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赵镇中心校 713206
摘 要: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深感骄傲和自豪的,可我们离古圣贤愈来愈远,但文化急需我们的孩子传承和发扬,而古诗词的学习既可以积累知识,也可以涵养气质,又可以塑造品格,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此,教育者必须做好孩子们的领路人!
关键词:传承 发扬 光大
一日,偶然在电视机上见一个六岁萌娃,在央视的大舞台上,面对上千的观众神态自若,古诗词张口即来。用古诗词随机形容主持人,竟然字字珠玑,句句到位,语惊四座,令大人汗颜!主持人采访其母亲,竟得知三岁启蒙时就教其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大学》、《老子》……致其今日在央视的舞台上,能舌灿莲花,令主持人面对之,竟然掩面退之一旁,大叹“太优秀了,我不如你”。虽然是句玩笑话,是个个案,可看到此刻,我们能否反思一下,孩子之间即使有差异,但这张“白纸”岂不是我们这些教育者们“丹青”绘就!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教育的基础奠基人,首先,要大力提倡让国学经典走近孩子,走进课堂,用我们中华千年文化之瑰宝浸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营造出浓浓的诵读氛围。诵读、诵读、高声诵读、读出国学之韵味;体会经典之精髓!若今日不能完全解读,我们亦无须争一日之短长,而重在于积淀知识,重在于涵养气质,意在于塑造品格,终有一天这些积淀会厚积薄发,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国学教育在德育的土壤中犹如潜入夜的春雨,在潜意识中纠正着孩子们的行为,塑造着孩子的品格。
我们一直坚持让孩子们朗读的《弟子规》,虽然仅仅总共有一千零八十个字,三百六十句,但却把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态度和礼仪概括的淋漓尽致。这些是一个民族的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带领孩子们传承文化,历久弥新,光大中华精神,让他们把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兼容并蓄,做一个既有中华魂魄,又有开拓精神的人。
碎片文化导致孩子的思维能力的衰退,更显国学教育的迫切性!现代社会,大量手机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网络文化,外来文化,碎片阅读也在祸害着我们,在残害着孩子们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天,大人们忙着刷微博,忙着点赞,忙着阅读手机给我们推送的一篇篇劣质文章,娱乐八卦,搞笑视频……试问,读完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我们的孩子呢?大量的时间痴迷于日本动漫。网络用语张口即来,外来文化、网络文化成了追捧的对象。导致我们有些孩子到五、六年级写的作文,语句不通,词语匮乏,逻辑顺序混乱,还因此记忆力衰退,注意力分散。所以,我们家长着急,老师痛心,那些离我们孩子悄然而去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豪迈气概需要被我们重拾。让我们在大力提倡的经典学习中,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朗读中,提高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加深对经典佳句的理解,凝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语言的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教育存在的误区——注重“养形,养技”,而不是“养正,养心”;注重“养规,养法”,而不是“养志,养气。”不养正,不养心,没有培养根本性的东西,孩子大多没有读书的自觉性,国学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带有其自身特点。
幼儿养性,指幼儿时期,孩子像一张无污染的白纸。幼儿的启蒙正在孩子心性的养成时期,针对其可塑性很强的特点,一定要培养其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一旦养成将终身受益!童养蒙正,是指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端正孩子行为习惯。这个阶段孩子的记忆力最强,父母鼓励孩子朗读有价值的经典之作,耳濡目染圣贤的智慧思想,对孩子在人生旅途中形成坚韧的品质,克服人生逆境中的困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少年养志”,指孩子们追求远大理想,培养远大志向。这个时候,孩子们也积累了一定的学识,在朗读国学时向圣贤看齐,立鸿鹄之志。用自己的作文,书画抒发胸中之臆。这时候国学将对孩子们文字的运用,意境高远之确立,会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作用。国学之厚重,则见诸于笔端,那种于无声处见有形是奠定大格局的基础!
“成人养德”,是孩子成人后积累厚重之德行,形成自强自立之品格。此时国学使人在气质,修养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最好见证!现在,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开播,中小学古诗词教学也掀起了一股热潮,但是否能得法教学,有效推广,让学生易接受,这个需要我们教师精心选“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其“美”。更重要的是老师首先要学习,积淀自己的诗词底蕴,让学习古诗词不能定位为学生的事,教师应当身体力行,怀有一颗“审美”之心,才能达到传美之意!
从方式而言,古诗词对于成长中的儿童而言确实晦涩难懂、不易接受。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与诗词有关游戏和活动。总之,不管哪种形式,只要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读“经典”之趣,和“诗词”形成情感互动,让学习的过程充满竞技性和娱乐性,不照抄照搬古诗词翻译,让诗词展示出自身特殊的魅力。这样,才能受到孩子们的青睐,达到我们诗词从娃娃抓起的目的,进而开启一段诗词之旅,拾级而上,走过少年、青年、活成一个有诗意、有气质的人!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思想,最有价值的著述。易中天说过:“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自强。”若我们将这些精华教于学生,那将泽被多少人,将是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论文作者:刘馥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孩子们论文; 孩子论文; 国学论文; 古诗词论文; 诗词论文; 文化论文; 圣贤论文; 《教育学》2018年9月总第1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