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类比联想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中论文,能力论文,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材料作文是高中议论文写作的主要形式,在审题和论证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类比联想。因此,培养类比联想能力是提高材料作文写作水平的关键。下面以一次作文为例,谈谈培养联想能力的方法。
一、找出类比点,设境激疑
材料作文具有内涵丰富,思辨色彩和哲理性强等特点,在审题中,学生往往因为抓不住所给题目的要旨,作文时常常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因此,培养类比联想能力,第一步就是要找出类比点。
例如,有这样一个作文材料: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来到大观园,给贾宝玉编故事解闷儿,说她庄上有位老爷的十七岁的美丽姑娘,名字叫若玉,“知书儿识字儿的,老爷太太爱得像珍珠儿。可惜了的,这小姐儿长到十七岁了,病就病死了。”老爷在村头为女儿立了一个祠。宝玉听到了,心旌摇动,居然派了焙茗去该庄探访。探访归来的口头报告却是没有祠堂,只有破庙。那塑像哪里是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
作文要求:①根据这个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②写作时,要将“女孩儿”变为比喻论证。
这篇作文难度较大,学生要过审题关和论证关,必须首先找出类比点。主要方法如下:
1.找要素,析原因,提观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最能反映该主旨的要素:①贾宝玉听说女孩儿美丽动人而信以为真,②心旌摇动,派人去寻找;③身临其境祠变庙,女孩儿变瘟神爷。
析原因,提观点。教师要提出问题:为什么贾宝玉上当受骗呢?学生通过分析原因,可以得出“不能轻信别人的话”“不要被假象所迷惑”等观点。
2.类比联想,找出类比点
根据材料要素让学生联想与之相类似事物。如,听信传销员的话,以为传销能赚大钱而上当;听说到外国能赚大钱,倾家荡产来到某国,结果大失所望;轻信某些广告的宣传,买了某些物品而受骗等等。教师将这些类比点分析归类,为组织学生讨论做准备。
3.设境激疑
这一步要求教师借助提问创设一种生动、活泼、主动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类比联想的水平。针对这个作文材料,我提出:材料中的“女孩儿”指的是什么?有的同学由“女孩儿”联想到中国足球队,对它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瘟神爷”就是中国足球队惨败的结局;还有的同学由“女孩儿”联想到名“耐克鞋”,没穿两月,就开胶,它就成了“瘟神爷”;还有的联想到某一售货员,看似漂亮,一吐痰,就变成了“瘟神爷”。这些联想对不对呢?
将“女孩儿”作为比喻论证,首先要弄清它的特点是什么,而学生中联想不当的事例,说明没抓住“女孩儿”的特点,才导致类比联想的错误,这种有针对性的设境激疑,可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分项类比,启智搭桥
在设境激疑的基础上,我采用列表分项类比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联想。主要做法:①审题之后,将中心论点提取出来;②把找出的材料要素与准备要用的论据进行分项类比。例如上面这个作文材料,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选取原材料要素,概括“女孩儿”特点。将原材料筛选为“贾宝玉听说女孩儿美丽动人而心旌摇动去寻找”和“身临其境,祠变庙,女孩儿成瘟神爷”两个要素,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可得出“听说美妙,实际没有或是丑恶的人或事物”这一特点来。
第二步,根据“女孩儿”的特点对照分析前面列举的联想不当的事例。使学生明确,它们的主要错误是没有抓住听说的内容与实际相反这一特点。
第三步,运用“分项类比法”联想与之相类似的人或事物。例如: 原材料要素
类比点1.听说美妙
听说外国到处都是金钱、洋房、汽车,是天堂.2.信以为真
内心向往,倾囊冒险来到外国.3.结果是瘟神爷
沦落街头卖唱.
