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在有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思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学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文将从“张骞通西域”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浅谈几点思考,以便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关键词: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 创新合作交流
“张骞通西域”一课是四川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四课,它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过渡作用。“张骞通西域”一课看似简单,有三部分内容——神秘的西域、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但从内容组织、上课教学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思考、交流碰撞,一个新的知识建构逐渐明晰,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教学实践之一】在讲第一部分的知识时,先给学生三分钟的自学时间,之后进行自学成果的展示。在此基础上出示地图,展示西域的三个界点:阳关、玉门关和葱岭。然后找学生根据界点指出狭义和广义的西域,同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文字表述。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西域在中国版图的位置,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找古代的西域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新疆。教师说:对,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但是西域是什么样的环境呢?展示图片玉门关和阳关的遗址。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让学生从诗和遗址中得出西域是黄沙漫漫,一片荒凉和人烟稀少的地方。西域也分布着绿洲,绿洲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许多政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面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小字讨论一下:绿洲上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找学生来分享自己答案:白天他们有的在田地里种胡瓜等农作物,有的在放牧。晚上人们就围起来载歌载舞,一片欢腾,沉浸在音乐的世界。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多数是表扬鼓励的语言。教师还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西域人民放牧、跳舞、唱歌的图片。
我们现在知道了西域人们过着自由自在的快乐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经常被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所侵扰,从此西域上空被烧杀掠夺的气息所笼罩。当时强盛的西汉王朝决定对匈奴用兵,但是为了稳操胜券,决定联系跟匈奴有血海深仇的大月氏来共同夹击匈奴。但是西汉的人们不知道大月氏西迁到哪里去了,现在需要招募一名使者去寻找大月氏。于是汉武帝下达了招贤令——找学生读读招贤令的内容,思考: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找学生回答: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同学们都知道西域是一片荒凉的地方,谁愿意去呢?对!他就是——张骞。
【教学反思】自主学习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进行展示时,我结合实际会有这样类似的评价:你的表达特别的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目的是让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丰富点,给学生更多的自信,让学生学习更加轻松。通过展示西域的地图、诗以及有关玉门关和阳关遗址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古代西域环境的恶劣,为理解张骞通西域打下基础,更进一步显示出张骞的勇敢、忠诚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教学实践之二】接下来欣赏小品张骞拜别汉武帝。找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张骞及随从。之后请一名女生给大家讲述张骞拜别汉武帝之后历经种种困难以及怎样克服困难回到长安的故事。听完故事后出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示意图,找学生根据示意图简要说说张骞的行程。引导学生说说从哪里出发、经过哪些地方、是否完成说服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任务及几年之后回到长安。
【教学反思】针对张骞通西域的相关知识,我设计了三个环节。1.通过让学生表演历史短剧张骞拜别汉武帝,来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氛围。2.通过播放《汉武大帝》张骞回来场景的历史片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一下当时的历史情境。看完之后,学生更多的感受就是感动。我接着问:张骞什么地方让你感动?接着引出合作探究一的问题。这样过渡得很自然、很顺利。接下来,通过小组合作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发挥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填写张骞两次通西域相关知识比较的表格,来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最成功的历史课堂就是让学生喜欢、学生主动参与并真正激活思维、有所收获的课堂,反思这节课的教与学,我觉得有三方面应该坚持: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实现对教材的再处理、再整合和再创新。张骞通西域一课第三部分的知识是西域都护的设置。在整合教材知识时,我把这部分的内容设计为张骞通西域的影响。二是素材的处理重视形象性和生动性。即材料选取尽量避免普通与陈旧,重视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三是课堂呈现方式的处理上落脚在一切从学生学习出发。即将教师的引导、阐释与学生的思考、合作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实际采取交流合作法、问题法推进课堂。
论文作者:冯素琴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西域论文; 张骞论文; 学生论文; 玉门关论文; 月氏论文; 汉武帝论文; 匈奴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月总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