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移云”背景下人文社科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机制探析论文

“大智移云”背景下人文社科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机制探析

淦未宇

(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中国 重庆 400000)

【摘 要】 大智移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更迭,人文社科类学生如何实现专业知识与数据技术的对接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 文章分析了文科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包括课程体系改进、课程内容升级、教学环节创新在内的信息素养提升机制。 研究结论为高校人文社科类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 大智移云;人文社科;信息素养

0 引言

2013 年8 月中国互联网大会首次提出“大智移云”概念, 是指目前正在改变人们生活、 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 大智移云相互关联, 彼此助推, 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生活和产业格局。 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和迅猛发展给高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的信息技术教育, 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急迫。

采用同样问卷调查员工和游客,除去人口学特征外,重点围绕对园区旅游的体验与感知共13个问题,研究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其中“1”表示非常糟糕,“5”表示非常好。游客问卷是在结束游览之后进行,发放时间涵盖工作日与周末;员工问卷则是在工作日午间就餐期间进行。将问卷数据录入Execl并进行分析,对企业员工和到访游客样本相关变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显著性结构差异,如图示1。

前瞻性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 s 表示。各指标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大智移云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未来的学习者应该是能够善于利用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1]。 这类创新型人才不仅包括程序员、数据库工程师、数学和统计学家,同时也需要社会网络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组织行为专家等[2]。 大数据、 智能化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以往各领风骚的专业界限变得模糊, 从近几年数据分析人才短缺可以发现, 市场不仅需要实现大数据的技术支持人才, 同时需要具备各领域专业知识的资深分析型人才[3]。 而后者则涉及大部分的人文社科专业, 例如工商管理、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换句话说,以往的程序员已不能独挡一面, 必须要和人文社科专家合作, 才能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价值发现。 这一变化对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理解专业知识的数据、技术、平台表现形式和方法,实现知识对接与技术转化。 因此,提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受城乡地区间经济发展区别的影响,城市公共产品供给数量多、品种丰富,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较低、种类匮乏。一方面集中表现为供给产品地区结构差异,不同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使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呈现出明显的对比,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村公共产品则比较单调、匮乏。另一方面则集中表现为供给总量难以满足需求。由于城市财政支持丰厚,能够提供数量充足、种类完备的公共产品,而基层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产品大多停留在以满足基本生活、农业生产等基础生产生活需求水平阶段,这与当前新农村建设下农民希望实现农村发展繁荣、村民生活富裕的迫切需求是完全矛盾的。

目前各个大学人文社科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开设情况各有不同, 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相对多一些, 而主要学科为文科的则偏少。 过于单薄的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使得学生难以提升信息素养。 另一方面, 已开设的信息技术类课程, 由于授课内容相对陈旧, 授课方式较为单一, 难以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 也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形成了障碍。 因此, 课程体系改进过程中, 首先应针对不同专业背景, 探索哪些课程可以纳入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设, 能够形成在人文社会学科中开展通识教育的信息技术知识框架。 其次, 改革现有课程的授课内容, 以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导向,在讲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同时, 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分析能力,掌握一些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 在面对社会、管理问题时, 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技术工具, 并且清楚社会问题的数据表达。 信息素养提升类课程体系设计至少能取得以下成果: 第一, 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结构设计(课程筛选与增设、开课阶段安排);第二,信息技术应用工具探索与引进 (应用软件、 数据库选择与运用);第三,现有信息技术类课程授课内容调整探析(信息技术前沿讲授、教学效果反馈)。

1 人文社科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人文社科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与优化是保障学生具有适应高度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有学者认为,网络平台、搜索引擎以及社会化媒体推动的慕课、 微课、 云课堂等深刻改变了知识的扩散和共享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逐渐被微型化、模块化、平台化的学习机制所代替[4]。 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大容量导致师生互动 “偏离化”、“断层化”和“失衡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思维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变革和教学模式革新[5]。万小娟总结了国外高校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3 种方式: 独立课教学、课外教学、课内教学[6]。 仁俊霞和曹君[7]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分为课堂式教育、 讲座式教育、嵌入式教育、 继续教育以及数据库辅助教育5 种教育形式。邹娟娟[8]则提出了将XMOOC 与翻转课堂教学融合的新模式, 认为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 充分利用大智移云提供的手段, 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结合起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1 信息技术通识类教育不足

尽管在以往一些互联网企业中, 有的创业者完全不懂技术, 仍然获得了成功。 比如人们经常谈起的马云创办阿里巴巴, 以此推论不懂计算机、 不懂数据科学, 单纯外语专业的学生也能成功创办互联网公司。然而,经济发展、技术迅速更迭的今天,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 仅有人文社科知识, 不懂社会现象的数据表现, 难以理解程序员的工作内容, 想要领导和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高速发展的企业, 或者是解决当前各种社会问题, 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高校人文社科专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高信息素养、 多专业知识、 强领导能力的新一代文科人才。 因此, 提升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2 亟待提升学生适应技术发展的能力

人文社科专业在通识基础课程中,大多会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这类传统信息技术类课程, 但是伴随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发展,原有的课程内容已显得陈旧, 所授课程中很多知识学生通过多年对互联网的运用已经掌握。 升级现有课程的内容, 结合最新信息技术在相关人文社科领域的运用,将计算科学、数据分析纳入原有授课内容中,将极大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教育的效果。 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现有授课内容的调整首先可以筛选出1-2 门正在开设的课程,比如《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基础》 或者其他信息技术相关课程, 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增加计算科学和数据分析的有关内容,依据信息素养培养目标, 变革课程授课方式和内容,开展探索性教改。 再比如,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会计学中传统的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表, 三大报告已经不能完全反应企业的运营能力和企业价值, 对于新创的互联网企业、 拥有高数据资产的IT 企业,尽管有些负债很高,但是同时又拥有很高的市值,如何通过“第四张报表”反应其价值,会计学的信息素养课程内容改革有必要将新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纳入授课范畴。

