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心理学在思品课堂上的运用论文_王伟

激励心理学在思品课堂上的运用论文_王伟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三中学 266000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教学工作中,激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发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的学习干劲,通过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刺激学生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是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和必备能力。

一、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一种期望行为出现的概率,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例如,当学生某种行为的后果受到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比如说,在学习对外交往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对交往只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交往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何处理及其意义等知识缺乏了解。而单纯的讲解则会使知识变的枯燥乏味。因此在处理此类知识点时,可以采用情景剧的形式展开,对学生的表演及时地予以点评、鼓励,引导学生传递正能量,鼓励学生表演,增加学生的期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激励能够增加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心理体验:小时候向奶奶要糖吃,他常常会说“先写完作业,就给你糖吃”。于是,为了能快点吃到糖,我们不得不抓起铅笔,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作业。同样,课堂上学生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也会增加课堂的时效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法律部分知识的学习,由于中学生的阅历少,能够举出和搜集正确案例的很少,但教师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列举和搜集案例的行为,增加学生对法律依据的理解和运用。

三、激励能够提升和升华学生的情感

学生情感的升华也需要激励。思品课要传递正能量,例如,热爱祖国。从知识层面看,我们的祖国富饶、美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时候的热爱祖国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没有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转化成学生的行为,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怎么办呢?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激励,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林则徐等,通过学习这些爱国人物的事迹,明确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目的,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爱国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

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成熟、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所有教师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都应该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寻求适应学生心理、扣紧学生心理的管理之道,以确保学生尽可能最有效地学习。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的这句话:“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论文作者:王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激励心理学在思品课堂上的运用论文_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