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论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周英[1]2003年在《论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文中认为在新时代考虑国内外形势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当大有作为。认识到该议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后,作者选取了这一题目。本文共分五部分,包括论文主体的叁章以及绪论和后记。本文的主体部分紧紧地围绕主题展开逻辑论证,大体框架是:必要性——可能性——对策。第一章分析现状明确必要性问题;第二章总结优势解决可能性问题;第叁章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发展战略的建议。本文在大量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创新,例如(1)对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进行更加系统和深入的分析;(2)在选取大量示例的基础上对民营企业按不同地区进行分类研究,并且对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特点从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证;(3)对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势进行了深入挖掘,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考虑到了所有权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在谈到民营企业的内部化优势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4)对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选择“先易后难”的战略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刘苇[2]2015年在《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法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虽然国际贸易与投资在一些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但总体上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伴随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态势,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应把握好此次全球经济布局调整的机会拟定对外发展战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应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态势和更大的国内民生压力。在国际经济层面,中国通过加入WTO以国际贸易的方式迅速将建国以来积攒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转化为资本和技术,必然需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革新产业结构,实现资本红利和技术红利;从国际政治层面考量,中国自我认知与国际社会不同层次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间具有微妙差异,唯有以发展为导向,强调长期利益和长远布局的战略性安排方可弥合中国自身角色和国际预期的多重需求。脱胎于“走出去”战略的海外投资发展战略应运而生。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机制中“共同规则”的制定,可以更好地塑造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合作性权力”。海外投资发展战略的促进和实现,有必要通过整体性法律构建的研究和制定,规则化地表达中国的利益诉求。通过健全我国海外投资的国内法律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国际法律体制和实施机制,开拓中国海外市场、促进中国海外投资发展、保护中国海外投资利益、维护海外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历史分析法,对中国海外投资从无到有、从单纯利益考量到立体性战略设计的历史回溯,分析了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的发展过程,研究了中国海外投资法律规制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政治关系的历史发展关系,指出通过规则化表达以促进、保障、监管中国海外投资是中国海外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通过比较分析法,以战略视角审视海外投资法律机制,对不同国家、不同国际投资法律机制之间的立场、优劣等进行比较研究,为中国海外投资法律构建与国际投资法律规制寻找衔接点或趋同性方向。最终通过规范分析法,从海外投资发展战略法律建构角度,对中国国内法、国际法中法律规范的研读,分析现行法律与我国海外投资现状的吻合度,提出符合我国海外投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建构意见。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及其法律规制”,研究了中国海外投资历史发展,指出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是“走出去”战略在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态势和中国自身综合实力发展的具体演化。通过区分中国海外投资产生、初步发展、逐步增长、高速稳定增长和发展战略的五个发展阶段,以及当时中国海外投资法律与践行的研究,指出中国通过规则化表达以促进、保障、监管中国海外投资是中国海外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第二章“中国实现海外投资发展战略的法律构建框架调整”,结合中国海外投资现状,研究了海外投资经济理论和国际政治关系理论,预测了中国海外投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对应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横向、纵向多层次展开,法律构建应设定多维的战略目标和不同的战略层次,在成熟的全球性多边投资机制中,中国应扮演积极的参与者,接受这些机制的规则和理念,但应明确表达自身意愿;在处于磋商建设阶段的全球性多边投资机制中,中国应扮演理性的建设者,在坚持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可以让渡某些利益,一方面协调机制运作,一方面积极推动机制的规则建设;在区域性和双边投资机制中,中国应当扮演活跃的倡导者,对投资规则的倡议、条文的草拟、谈判的推动与相关辅助机制起全面主导的作用。提出了海外投资发展战略法律构建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及其重点与主要任务。第叁章“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之国内法构建”,研究了中国与海外投资相关的内国法规范,针对性地分析了促进、管理和保障叁个法律体系的功能实现和缺位等现实问题,提出:我国海外投资促进法律制度应该从税收优惠、金融扶持、技术援助、提供信息服务方面进行完善;我国海外投资管理法律制度应该通过强化事后监督加以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障法律制度应该通过构建全面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方式加以完善。第四章“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之双边投资条约构建”,以国际投资法体系中bits的重要性为基础,提出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法律构建中bits具有承前启后、平衡权重的作用。对比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类国家bits签订情况后,提出了用更开放的态度签订bits以促进中国海外投资,用更灵活的方式使用bits以保证中国海外投资的利益的制度设计理念。第五章“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之多边投资条约构建”,研究了自贸区、非自贸区、普遍性国际投资条约发展,提出:应当基于中国地缘性经济贸易地位突出的特点,优先参与制定地缘性多边投资条约;基于中国参与自由贸易投资条约制定的成功实践,重点参与制定多边自由贸易区投资条约的制定;基于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长期合作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利益必要性,主导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出于“同类国家”角度制定多边投资条约。对普遍性投资条约晚近的几个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尤宏兵[3]2004年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与实证分析》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它在改变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同时,也促进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如果说改革开放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平台的话,中国加入WTO则标志着中国在更深程度上融入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企业有必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使自己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大民营企业同样也不例外。 本文在对民营企业、企业国际化内涵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是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理论指导,并从广义的企业国际化内涵出发,创造性地构建了衡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文章结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分析,提出国际化既是提升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亦是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及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同时,文章以对江苏及浙江两省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分析并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 文章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明确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应走内向与外向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并为民营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策略。文章同时指出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及其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决定着民营企业国际化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自身的不断努力,但来自政府的必要而有效的配套支持措施则能为民营企业国际化最终取得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共同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与风险不断抗争的过程,虽然在风险发生后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风险所产生的影响,但对民营企业而言,有效预防是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前瞻性地构建了一套民营企业防范国际化经营风险的机制。