1.3 领导力的培养需要信息素养提升

目前大部分高校人文社科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偏少,特别是核心专业是财经、政法类的院校,本科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专业,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相关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寥寥无几。 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计算和数据科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校目前开设的信息技术通识类课程明显不足。 因 此, 增 加 类 似 《智 能 技 术》、《信 息 资 源 管 理》、《知识管理》等课程能够最高效地覆盖大部分学生,改变相关通识课程偏少的现状。

2 人文社科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机制构建

信息技术快速更迭, 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掌握最全面、 最前沿的本专业知识, 并且深刻理解社会治理、企业经营、组织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分析基础, 以往的学生难以完成技术认知和数据实现, 欠缺从 “问题→数据→工具→方案”利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模式, 提升社科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是实现智慧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经途径。

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大数据时代, 教育的理念、目标、 方法都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研究结论为构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机制提供了一些思路。 然而,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在面临技术快速更迭环境下, 信息素养教育的欠缺。 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内容固定化、培养方式缺乏创新,使得人文社科类学生难以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应有的水平。 基于现有教育模式的不足, 本文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机制,如图1 所示。

2.1 以信息素养提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进

目前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相对落后, 特别是文科大背景的院校, 由于缺乏理工类专业支持, 比如很多文科院校没有自己的计算机学院、理学院或者软件学院,信息技术师资相对缺乏。 另外,大多数人文社科专业文理兼收, 学生理学基础较弱,讲授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学生接受度较低。 尽管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和运用, 利用大数据和云技术提高了授课的便捷性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却仍然没有解决社科类专业知识和数据表现对接的问题。 面对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 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人才市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显然是落后的, 亟待开展致力于提升文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创新。

2.2 大数据驱动的已有课程内容升级

技术工具的日新月异, 对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采纳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盈利性机构, 都对新入职员工的技术预见和学习能力有更高的期望。 实现社科领域的问题发现和技术对接, 要求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就能有基础性的技术知识和前沿性信息工具。 以往社科类专业学生仅仅掌握office 等办公软件已经难以胜任今天的工作要求, 增设包括SQL 技术、Python 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等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工具无论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还是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诉求,都具有必要性。

2.3 以技术预见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环节创新

人文社科专业人才要想成为企业领导者、 社会活动家、 公共管理专家等本领域的佼佼者, 必然需要具备技术预见能力, 能够洞察未来社会需求和问题所在,结合本专业知识和技术前沿,解决现实问题、指出未来方向。 因此,除了开设相关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外,在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还应设计一些教学环节与教育项目,提升学生能力。 其方式包括开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创业创新计划大赛, 指导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和调研报告; 进行校校联系或者院系联合,构建文科专业与计算机专业、 数理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创业团队, 开展创业项目, 力争获得各类风投基金或者天使投资基金; 与大数据咨询类公司建立校企联系,通过学生实习,参与咨询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

改变传统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思路, 在信息素养培养中给予学生信息技术实践的机会。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采取探索、 调查和发现等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数据分析、技术运用能力。 教育环节创新能够实现:第一,提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实施建议, 并制定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通过项目推动信息素养创新教学实践;第二,开发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及Web 的辅助教学系统,形成辅助教学课件、资源库等;第三,形成基于网络的互动学习模式,以解决社会、企业问题为导向,开发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的MOOCs 和翻转课堂。

为得到不同锚固长度、不同载荷界面剪应力分布规律,由外端口向锚固底端等距离选择锚固剂单元体,提取外侧面剪应力值进行分析,得到锚固剂-围岩界面剪应力沿锚固长度分布曲线,如图6所示。

3 结束语

“大智移云”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给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管理学、经济学还是法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纯文科的专业,再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认为,只有通过改革现有课程体系、 完善相关教学内容、增设信息素养培养环节, 才能真正提高人文社科专业学生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本文提出的信息素养提升机制, 通过课程结构性改革、 培养方法开创性设计、 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 最终实现全面提升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使他们成为能够理解技术含义、 完成专业数据解析、 开展深度模型建构的新一代人文社科专业人才。

图1 大智移云背景下人文社科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机制图

【参考文献】

[1]赵靖岩,胡振波.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16(1):92-95.

[2]杨聚鹏,梁瑞.大数据时代大学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7(8):111-115.

[3]陶雪娇,胡晓峰,刘洋.大数据研究综述[J].系统仿真学报,2013,S1:142-146.

[4]张明海,周艳红.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及体系构建[J].图书馆,2016(10):84-88.

[5]蔡静,田友谊.大数据时代的师生互动:机遇、挑战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16(10):21-26.

[6]万小娟.国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剖析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7):14-18.

[7]任俊霞,曹君.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6):236-238.

[8]邹娟娟.大数据时代教学新模式:知识传授与内化互补融合[J].江西社会科学,2017(4):250-256.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0-0148-003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0.066

※基金项目: 西南政法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智移云时代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机制研究”(2018C06)。

作者简介: 淦未宇(1980—),女,汉族,四川攀枝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标签:;  ;  ;  ;  

“大智移云”背景下人文社科类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机制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