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筛骨骨化纤维瘤1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博[1](2018)在《一、儿童/青少年起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筛查 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HR-pQCT检测的骨微结构特点》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hyperparathyroidism,PHPT)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率远低于成人,且在很多方面有别于成年起病PHPT(adult-onset PHPT,adPHPT)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青少年起病PHPT(pediatricPHPT,pPHPT)的临床特点和基因遗传背景。对象和方法:1、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于1977-2017年间收治的pPHPT(起病年龄<18岁)患者67例;采用随机表抽样的方法收集同时期adPHPT患者134例的临床资料。2、回顾性分析pPHPT患者的临床特点(临床表现、生化指标、病理类型、治疗预后等),并与adPHPT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3、对32例pPHPT患者进行PHPT致病基因(MEN1,CDC73,RET,CDKN1B,和CaSR)突变筛查。结果:1、pPHPT共67例,男性29例,女性38例,平均起病年龄为14.1 ±2.7岁(范围5-18岁),病程中位数3年(范围3月-10年);adPHPT共134例,男性52例,女性82例,平均起病年龄为43.0± 14.7岁(范围19-80岁),病程中位数3年(范围1月-21年)。两组在性别比例和病程长短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542和 P=0.236)。2、pPHPT患者以有症状性PHPT为主(97%),明显高于adPHPT患者。pPHPT患者发生骨骼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胰腺炎和高钙危象的比例分别为82.1%、41.8%、7.5%、13.4%,20.7%的患者存在身材矮小(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2SD);pPHPT患者出现佝偻病/骨软化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adPHPT(43.3%vs.22.4%,P=0.002),但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低于 adPHPT(37.3%vs.53.7%,P=0.028)。生化指标方面,pPHPT组尿钙升高较adPHPT组显着,血磷下降不如adPHPT组明显;血钙、PTH、ALP和25(OH)D水平与adPHPT组无明显差异。3、病理类型方面,pPHPT患者腺瘤、增生、不典型腺瘤和腺癌的比例分别为77.8%、9.5%、4.8%、7.9%,各病理类型所占比例与adPHPT患者无明显差异,手术是PHPT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pPHPT患者术后缓解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3.7%和 9.5%。4、32例儿童/青少年起病PHPT患者进行了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检测出3例携带MEN1基因突变和7例携带CDC73基因突变,突变率高达31.2%;其中,散发性PHPT患者中检测出5例携带CDC73基因突变(20%),且携带CDC73突变的散发患者具有恶性倾向。本组研究对象中未发现RET,CDKN1B和CaSR基因突变。结论:1、儿童/青少年起病的PHPT患者大多具有PHPT典型临床症状(97%),与成年起病PHPT相比,有佝偻病/骨软化表现的比例偏高,而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偏低。2、腺瘤为pPHPT患者主要的病理类型(77.8%),各病理类型和手术治疗效果在pPHPT组和adPHPT组的比例均无显着差异。3、本研究对32例pPHPT患者进行了致病基因的筛查,突变检出率高达31.2%;包括3例携带MEN1突变和7例携带CDC73基因突变;因此,对于儿童/青少年起病的PHPT患者应重视致病基因的筛查。背景和目的:骨骼受累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患者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高分辨率外周定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igh resolution peripheral quantitative CT,HR-pQCT)是一种新型、无创的评价桡骨和胫骨远端骨几何学结构、体积骨密度、骨微结构的技术,可以分别测定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相关参数。目前有少量应用HR-pQCT观察PHPT患者骨骼受累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西方白种女性,结果提示皮质骨和松质骨均有明显受损。本研究旨在采用HR-pQCT评估中国大陆人群PHPT患者骨骼微结构特征,并比较不同性别患者以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相关PHPT(MEN1-relatedPHPT,MHPT)和散发PHPT(sporadicPHPT,SHPT)患者骨骼微结构特征的异同。对象和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PHPT患者58例;并从本中心健康受试者HR-pQCT数据库随机抽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58名健康对照者。收集上述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HR-pQCT扫描及数据分析。