赵薇[4]2013年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政策及国际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跨国并购已逐渐成为全球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它在推动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国家战略的选择,也是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必由之路。随着跨国并购浪潮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实力增强,使其母国的经济实力扩张。为了获取国际竞争中的战略主动权,开拓全球市场,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调整战略,采取积极的态度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并购,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英国是最早的资本输出国家,但更多是借贷资本的方式出现,美国在经过国内五次的并购浪潮后,以更加丰富的经验开辟其国外市场,实施跨国并购;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也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国门争取国际市场和资源,推动本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各国政府已将跨国并购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意识到企业通过实施跨国并购来扩张规模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其政策导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学术界对跨国并购的政策研究多是对母国招商引资的促进政策,以及对海外企业进入本国实施并购的监管和保护,对完善母国政府引导和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的政策研究还不够全面。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在对各国跨国并购政策梳理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母国政策从而引导和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提出合理建议。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对比分析、次级数据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并购浪潮进行了梳理,形成对跨国并购及其政策发展的科学认识,研究政府政策在跨国并购实施过程中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当前实施的跨国并购政策,及其对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影响:从监管、保护、促进的不同方面对跨国并购政策进行梳理,通过对比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进一步掌握政府政策在不同的方面对企业跨国并购起到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策制定的异同,以及在对比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更适应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策,并向我国政府提出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国外招商引资的契合点,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接口性的政策建议。最后总结性地提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遇到的问题及对应性的建议。本文通过对中外跨国并购政策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本文对典型的国家跨国并购的历史背景及政策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国家的并购浪潮与其经济周期呈正相关关系,发达国家并购浪潮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水平,进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并购浪潮。因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也滞后于发达国家,研究其他国家跨国并购政策有借鉴的作用;第二,本文从监管、促进和保护叁个角度对跨国并购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和总结,各国的监管政策基本都是从严格到放松的一个过程,保护和促进政策都在逐渐完善。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外国实施跨国并购政策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跨国并购政策;第叁,总结了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东道国的政治环境以及双方的政治博弈,如何寻求更好的接口使企业成功的走出国门,帮助企业避免在并购中由于法律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引发的问题,以及针对东道国的相关政策,适当地调整自身的战略,从而成功地实施跨国并购;最后,针对我国目前跨国并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性地向政府提出完善我国跨国并购政策支持体系的措施。

