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配电运行自动化建设和配电主站自动化试点建设是我国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的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具有交互、智能、集聚等特点。在当今的智能电网发展过程中,合理运用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可以使电力行业得到稳定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评价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效果,促进配电网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构建了配电自动化效益评估模型,提出了配电自动化效益评估方法。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应用成效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给配电自动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丰富了配电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内涵。基于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开展配电自动化工程效益评估研究,对进一步总结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推进扩大配电网建设改造与管理提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内容
1、使用一次网架及其相关设备对试点工程实施。在建设试点工程时,通常会选择配电网网架结构布局稳定和供电指标在近百分百的地区。工作人员根据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应用需求和供电可靠性指标,在试点区域进行部分网架改造工作。同时,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增加线路的联络点和分段点,增强线路之间的联络和互供能力,完善网络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根据试点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对开关站、配电室以及环网柜等基础设备进行相关性改造,可以选择性安装电流或电压互感器等基础装置,以提高配电设备的整体运作水平。
2、在试点区域内建立主站系统,是试点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工作人员要根据试点区域内的配电网规模、实际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合理配置系统软件。软件系统要具有可靠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开放性。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内完成地理信息、生产管理系统等完整的分析模型,以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建立配电终端。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试点区域内的实际网架结构、设备状况及其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可以配置的配电终端。针对网架中的关键性节点,采用”三遥”配置。重要的配电室可以增加”遥视”功能。对于网架中的一般性节点,可使用”两遥”或者”一遥”配置,在相关的分支线上安装电故障指示器或用户分界开关等基础设备,以便更好地掌握配电自动化的实时信息,及时修复出现故障的地方。
4、配电网的全面自动化。在试点地区建设配电自动化信息交互总线、通信网络等,根据自身网络结构和基础条件,遵循IEC61968 标准,将信息采集系统与GIS、PMS 等客服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配电网的全面自动化。最后,在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网架结构、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建立较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维护机制。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从而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与稳定。
二、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技术
1、系统主站功能完整。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的建设应该以主站系统为主体,明确主站系统是实施配电自动化的一体化基础平台。可以进行全面数据的流通和配电信息的覆盖,可以根据试点所在区域的配电网络特点解决自动化配电问题,还可以流通线路的具体通电情况和相关数据。在配置自动化配电主站时,要在其规模上进一步考虑需要使用的软件和硬件的标准以及配电系统的标准,使其对于反馈的信息具有监督的技术,并可以做出分析,进行相关的调整,从而促进配电自动化的发展。
2、FA 样式多种多样,提高故障的处理能力是重点,因为配电网网架结构和一次设备的基本现状,综合考虑其通信条件,合理选择FA 方式是当前试点工程的主要处理模式。FA 处理模式在配电主站与其他分支之间进行配电终端的信息交流,一般会利用集中型的全自动方式;对于通信通道的性能不能满足遥控要求的配电线路,会利用集中型的半自动方式;对于在配电终端之间有对等通信条件的配电线路,会利用就地型智能分布式;对于不具有通信手段的配电线路,则采取就地型重合器方式。FA 的这种配置方式可以使试点工程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得到及时修复,大大提高了故障处理能力。
3、显著提高性能。进行试点的单位依据当地实际的网架结构、设备情况以及需求,合理选择需配置的配电自动化终端。不同程度地使用”三遥”设置、”两遥”设置或”一遥”设置,增加了配电自动化的覆盖范围,给配电网工作人员及时修复故障提供了有效消息。近几年,配电终端在电池容量、性能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有效减少了维护成本和工作量。
三、配电自动化效益评估方法
为合理反映配电自动化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运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采用投入产出比作为试点工程效益的评估指标,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对配电自动化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全寿命周期成本。运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对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1]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是从设备/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项目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使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最小的一种分析理念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对设备/项目或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并进行决策。全寿命周期成本方法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基础模型框架为:LCC = CI + CO + CF + CD
2、投入产出分析。采用投入产出比作为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效益评估指标。投入产出比是指项目全部投资与运行寿命期内产出的增加值总和之比。为合理确定工程建设的投入及产出,借助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确定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即为投入;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即为产出;投入产出比计算
公式为:
3、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估中常用的一种研究不确定性的方法[2]。按照所考虑因素的数目多少,敏感性分析可分为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其中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步骤如下。
确定分析指标。敏感性分析的对象就是各个经济效益评估指标,如投入产出比、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
选择需要分析的不确定性因素,选择影响项目效益评估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如项目总投资、建设年限、经营成本、产品价格等。选择因素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预计这些因素在其可能的变化范围内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本身发生变化的可能性较大。计算各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效果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对选定的需要进行分析的不确定性因素,按照一定的变化幅度改变其数值,计算各因素变动导致效益评估指标变动的数量结果。
总之,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与实践应用的核心关键,既可以为参与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应用的运行单位以及设备系统制造商提供技术指导,保障项目的建设质量与应用水平;又是统一配电自动化整体认识、引领发展方向的技术基础。但是,配电自动化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改善配电网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手段;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进一步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必要措施;是加强和完善配电网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斌生,宋庆烁.无线扩频在江南县级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22(4):13-15.
[2]万浩.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研究[J].通讯世界,2015,(2):18.
[3]吴琳,王鹏.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8):27-32.
[4]黄毅标,叶凌.浅析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J].大科技,2014,(36):78-79.
论文作者:杨艳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试点论文; 网架论文; 因素论文; 敏感性论文; 寿命论文; 工程论文; 周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