结果:1、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无论桡骨还是胫骨,PHPT患者皮质骨、小梁骨体积骨密度均明显减低(P<0.001)。PHPT患者桡骨的皮质骨厚度和面积、小梁骨厚度和数量均减低(P<0.001),小梁骨分离度增高(P<0.001);胫骨的皮质骨厚度、小梁骨数量明显减低(P=0.009和P<0.001),小梁骨面积和小梁骨分离度增加(P<0.001)。2、男性PHPT和女性PHPT患者与健康对照HR-pQCT参数的比较:男性PHPT(n=17)组的桡骨Tt.vBMD、Ct.vBMD、Tb.vBMD以及胫骨Ct.v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PHPT组(n=41)桡骨和胫骨的Tt.vBMD、Ct.vBMD、Tb.v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相比:桡骨Tb.Ar在男性PHPT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减低(-13.1%),在女性患者则较对照者增加(+2.9%),两者具有显着差异(P=0.013);胫骨Ct.Th和Ct.Po.Dm在男性PHPT患者中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女性患者(21.4%vs.8.3%,P=0.024;18.2%vs.9.7%,P=0.011);其余参数在男性和女性PHPT患者之间无显着差异。3、MHPT(n=11)和SHPT(n=47)患者面积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特征的比较:MHPT患者与SHPT相比面积骨密度明显降低,但两组HR-pQCT参数无显着差异。4、HR-pQCT参数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PTH水平与桡骨Ct.Po和胫骨Tb.Th呈正相关,但β系数很低(分别为-1.908e-5和β=-5.859e-5,P<0.01)。桡骨 Ct.Ar 和胫骨 Tt.vBMD、Tb.vBMD 与 ALP 水平呈正相关(β=0.019,P<0.05;β=0.075,P<0.05 和 β=0.066,P<0.01);桡骨Ct.Po和胫骨BV/TV也与ALP水平呈正相关,但对应的β系数也较低(分别为4.554e-5 和 9.185e-5)。结论:在本组中国人群PHPT患者中,也观察到皮质骨和小梁骨的骨微结构均有明显受损,表现为皮质骨和小梁骨体积骨密度均减低、皮质骨厚度减低、小梁骨厚度减低和数量减少,小梁骨分离度增加。无论男性还是女性PHPT患者,皮质骨和小梁骨均明显受损。虽然MHPT患者与SHPT相比面积骨密度明显降低,但HR-pQCT所测得的体积骨密度和骨微结构参数却无明显差异。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中,部分HR-pQCT参数与PTH和ALP水平具有相关性,但β系数很低,临床参考意义可能不大。
简天明,唐东润,王嵩,吴桐,赵亮,孙丰源[2](2015)在《经翼点及额下入路开眶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13例经颅开眶手术治疗的颅眶沟通性肿瘤的病变位置和手术入路,探讨该手术入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经翼点入路或经额下入路开眶治疗的13例颅眶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据肿瘤的位置、形态、边界、质地、颅眶沟通通路和浸润范围,选择手术入路,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经额下入路开眶7例;经翼点入路开眶6例,其中1例行眶内容剜除术和硬膜内肿瘤摘除术。肿瘤暴露充分,3例肿瘤整体摘除,10例肿瘤可分块摘除或刮除。眼球突出度平均降低5 mm,最小降低2 mm,最大降低15 mm。12例眼球运动障碍者改善9例,无变化3例。并发症出现眼肌麻痹1例,完全性上睑下垂3例,瞳孔散大1例,无视力丧失及脑脊液漏。术后随访7例,失访6例。2例转移癌患者因全身转移死亡,1例神经鞘瘤及1例脑膜瘤术后1年肿瘤复发,分别再次手术治疗及伽马刀治疗。其余病例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经颅开眶手术可有效摘除颅眶沟通性肿瘤,正确手术入路的选择有利于充分暴露和手术操作。熟悉相关解剖结构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严重并发症。
李荣锐[3](2013)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组织重塑及骨质病理学观察》文中认为鼻-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者多与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有关,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鼻窦粘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病情严重者可以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慢性者(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与多次感染、变态反应、粘液纤毛功能损伤(先天或获得性)、免疫缺陷(先天或获得性)、鼻内结构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CRS病因的多重性,决定了其病理机制的复杂,因而对临床治疗产生巨大挑战。CRS的发病机制复杂,其病理大致分为致病原的攻击;以促炎细胞激活、细胞因子、炎性介质释放为主的应答反应和终末器官的炎症反应三个阶段。其病理实质是黏膜的慢性炎症,由鼻窦黏膜上皮细胞和T细胞介导,通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炎性介质对促炎细胞的激活,引起炎细胞浸润、腺体增生和粘蛋白分泌的异常、组织重塑等病理改变。这些过程构成了CRS的病理基础。多年来的研究多集中于黏膜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黏膜在CRS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得出了肯定性的结论,鼻窦黏膜病理形态学及功能性改变为CRS提供了病理形态学依据及治疗的基础,代表CRS发生发展的不同临床阶段和转归规律。