田东霞[5]2005年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文中指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既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的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经济繁荣时期,还是经济萧条时期,中小企业都活跃在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后,中小企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他们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活跃地区市场,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出口创汇,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确定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借此历史机遇,改变观念,勇于创新,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仍然相对缓慢,大部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大企业相比,它们在获得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都存在着制约和障碍,加之其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不规范,技术开发水平低,产品竞争能力弱等因素,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作为弱势地区的弱势群体,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扶持。 中小企业由于其灵活的机制,适宜的规模,较低的管理成本,较强的应变能力等特点,因而更能适应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对培育西部地区市场主体,推动西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国家以及西部地区应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扶持措施,以引导、鼓励、规范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己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当务之急。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虽然不一定都是由法律问题引起的,也可能不是仅有法律就能解决的,但是其中确有不少法律问题,或者这些问题最终只有借助于法律才能得以解决。因此,从法律保障角度提出并研究解决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本文选题最主要的目的和动机。 我们过去对市场经济法制的研究,多着眼于如何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和对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和改组,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的研究,一直未能借助经济立法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法律环境。本论文的选题,即是适应这种需要,定位于促进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法或小企业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我们应借鉴国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建立健全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有许多视角,但大都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中小企业的产业政策、融资政策、技术进步、规范管理、提升竞争力、改革和发展等方面问题,见诸报刊的文章大都强调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或者呼吁在某些方面对中小企业从政策措施上给予扶持;而从法律学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者很少,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的系统研究,更为少见。本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从法律学角度出发,系统有机地结合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学方面研究成果,来构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以期在中小企业法律保障机制这一新的经济法研究领域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并使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法律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_本论文分别从中小企业理论概述、国外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政策借鉴、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概述、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设立法律制度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制度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利用二板市场的法律问题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律问题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吸引外资法律问题研究,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法律保障等十一个方面研究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保障问题,较全面地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中涉及到的法律方面问题及其内在关系进行了归.纳和探讨。 论文在对和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现行法律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法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制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相配套的法规政策文件提供借鉴和思路。尤其是对当前经济和法律学界备受关注的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利用二板市场,融资的信用担保,现行的法人治理结构等热点问题作了重点分析和探讨。关键词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法律保障

周丽萍[6]2015年在《泉州民营企业利用海外华商资源“走出去”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泉州民营企业“走出去”受到来自海内外各种因素的阻碍,使得“走出去”进程停滞不前。而泉州作为着名侨乡,海外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及华商资源。因此,研究泉州民营企业如何发挥侨乡优势,利用海外华商各项优势资源,对于国内民营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在论述国内企业“走出去”以及利用海外华商资源及华商网络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侨乡泉州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如何利用海外华商资源的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了泉州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态势,了解其“走出去”现状;其次,运用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其“走出去”内部优劣势与外部的机会和挑战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在阐述海外泉籍(闽籍)华商可供企业“走出去”利用的各项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泉州民营企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劣势、利用外部机会来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的战略对策,包括海外投资的区位、行业和投资方式的选择方面的对策和建议。本论文主要特色和创新点在于:(1)不同于其他研究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整体战略研究为主,本文以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泉州民营企业为对象研究“走出去”战略问题;(2)从泉州民营企业具有的独特的海外资源优势的角度研究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从而使得提出的战略对策更加具体化和针对性。

孔德海[7]2013年在《中央企业国际战略定位与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趋势。全球化带来了更高的经济增长和更大的技术进步,以及更加频繁、更具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各国间经济依存程度不断加深,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日益提高。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体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力量,也是我国较早开展国际业务的主力军。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在国资委指导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业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海外资产、收入和利润都有大幅提升。同时,中央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面对的风险与日俱增。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央企业国际化战略定位与风险控制进行理论研究和运营分析,并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的经验,尝试建立起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定位与风险控制体系,以提升中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1章是导论部分。本章阐述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并从中央企业国际化战略定位的研究现状、风险控制的研究现状和国外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叁个方面分析了有关文献。本文的研究思路是由理论到实务、由国外到国内、从宏观到微观、从案例和问题到对策建议进行逻辑分析,研究方法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比较分析、技术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章概述了论文的结构安排、创新及不足之处。第2章是理论综述与评析部分。本章分别就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微观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表述和分析,其中宏观理论有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模型、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资本化率理论、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微观理论有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战略性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有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动态比较优势投资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本章对这些理论的效应与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以用来指导国际化经营实践活动。第3章是美日欧企业的国际化历程和经验。本章简述了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历程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情况,其中欧洲国家以英、法、德等国为例来说明。美国公司的经验主要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模块经济和跨文化管理等方面,日本公司的经验主要在综合商社模式、治理结构与决策机制、技术战略、市场本地化战略、财务战略等方面,欧洲公司的经营主要在治理结构、企业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多元文化融合方面,这些经验可为中央企业国际化带来启示与借鉴。第4章是关于中央企业国际化战略定位的研究。首先对企业战略定位理论进行了文献简述,按照波特的观点,战略定位是选择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经营活动或以差异化的方式完成相似的经营活动。接着分析了中央企业的属性,既具有社会属性与公共属性,又具有经济属性与企业属性。这就决定了中央企业肩负着多重的目标和责任,因此中央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具有必然性和现实性。然后从国际化经营的主体、产业、区位和方式四个维度对中央企业的战略定位进行了具体研究,结合着实地调研数据和国资委的会议资料,本章设计了一套中央企业国际化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对2011年中央企业国际化前16强的指标体系、前8强的收入和资产情况及中央企业国际化关键因素的权重统计进行了定性分析,这些数据和分析为系统规划中央企业国际化战略定位提供了决策参考。第5章是中央企业国际化的风险控制研究。首先分析了中央企业国际化风险的区域特征及经常面对的外国投资审查制度,接着对国家风险、自然灾害风险、金融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和文化风险这六大主要风险进行了归类阐述。然后对中央企业国际化的风险评估进行分析,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这四项内容。在风险应对中具体分析了应对的外部机制、内部机制和具体应对策略,其中外部机制包括政府外交或民间游说、政府支持或各部委协助、海外投资立法或投资保障;内部机制包括推行“叁重一大”制度、规范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建立境外国有资产多重审计制度等;并针对六大风险进行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分析。目前专门针对中央企业国际化风险控制的研究不是太多,本章的研究应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第6章是案例分析。在掌握和利用大量一手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定位、运作模式、风险控制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其他中央企业做参考。第7章是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战略定位不清晰,缺乏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组织架构不适应,缺少协调体系与后台支撑;国际化人才队伍匮乏,企业文化缺少创造性;对于国际市场不熟悉,缺乏全球化运营能力。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章首先阐释了一些对外投资理论对中央企业的指导作用,然后借鉴了美日德企业国际化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层面提出了在外部环境、支持政策、审批流程、境外国资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政策指导与协调作用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从中央企业自身提出了明晰战略定位、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企业联合、促进跨文化融合、利用好外交资源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本章旨在构建一个以理论做引导、以跨国公司为借鉴,以政府为保障、以中央企业自身运营能力做支撑的战略定位与风险控制体系。本文最后认为,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又集中体现在各国大公司、大集团之间的竞争。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对外投资合作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央企业是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因此,中央企业应明晰国际化战略定位,有效控制风险,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与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有一批中央企业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司。