第四步,出示例文,让学生明确比喻论证的特点。
例文:当今的商品社会,身为商家的“刘姥姥”费尽心思,把“瘟神爷”吹捧成美若天仙的“女孩儿”,而身为消费者的“宝玉”也很有风度,屡屡上当。这样的恶性循环何时终结?不禁让人为之担忧。
某厂的清热止咳糖浆宣传十分红火,每晚黄金时间必播其广告,言药到病除,三勺下肚立见功效。消费者深信不疑,把其视为灵丹妙药,争相购买。正值流感季节,不少人咳嗽不止,饮用清热止咳糖浆半月仍止不住,少数人开始对此药产生怀疑,而大多数人仍以为剂量不够继续购买。后经商检部门鉴定,其药中并无桔梗川贝等中药材,而只是些黏稠的红糖水。消费者得知后大呼上当。商家牟取暴利,欺骗消费者,这样的事情早已屡见不鲜。造假之风屡禁不止,不仅因为不法商家牟利,还有消费者对它的信任。
这篇例文的类比联想是得当的。特别是将原材料的“刘姥姥”“瘟神爷”等词语活用在句子里,十分生动。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例文进行讨论,并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仿写例文,迁移运用
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力指导学生把旧知引向新知,借以完成智力的内化。其中指导学生学会模仿和联想是认知过程中实现信息转换,将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转换成学生的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如果说,“分项类比,启智搭桥”,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这一步则是让学生自己走。在写作的难易程度上,“启智搭桥”要求学生写出的是合格“产品”,而这一步则是“优质产品”。主要做法:
按“分项类比法”分析以下例段:
抹香鲸粪本来是抹香鲸胃里的一种病态分泌物,刚从体内取出时有一种呛人的难闻气味,但是当人们对它进行洗涤、烘烤等加工后,就变成世界驰名的龙涎香。
由此联想到对失足青年的挽救。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干扰破坏,社会、学校和家庭削弱了对青年应有的教育,致使一些青年失足,掉进了泥坑,沾染了一身臭气,养成了一些恶习。从这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一种病态分泌物——社会病态分泌物。那么,他们能不能也改造成“龙涎香”呢?
抹香鲸胃里的病态分泌物——鲸粪之所以能变成龙涎香,那是因为它本身含有香的因素。抹香鲸粪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氯化钾、苯甲酸,但最有价值的是含有25%的龙涎香素。失足青年之所以被称作失足,那就是说他们的本质还是好的,“龙香”还在。他们原本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儿童时期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比较好的教育,只是后来到了青年时期碰上了林彪“四人帮”一伙分泌的毒素,才变坏了,变臭了。只要耐心细心地给予“洗涤”“烘烤”等等加工,他们完全可以变香。
①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分项类比法列表分析:
原材料要素
类比点1
抹香鲸粪臭
失足青年败坏2
经过加工烘干
经过改造教育3
成名驰名的"龙涎香"
变"香"(成为有用人材)
经过列表分析,可见这一例文的类比联想十分合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归纳本文的写作思路:提出论证的“喻体”→联想论证的“本体”→两相比照→推出结论。(“喻体”“本体”为修辞学概念,这里借用来说明)
在归纳例文的思路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提出论证的“喻体”和联想论证的“本体”要注意语言上的互相照应,并摘取“喻体”的有关内容,以增加语言的魅力。
“两相比照”是这段例文与上段学生习作例文的主要区别,也是作者针对原材料进行分析的重要部分,将两者比较对照进行分析,阐明了失足青年能够变好的原因,说服力较强。而这正是学生写作的薄弱环节,是模仿的重点。
②要求学生把“女孩儿”变为比喻论证,模仿这段文字写一段话。
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习作:
本是座破庙里的青脸红发的瘟神爷,经刘姥姥的嘴里却成了一位貌若天仙的17岁姑娘。宝二爷竟也信以为真,派焙茗去探访。
由此我联想到最近一段时间炒得轰轰烈烈的传销。传销中的“上家”把大量积压或不合格的产品不断向外推销,产品被他们吹得天花乱坠。一些听信传销而上了当的人们,则成了使“上家”获得利润的“下家”。
宝二爷之所以派焙茗去探访,是因为他对刘姥姥的话信以为真,他相信有位17岁的美貌的姑娘。很多人上了传销的当,也是因为他们相信“上家”的言辞,幻想靠传销可以帮他们圆了发财梦。如果人们在听到传销有可观的利润这一美丽的诱惑时,想一想它的实质是什么,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女孩儿”往往就是“瘟神爷”的化身啊!
这篇例文与“启智搭桥”的例文相比增加了“两相比照”,将原材料与联想的事例比照分析,指出了一些人相信传销者的谎言上当受骗的原因。这种比照分析,较之前一例文的单纯举例说服力更强。借此,将学生引导到围绕联想的内容来说理,进而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再提高一步。经过这一步训练,教师可让学生按照以上要求完成这篇议论文。
以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培养类比联想能力的主要方法。这三个方面之间是逐层深入的关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分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