鼻窦黏膜依附在粘膜下的骨质,失去黏膜下骨质的黏膜则不能存活。同样,黏膜的慢性病变也可影响其依附的骨质。在临床上CRS患者的CT影像学经常发现骨质的改变,因此,对CRS发病机制的病理学研究应该包括鼻窦黏膜和黏膜下骨质两方面的内容。现阶段对二者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未得出肯定性的结论,所以对鼻窦黏膜与骨质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为了研究CRS患者鼻窦黏膜和骨质的重塑病理变化和探究二者的相关性,在本文第二章我们取60例CRS患者鼻内镜术中切取的带有骨质的筛窦黏膜标本,对黏膜组织行HE染色、阿辛蓝-过碘酸-希夫染色(AB-PAS)、Masson三色胶原染色(MT)、(Van Gieson)V-G染色,观察病变鼻窦黏膜的炎细胞浸润、上皮损伤、腺体增生、胶原沉积、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7、9(MMP-1、7、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鼻窦筛骨行HE染色、抗酒石酸性磷酸酶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及重塑情况,采用Biedlingmaier JF分级,对其筛骨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进行病理分级。另外取10例因鼻中隔偏曲行矫正手术患者切取的钩突和筛窦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对CRS患者鼻窦黏膜及筛窦骨质的病理改变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炎细胞浸润:CRS患者黏膜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85.7±32.6)较对照组(6.83±2.26)炎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值<0.01)。筛窦黏膜炎症评分平均为2.23±0.91,明显高于对照组。2.上皮细胞损伤:HE染色,按Ponikau(2003年)分级法,测定各种状态上皮细胞所占基底膜总长百分比表示上皮细胞损伤情况,CRS组发生明显上皮细胞损伤,上皮细胞损伤0级的上皮细胞百分比面积低于对照组,而上皮细胞损伤1、2、3级的上皮细胞百分比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1)。3.杯状细胞化生:HE染色与对照组相比[(48.2±18.7)个/mm2],实验组[(175.6±32.8)个/mm2]杯状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值<0.01),杯状细胞增生平均评分为2.15±0.92,明显高于对照组。4.AB-PAS染色见实验组粘液腺体增生明显,腺泡扩张,分泌旺盛。测量粘液腺体面积为(0.157±0.036mm2),明显高于对照组(0.069±0.032mm2)。5.细胞外基质沉积:与对照组(7.45%±3.22)相比,鼻窦炎组(28.57%±7.98)细胞外基质胶原沉积面积明显增多(P<0.01)。纤维化程度平均评分为2.6±0.9。6.基底膜厚度:鼻窦炎组基底膜厚度(18.78±2.41μm)较正常对照组(9.28±1.64μm)明显增厚(P值<0.01)。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7、9(MMP-1、7、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CRS患者鼻黏膜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值<0.01)。8. HE染色下CRS患者筛窦骨质发生不同程度类似于慢性骨髓炎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主要以骨膜增厚,骨髓纤维化,类骨线形成,骨质破坏吸收为病理改变特征。参照Biedlingmaier JF病理分级Ⅰ级4例占6.6%,Ⅱ级10例占16.7%,Ⅲ级34例占56.7%,Ⅳ级12例占20%。筛窦黏骨膜和骨组织病理评分为2.9±0.79,骨质重塑活性评分2.08±0.6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计量数据行t检验,各组间差异显着,筛窦黏膜与骨质发生明显重塑现象。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黏膜各项病理改变评分与骨质病理改变评分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因此我们认为CRS患者筛窦黏膜及骨质发生明显的重塑病理改变;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7、9(MMP-1、7、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广泛参与其病理过程;黏膜与骨质的重塑具有相关性。为探讨CRS患者筛窦骨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第三章我们进一步将本次实验中CRS的患者资料加以统计学分析,旨在探讨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病变骨质的CT改变、病程长短、是否有手术史与筛窦骨质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CRS患者筛骨标本按其筛骨病理改变严重程度,采用Biedlingmaier JF分级进行病理分级,同时按照不同病理分级分组。测定CRS患者筛窦病变骨质的CT值,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病变骨质的CT值、病程长短、是否有手术史与筛窦骨质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各组资料间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果:60例CR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病变骨质的CT值、病程长短、是否有手术史与筛窦骨质病理分级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RS筛窦骨质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其与不同临床分型、鼻窦骨质CT值、病程长短及手术史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张彦喜,高黎,周弘,曹选平[4](2011)在《颌面部良性纤维骨病变38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分析颌面部良性纤维骨病变的主要特点。