陈芷瑶[8]2017年在《湖南省民营企业OFDI绩效评价分析》文中提出OFDI(对外直接投资)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己成为各国的必然抉择。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了开拓国外市场的新阶段。有效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找企业生存和发展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已成为湖南省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走出去”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民营湘军基于自身发展的战略目的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但是由于湖南省民营企业有其特殊性,各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不尽相同,因此难以从单一维度去判断其效率。此时亟需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操作性强的OFDI评价体系对湖南省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进行评价。本研究从湖南省民营企业OFDI的特点分析入手,运用对外直接投资和绩效考核等理论,在对湖南省民营企业OFDI现状、政策以及动因的深入探索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专家评价等方法,汇总整理和提取湖南省民营企业OFDI的绩效指标,挑选出与湖南省民营企业OFDI绩效关联性强、符合湖南省民营企业OFDI特殊性的绩效指标。通过剔除相关性较低的指标后,筛选出湖南省民营企业OFDI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本文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估湖南省民营企业OFDI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湖南省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湖南省民营上市企业叁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叁诺生物)为例,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并通过探析湖南省民营企业的总体特征与投资绩效,为政府和相关企业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陈凤娣[9]2004年在《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文中指出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格局下,我国已进入了“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要在20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就必须在积极应对“家门口”的竞争的同时,主动出击国际市场,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本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及西方经济学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入手,论证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立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论述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实际上的必要性。进而,本文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与发展、现状与特点、问题与障碍,并从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对优势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发展壮大的对策思路。最后,本文着眼于国内外环境的不断改善,着眼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对比,提出民营企业将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

陈诗仁[10]2004年在《论推进广东外向型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文中认为目前广东外向型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滞后 ,严重制约着广东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广度和深度。广东要在发展外源性经济的同时发展内源性经济 ,不能忽视境外投资。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D]. 周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

[2]. 中国海外投资发展战略法律构建研究[D]. 刘苇. 西南政法大学. 2015

[3].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与实证分析[D]. 尤宏兵.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4].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政策及国际比较研究[D]. 赵薇. 浙江工业大学. 2013

[5]. 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D]. 田东霞. 中央民族大学. 2005

[6]. 泉州民营企业利用海外华商资源“走出去”战略研究[D]. 周丽萍. 华侨大学. 2015

[7]. 中央企业国际战略定位与风险控制研究[D]. 孔德海. 吉林大学. 2013

[8]. 湖南省民营企业OFDI绩效评价分析[D]. 陈芷瑶. 湖南大学. 2017

[9]. 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D]. 陈凤娣.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10]. 论推进广东外向型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J]. 陈诗仁. 南方经济. 2004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论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