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生态旅游开发论文

枇杷生态旅游开发论文

枇杷生态旅游开发

黄林国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浙江台州 318020

摘 要: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提出以枇杷产品为基础,集合当地美食、水果采摘、生态旅游、文化活动等为依托,以当地风景区、农村文化礼堂为辅助,配合休闲活动进行枇杷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 枇杷;生态旅游;乡村振兴

一、背景

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等,属蔷薇科植物,盛产于我国东南地区,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其花可入药。枇杷主要有两种颜色:橙色和白色,俗称“大红袍”和“白沙”。“大红袍”体大肉多,但口味略酸;“白沙”虽体型略小,但因含糖量高,味道甜美,日益受到了大众的喜欢。

枇杷喜光,喜温暖气候和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严寒,生长缓慢,平均温度12~15℃以上,冬季不低于-5℃。黄岩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光照适宜,热量充足,冬季温和不易霜冻;且黄岩位于温黄平原的中心,河道纵横、丘陵广布,枇杷呈阶梯状种植,土地平整,土壤多为人工长期培育,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略呈酸性,符合枇杷丰产稳产的生产条件。黄岩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枇杷产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环境。黄岩素有“中国枇杷之乡”美誉,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15000亩。黄岩枇杷总产量在历史上曾占中国四分之一。《浙江实业志》载:“黄岩枇杷年产量9600担,仅次于余杭,居全省第二。”现已形成了以上凤、屿头等村为主的枇杷生产基地,是浙江主要的枇杷生产基地之一。

位于屿头乡的柔川景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历史文化、古风遗韵、休闲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核心景区包括沙滩老街、两岸三度营地、四季采摘园、东坞露营基地等主要景点,面积达1.5平方公里。景区内,农耕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近现代建筑文化等四大文化集聚,源远流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力不够大

曾经举办过一些枇杷节,活动时间短,影响力不大。

(二)产业较单一

主要销售时鲜枇杷,产品单一,没有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较低。

主要是体验采摘枇杷,没有结合屿头乡的人文风俗历史,旅游方式和体验不够。

(三)旅游体验不够

本文基于长杆弹侵彻半无限金属靶的理论[19-25],对长杆弹以不同冲击速度侵彻半无限混凝土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长杆弹侵彻混凝土靶不同侵彻模式间的临界转化条件及相应的参数计算方程,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三、方案设计

经MRI检查,68例患者中,胫骨平台骨折22例,占32.3%;髋臼骨折10例,占14.7%;骶骨骨折7例,占10.2%;胸椎骨折7例,占10.2%;肋骨骨折6例,占8.8%;膝关节骨折5例,占7.3%;踝关节骨折5例,占7.3%;腰椎骨折4例,占5.9%;髌骨骨折2例,占2.9%。

(一)枇杷美食

柔川景区内,农耕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近现代建筑文化等四大文化集聚,源远流长。以附近的风景区、文化礼堂等为依托,举办枇杷采摘游、乡村大擂台、农副产品展销、尝鲜团、乡村生活深度体验团、“十里红妆”传统民俗婚嫁等文化活动,让游客吃农家饭、喝农家酒、住农家屋、做农家事、体验当地农民的生活,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让游客有得吃、有得玩、有得住、有得买,带动当地民宿、餐饮业、农产品、土特产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水果采摘

屿头乡拥有丰富的枇杷资源,是浙江主要的枇杷生产基地之一。通过举办枇杷节,开展枇杷种植、采摘、加工等体验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使游客体验种植、采摘、加工的乐趣。

位于屿头乡的柔川景区是黄岩区首个4A景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举办千人骑行或徒步运动,欣赏湖光山色。其中一条骑行路线是:沙滩村→两岸三度→三联村→田料村→布袋坑村,全长约16公里,沿途经过的沙滩村、两岸三度、布袋坑村都是著名的3A景区村庄,而且沙滩村和布袋坑村都是著名的中国传统古村落。林海、竹海、群山、溪流,这一切都构成了魅力古村落的美丽元素,成为都市人群远离喧嚣、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流水、古桥、木屋石墙、碧树竹林,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那些蜿蜒交错的山径、青苔覆盖的石阶、斑斑驳驳的石墙畚斗楼、清澈温婉的溪水,都成了画家、摄影家们创作的最好素材。

(三)依托柔川景区开展生态旅游

[15] 费琅辑注 耿升等译,《阿拉伯波斯突厥人东方文献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P 191.

另一条徒步旅游路线是“演太线”:沙滩村(太尉殿)→前山头村→引坑村→将家岸村→乌岩头村(演教寺),全长9.6公里,主要徒步线路约7.4公里,沿线设前山头村、引坑村、蒋家岸村三个补给点,每个补给点均有:一个生态化公共厕所、一个游客信息服务中心、一个小型综合停车场、一个餐饮+民宿、一个村庙广场。乌岩头村和沙滩村作为游线大本营,这两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具备游客集散、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蒋家岸村、引坑村和前山头村作为游线中途站,定位为游线补给点,提供住宿、餐饮、休憩等旅游服务,另外作为徒步线路补给点,提供急救服务。以村庄大本营和补给点为核心,覆盖村庄周边主要景观点和山间小道,形成徒步活动区。在该区域内徒步者和游客可以自由进行山林徒步和生态观光活动。

(四)文化活动

成熟的枇杷果十分的甘甜,营养价值也很高,富含有纤维素、果胶、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A、B、C等成分,此外,其所含的维生素B17,还是防癌的营养素,由此枇杷果也有了“果之冠”的美称。枇杷在中医当中,以它的果实、叶子为入药部位,认为枇杷性凉、味甘、酸,有润肺下气和止咳的功效,临床上针对肺热咳喘以及吐逆、烦渴等疾病症状有治疗作用。枇杷可做成许多特色美食,依托枇杷美食带动枇杷销量,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本文基于屿头乡的枇杷产业和当地人文风俗历史,延长枇杷产业链,开发生态旅游,进而提高知名度,打造屿头乡枇杷生态旅游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通常来讲,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因此,创造温馨的分娩环境,可以使孕妇放松下来。鼓励孕妇产在生产时选择家属陪产、自然分娩。改变之前孕产妇在分明过程中完全被动的状态,采取一些方法为孕产妇及家属主动参与到分娩过程中提供条件。通过导乐球和音乐等方式为产妇创造温馨的分娩环境,给予孕产妇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提供人性化的孕产服务。

四、意义

延长枇杷的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宣传和推广枇杷果肉、枇杷叶、枇杷花等的药用功效,开发与枇杷美食相关的产品,如枇杷饮料、枇杷酒、枇杷罐头、枇杷保健品等,延长枇杷的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增加和开发乡村体验活动,提高屿头乡的枇杷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推广枇杷美食,继而加大屿头枇杷节的宣传力度,促使更多的人认识枇杷、食用枇杷,增加枇杷销售量,增加枇杷节参与度。与此同时,开展枇杷种植、采摘、加工等体验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使游客体验种植、采摘、加工的乐趣。屿头乡山青水秀,群山围绕,鸟语花香,给喧嚣环境下工作的人们一个放飞心情的地方,进而提高知名度。

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在打造枇杷生态旅游产业链的影响下,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体验、学习、消费,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薛梅.德昌县橘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18,(5):28-30.

[2]秦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促进精准扶贫[J].人民论坛,2019,(3):64-65.

课题: 2019年校级乡村振兴“七路百题”大调研课题。项目名称:屿头乡枇杷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编号:TKXZ2019020

作者简介: 黄林国(1972-),男,浙江台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乡村振兴。

标签:;  ;  ;  ;  

枇杷生态旅游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