方法分析1998年至2008年间在郑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有病理证实的口腔颌面部肿物患者,研究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和放射线特点、组织学诊断和治疗。结果 2018例患者中,良性纤维骨病变38例(女26例,男12例),中位年龄24岁(1162岁),上颌略多于下颌,均表现为局部骨质隆起、质硬、无压痛及自发痛。组织学诊断:23例(60.53%)为骨纤维异样增殖、9例(23.68%)为骨化纤维瘤、6例(15.79%)为牙骨质化纤维瘤。均采用口内切口手术治疗,骨纤维异样增殖采用成形切除术,骨化纤维瘤和牙骨质化纤维瘤均完整摘除肿瘤。结论良性纤维骨病变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变化较大,但大多在2030岁之间。纤维异样增殖症多见于上颌,骨化纤维瘤多见于下颌,牙骨质化纤维瘤上下颌机会均等。对良性纤维骨病变的正确诊断要依据病史、体检、放射线特点、术中发现及组织病理学。
姚兴武,李天洋,刘春雷,杨帆[5](2009)在《鼻源性眼球突出的诊断及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鼻源性眼球突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4例鼻源性眼球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眼球突出并非眼科所独有,某些鼻部病变也不同程度的引起眼球移位和突出等眼部症状。结论:对外伤、炎症、肿瘤等鼻部病变引起的眼球突出,视病因不同,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崔兰芹[6](2004)在《筛骨骨化纤维瘤10例分析》文中提出骨化纤维瘤通常指颅面骨的一种局限性、无浸润、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亦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生于筛骨者少见。我科于1989-2001年共收治10例,现报告如下。
袁媛,董维刚,郭宏庆[7](2004)在《CT检查在鼻源性眼球突出诊断中的价值(附53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CT在鼻源性眼球突出的诊断价值 ,对 53例鼻源性眼球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眼球突出非眼科所独有 ,某些鼻部病变也可不同程度地引起眼球突出、移位等眼部症状。对外伤、炎症、肿瘤等鼻部病变引起的眼球突出 ,CT检查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
胡树立[8](1990)在《颌骨骨化纤维瘤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附42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颌骨骨化纤维瘤与骨化纤维异样增殖症,是颌面骨较常见的良性纤维骨性病变,早期往往不易被人们发现,常因出现颜面畸形时就诊,作者自1980—1986收治42例,现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男性20例,女性22例,女稍跑于男。年
赵怡芳,东耀峻[9](1985)在《颌骨骨化纤维瘤32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报告了32例骨化纤维瘤的临床特点。这种病变主要发生于女性,下颌受累比上颌多见(2.6:1),常表现为局限性质硬的颌骨肿块,且生长缓慢。在X线表现上,一些呈界限清楚的透光区,但无上皮衬里的囊肿中所见的硬化边缘;另一些则在透光区内包含小而不规则的阻射颗粒,或者包含较多的钙化物而表现为致密的阻射区。临床上,骨化纤维瘤可能误诊为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造釉细胞瘤和颌骨囊肿。肿瘤切除可获得治愈,刮除或部分切除后可能复发。
申璐敏,胡莹莹,刘彦初,李鑫,姚微,张然,卢利[10](2016)在《颅面骨多发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FD)亦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病因不明、先天性、正常骨组织被纤维结缔组织和不规则骨代替的瘤样病变,并非真性肿瘤。本文报告1例颅面骨多发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CT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及治疗进行讨论。
二、筛骨骨化纤维瘤1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筛骨骨化纤维瘤1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一、儿童/青少年起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筛查 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HR-pQCT检测的骨微结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儿童/青少年起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筛査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材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允进症患者HR-pQCT检测的骨微结构特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材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3)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组织重塑及骨质病理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综述 1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粘膜重塑的研究进展 |
