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论文_李京宝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论文_李京宝

莱芜市规划局 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在城市发展的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规划中要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论的引导作用,转变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注重保护和修复天然海绵体以及人工改造建设生态海绵体或建设仿生人工海绵体,提高城市的雨水处理能力。本文探讨了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城市规划;运用

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能遵循海绵城市理论,制度科学的规划方案,采用先进的规划技术,只有深入转变传统的规划理念,才能提升城市规划的效率,也能加强对天然海绵体的保护,有效的改善水资源,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要对海绵城市理论加强重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雨水处理效率,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1 海绵城市理论的内涵

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建设诸多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在气候的影响下,很多城市很容易出现内涝和干旱等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所提出的城市建设理论,以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海绵城市理论是在遵循生态优先和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城市灰色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备相结合,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干旱和洪涝时发挥出巨大作用,最大限度地使雨水能够在城市实现积存、渗透以及净化,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 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规划优势

2.1 保持城市地下水位稳定

城市海绵体可通过透水铺装、下洼式绿地、渗渠对城市雨水进行渗透、排泄,等渗透措施,将城市地面雨水进行转换,使部分雨水渗入城市地下。从而达到补充城市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的效果,有效地缓解城市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保持城市地下水位稳定。

2.2 减少城市内涝,控制径流污染

利用城市海绵体蓄、滞的独特功能,在城市缺水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通过雨水罐、蓄水池蓄积部分清洁雨水。此外,还可通过搭建蓄水池、雨水花园将部分雨水直流。在源头管控雨水径流总量,减少峰值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的压力,避免造成城市大面积洪涝,降低城市径流污染。

2.3 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局面

将城市海绵体所贮存的雨水进行合理的利用,如用来浇灌景观绿化用地、浇洒道路等用途,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问题。此外,净化后的雨水开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如冲厕、洗车,则可减少城市自来水的用量。通过以上措施,可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

3.1城市道路规划

要想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路面的畅通是最基本条件,需要在道路两侧和道路周边的绿化范围实施下凹样的绿化建设,不但可以减少雨水的净流量,而且可以改善路面径流水质,从而到达提升城市环境和城市质量的目的。第一,可以充分利用道路景观绿化带建设形状下凹的绿地系统,实现加快道路雨水循环,实现雨水的系统存储、渗入、净化功能,同时,将不合标准的雨水不予存留并及时排放;第二,努力在人行道中对道路雨水进行径流消化,通常在人行道路面上利用LID 树池的方式实现。

3.2 水系湿地规划

水系湿地是城市的净化器,和合理的规划对城市的生态调节、环境保护、气候调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水系湿地规划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合理划定限建区以及禁建区,采用法律措施来划分蓝线和绿线,从而使城市的天然海绵体保持较好的调洪能力。②对自然生态进行修复,采用淤泥疏浚、生态砌岸、水植物培育等方式来修复自然生态。此外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出自然与人工水系湿地的蓄水、补水、净水的效果。③加强生态走廊的规划建设,例如水渠、河流以及植物等,并通过生态走廊的规划建设来加强各个生态板块间的关联,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生态海绵体,从而方便收集和利用雨水。

3.3 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相互结合

依据多种物种的特点,有效的应用空间资源,促使各个生物可以有效的融入到一起,构成一个平稳、和谐、有效的群体、生态空间,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垂直绿化,其中在屋顶建设花园是获取雨水的重要形式,也是生态学在园林景观建设中重要的应用、屋顶雨水污染较低,在绿色屋顶的过滤之后,雨水的净化标准可以达到灌溉的需求。也就是依据获取系统收集到更多的进行储存,从而为之后没有水的时候提供有效的社绿化、道路浇洒、厕所冲洗等工作进行应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横纵相像的绿化建设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以此构成一个完善的个体。在雨水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收集储存构成一个完善的、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屋顶雨水花园的构成主要是依据砾石层、砂层、覆盖层、蓄水层等,并且具备穿孔管获取雨水,溢流管主要是减少超出设计的水量,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对于雨水的应用,还可以保障雨水的水量是植物生长的要求标准,从而防止生态系统出现损害。

3.4 建设透水装置

在整理人行道路、停车场等区域的时候,可以依据具备渗水能力的面层铺装,渗水地面不但可以降低地面的热量反射,还可以保持土壤的生态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减少道路、路面积水的情况,在集中下雨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排水问题,避免城市的水体污染或是河流过激。依据这些设备和方案可以有效的构成一个完善的雨水循环系统,通过有效的设备装置可以让自然降水流入到绿色屋顶和雨水收集装置,依据管道流入到地面的过滤器中,城市地面水融入到蓄水池中,以此流入到城市附近的植被草沟中,从而达到水分依据地面雨水系统都融入到生态滞留塘中蒸发,之后再降雨,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循环。依据这种形式可以更好的管理雨水径流,减少雨水径流产生的污染,同时在获取储存雨水的时候还可以依据景观灌溉等方案,有效的降低对饮用水的消耗。

3.5合理构建城市雨洪管理系统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合理构建雨洪管理系统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基本内容所在,这种雨洪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其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繁杂,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进行整体规划,促使整个城市都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价值优势。基于这种海绵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有效建设落实来看,其主要就是为了促使相应水生态系统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水资源调动应用效果,尤其是对于相应公园的合理构建,更是需要促使其表现出较为理想的运行效果,能够促使公园相关区域能够在降雨时进行及时高效的水资源协调运用,进而也就能够实现较强的水资源管控优化,促使其不仅仅能够达到雨水的调控,还能够在相应雨水的净化方面实现较强功效。此外,这种雨洪管理系统的建设还需要和城市排水设施形成较为理想的协调运行效果,如此才能够实现较为突出的雨水渗透以及运输再利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了较好规避城市内涝以及城市干旱问题的出现,合理构建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了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这种海绵城市理念的有效运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需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合理规划进行全方位分析,采取恰当的措施和手段进行布置,促使其各个区域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水资源积存、渗透、净化以及再利用效果,实现海绵城市功效。

参考文献

[1] 沈劲松,王晓进.海绵城市理论下城市规划方法及应用[J]. 城市地理. 2016(12).

[2] 赵鹏,郑兰香.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 建设科技. 2016(02) .

[3] 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 南方建筑. 2015(04).

[4] 林晔.基于海绵城市理论视角下的城市景观规划研究[J]. 花卉. 2017(04).

论文作者:李京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论文_李京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