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中心小学 271404
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探究过程本身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以独立思考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的职责。怎样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
一、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扎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想象,把他们的设想说出来,发挥他们的天赋。”由此可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发现能力的保障。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把以往的“指令者”、“传授者”、“监督者”的地位改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引导者”,从而建立新型的民众师生关系。其次,用一颗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关爱的感情、温柔友善的态度、通情达理的语言,尊重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支持学生的新思路,这样,学生才有想法敢争辩、有疑虑赶提问、有发现敢说出。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促动,才能激励学生创新的潜力、才能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发现的意识。
二、创设疑问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巴浦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作的前提。”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有探究的想法,就必须首先创设疑问的情境。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又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一系列的、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底+腰)×2”这个公式时,书本上是通过让学生任意画出几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分别量出每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边长,让学生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然后通过计算说明公式是成立的。有些学生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是使用列举法证明这个性质的,就算把全班的平行四边形都算起来,也就是几百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说这个周长这样计算在这几百个平行四边形中成立,但是平行四边形的数量是无限的,对于其他的平行四边形也成立吗?这时,教师应趁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你能让这一个公式是对所有平行四边形都有效吗?让学生尝试、探究如何用其它的方法来验证这一个公式,既确保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尝试体验的过程,也激发起学生开展探究的欲望。
1.设问质疑,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和方法。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对学生思考不到点子上、关键处,这就要求教师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羞怯心理,引导学生逐步找准点子,探究出解题的路子,激发他们自由讨论、尝试解答。通过学生的讨论、解答,他们慢慢地培养了自主探究的意识,也就乐于探索数学的奥秘。
2.巧妙设置疑难情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起于思、思援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疑难问题中得到知识。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更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问、大胆探究。比如教“梯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用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亲自动手用图形的拼、摆、演练,自主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于是得出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学生通过引导法得出结果时,又提出是否能用别的方法推导出公式时,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如把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学生既主动探究获取了知识,又创造了独特新颖的解决方法。
三、进行多角度的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数学而言,题目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它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的途径,在一题多解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愉悦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让学生自主探究就是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在探究创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快和欢乐。为此,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体会到创新的愉悦。如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练习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其次进行自编题目,自己算出答案。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讲出自己的题目和计算方法,有的说“6+8”,有的说“17-8”,并说出计算过程,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充分体验到了探究的快乐,使他们勇于探究发现,乐于展现自我。
论文作者:金爱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自主论文; 能力论文; 公式论文; 梯形论文; 发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