1、细胞因子在黏膜重塑中的作用 |
2、细胞外基质与黏膜重塑 |
3、鼻窦黏膜重塑对于手术的影响 |
4、结语 |
综述 2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鼻窦骨质变化的研究进展 |
1、骨炎的概念 |
2、组织重塑概念 |
3、骨炎与 CRS 的关系 |
4、CRS 中骨质病变的原因 |
5、骨炎与 CRS 内镜手术预后的关系 |
6、结语 |
第2章 慢性鼻-鼻窦炎筛窦骨质及黏膜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仪器 |
1.1 标本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剂 |
1.4 特殊组织染色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HE 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 |
2.2 阿辛蓝-过碘酸-希夫染色(AB-PAS) |
2.3 Masson 三色胶原染色(MT) |
2.4 (Van Gieson)V-G 染色 |
2.5 免疫组化染色 |
2.6 筛骨骨质抗酒石酸性磷酸酶染色 |
2.7 碱性磷酸酶染色 |
3 评分标准及结果判定 |
3.1 评分标准 |
3.2 结果判定 |
3.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4.1 炎性细胞浸润 |
4.2 上皮细胞损伤 |
4.3 杯状细胞化生 |
4.4 粘液腺体增生 |
4.5 细胞外基质沉积 |
4.6 基底膜厚度 |
4.7 筛窦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 |
4.8 免疫组化染色 |
4.9 骨质 HE 染色 |
5 讨论 |
6 结论 |
第3章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筛窦骨质病理改变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筛骨病理学等级与临床分型相关性 |
2.2 筛骨病理学等级与 CT 值相关性 |
2.3 CRS 患者病程与筛骨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
2.4 手术史与筛骨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颌面部良性纤维骨病变38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评价内容 |
2 结果 |
2.1 良性纤维骨病变占口腔颌面部肿物患者比例为38/2018 (1.88%) 。 |
2.2 年龄 |
2.3 性别 |
2.4 临床表现 |
2.5 放射线表现 |
2.6 治疗 |
2.7 治疗效果 |
3 讨论 |
(7)CT检查在鼻源性眼球突出诊断中的价值(附53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扫描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鼻筛窦骨折引起眼球突出本文3例。 |
3.2 急性筛窦炎引起的眼球突出 |
3.3 鼻部恶性肉芽肿 |
3.4 额筛窦黏液囊肿 |
3.5 额窦骨瘤 |
3.6 额筛窦骨化纤维瘤 |
3.7 鼻腔筛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
3.8 上颌窦恶性肿瘤 |
3.9 鼻腔、筛窦恶性肿瘤 |
(10)颅面骨多发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临床表现 |
3.2 CT表现 |
3.3 组织病理学表现 |
3.4 治疗 |
四、筛骨骨化纤维瘤1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儿童/青少年起病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筛查 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HR-pQCT检测的骨微结构特点[D]. 王文博.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2]经翼点及额下入路开眶术治疗颅眶沟通性肿瘤分析[J]. 简天明,唐东润,王嵩,吴桐,赵亮,孙丰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11)
- [3]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组织重塑及骨质病理学观察[D]. 李荣锐. 吉林大学, 2013(08)
- [4]颌面部良性纤维骨病变38例分析[J]. 张彦喜,高黎,周弘,曹选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3)
- [5]鼻源性眼球突出的诊断及治疗[J]. 姚兴武,李天洋,刘春雷,杨帆.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S5)
- [6]筛骨骨化纤维瘤10例分析[J]. 崔兰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4(S1)
- [7]CT检查在鼻源性眼球突出诊断中的价值(附53例分析)[J]. 袁媛,董维刚,郭宏庆.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4(01)
- [8]颌骨骨化纤维瘤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附42例分析)[J]. 胡树立.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0(04)
- [9]颌骨骨化纤维瘤32例报告[J]. 赵怡芳,东耀峻. 癌症, 1985(01)
- [10]颅面骨多发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申璐敏,胡莹莹,刘彦初,李鑫,姚微,张然,卢利.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