不会忽视,是较为优质的数据更替的案例。所以,对于许多还没推广和Revit二次接口的插件,和那些还不能够运用IFC格式导出的部分,还能够运用PDST等插件,运用间接数据交换的手段达到和与IM有关装备进行迅速交换数据的目的。
3.3YJK与Revit数据交换
采用YJK构建架构模型,该架构屋盖运用的是多层柱面网壳,下面运用的是混凝土结构。增加指定性的负荷、边界信息之后有机地运用YJK单位所带来的Revit软件和YJK的API二次开发接口,把架构模型传导至Revit软件之中。构件族、轴网以及负荷都能够顺利地传输,同时大范围地涵括了所需要运用的物料、方位、截面参数等讯息。不够建筑墙、洞口大小和整体的数量匹配都出现明显的误差,传输的相同类型的构件比较多的时候,会产生遗漏的问题。其他种类的族,比如说常规族、架构基础、架构联结及建筑、水电的扶梯、传输管道等族种类都不可以被匀速传输。所以,在Revit软件之中架构结构模型的过程之中,一定要防止运用外建常规族,由此防止在后续发展之中对这种构件予以替换。
3.4不同结构种类适合的数据交换
IFC格式的数据更替的运用范围较为的广阔、运转的周期较短、各构件漏出的问题不多、平稳程度高,不过其族种类和参数的讯息不完备,转换所获得的模型只能怪适用于展现,不可以进一步地推广运用。API二次开发接口的手段的精准程度较高,所涵括的多个构件讯息较为完备,还能够运用架构解析和深化设计,不过其通用程度不高,只是针对一个软件,这就要求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接口开发。运用第三方插件的手段能够通过间接数据更替的手段,也能够运用现有接口,便捷实用,不过还要进行模型的再次转换,部分插件的平稳程度不高,所以构件难免就会产生误差。综合不同结构形式和特征,择选合理的高效精准的数据交换手段,数据交换方法的择选如图6所示的流程。
4建筑信息模型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应用
智慧城市系统的构建需要运用多种类别的感知装置以及智能化系统,由此有利于智能辨别、立体感知城市的周边、情形、位置等讯息;一定要系统化的、动态认知变化表征,对感知数据予以整合、解析和处理,同时可以和业务流智能化集成,能够推动城市多方面关键系统协调运转。建筑信息模型作为一个全方位的可视化数据库,即数字城市多方面应用的基础数据平台。对城市海量讯息的聚集、解析和估量,是智慧城市系统的大脑,大数据是提出精准决策支撑的前提。建筑信息模型基于海量数据的可视化、开放共享属性,以及“云”计算的紧密联结,能够确保数据随时随地的应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解析比较多见的Revit软件的多方面的提示信息,把提示的讯息划定成为不正确的提醒、警示提醒的讯息以及有利提示。利用对提示信息的合理划分,能够迅速地辨别不正确的讯息以及有害的警告讯息,同时合理地利用有利提示,达到精准有效地结构建模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泽群,刘铭劼.建筑信息模型提示信息及数据转换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7(6).
[2]薛梅.一种建筑信息模型与三维数字城市集成方法[J].地理信息世界,2014(5):111-117.
[3]宣云干.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数据转换技术探讨[J].江苏建筑,2012(5):116-118.
[4]高东东.建筑信息模型与工程项目管理数据的关联及应用研究[D].
作者简介:黄敏,(1978.10.20),男,工程师,本科,从事城市机电工程、弱电系统总集成、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城市信息化工程。
论文作者:黄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模型论文; 讯息论文; 建模论文; 提示论文; 架构论文; 信息论文; 软件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