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方财政论文,预算执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改进之必要
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决定了既定的审计模式必须随之而改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时髦话题,也是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政府各项职能的转变,各种制度的建立都是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进行的。形势的变化发展,目前是一日千里。因此,人民政府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决定着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也就应相应调整。这种与此相适应的事实告诉我们,预算管理制度也要进行变革。由于政府审计是围绕政府经济活动和财政收支活动而展开的,政府职能的变化,必然会影响政府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我们知道,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公共财政审计将是政府审计的重点。按照市场经济发展之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直接参与企业,不再经营企业的财务收支,企业经营的收益也不能直接构成国家的财政收支。那么,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主要是靠市场规则来进行约束,而不是主要依靠审计机关的监督,加上地方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的退出,企业审计的工作内容会大大减少。显然,政府审计将主要监督国家公共财政这一块。这就是说,政府审计监督的重点是政府的公共财政。如前所述,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便决定着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相应发生变化。政府审计监督的眼睛就必须盯在这种变化之上。如果我们的审计方法依旧,审计模式落后,必然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低劣,难以推进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因此,不断改进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决定了既定的审计观念必须随之而改进。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它充分体现了《宪法》、《审计法》、《预算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力。特别是《审计法》的颁布实施,审计机关实行了预算执行审计,从根本上改变了审计机关可以对同级财政实施监督的问题,审计监督的权威性极大限度地得到了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审计的报告制度,使得审计监督为宏观管理服务,为地方人大、政府服务的渠道更加畅通;同时,这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地方政府对预算管理的加强,也为地方人大加强预算监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尽管这样,但从当前审计查出的问题来看,很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如政府公共投资体制管理的漏洞问题。一些地方,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不高,部分项目不按期建成投产,一些已建成项目运营效益差,有的工程质量存在着重大的隐患,损失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又如审批制度管理的缺陷问题。有的领导和部门拥有审批大权,直接掌握着资金和项目的支配权,其主观随意性相当大,迫使一些部门和单位为了争资金、要项目找领导找部门,送钱送物,拉关系走后门,使“权力寻租”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审计,这些问题的充分暴露,极大限度地引起了人们的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如何从源头上遏制这些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法规、政策、制度的建设上寻求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真正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财政预算管理和执行制度。于是乎,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在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以规范人们的财政管理行为。但目前尚不健全、尚不完善。审计机关一方面要摒弃经验主义的作法,为之献计献策,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变观念,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寻求科学方法,确保财政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化。
公共财政的不断推进,决定了既定的审计意识必须随之而改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改革,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成为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日臻完善。这种体制上的根本变化,决定了我国财政也要由原来计划型模式的国家财政转到市场型模式的公共财政上来。建立公共财政不仅仅是财政模式的变革问题,而且它会直接引起我国政府行为的变革,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性步骤,它将大大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完善的进程。公共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是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一种财政预算形式。按照建立政府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财政资金要逐步退出竞争性、经营性领域,以集中财力保障政府公共支出;结合政府机构改革,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定编、定员和定额,将进一步清理无编制的财政供养人口,清理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同时要加大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力度,逐步削减财政供养经费的人员总量;将进一步调查和清理各单位行政性收费、基金和预算外收支,将各单位代行政府职能取得的收入纳入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有收入的事业单位,凡属经费类的收入一律用于经常性支出,根据具体情况,逐步降低财政供给经费比例或停止财政供给经费;凡属建设类的收入,一律按基本建设和专项支出的程序规范管理,积极探索建立规范的单位预算外资金收支监控制度。这些都是公共财政的具体内容。公共财政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是对传统审计意识的严重挑战,审计机关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把握新情况,不断增强与时俱进的审计意识,不断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变化发展了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才能审出成效。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改进之需要。
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改进之概要
端正思想,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真正作为地方审计机关的第一件好事来做。适应形势发展之需要,创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之思路,这是摆在每一个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改革的不断深化,给财政审计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课题。因此,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如何以促进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为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服务,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完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方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探化,财政性资金将从竞争性、盈利性领域退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将全面建立。这一新形势告诉我们,审计机关必须严格履行审计的法定职责,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根本性、首要性的监督内容。充分认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加强财政预算、财政决算管理和监督的需要,是有效发挥审计法定职责的需要,是不断提升审计机关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审计机关权威的需要。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要真正建立起以综合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为主线,以财政部门具体组织和税务、国库参与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为主导,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为基础,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为重点,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最终目标的预算执行审计体系,实现全方位的协调联动,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执行审计的整体效益。这就是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就如何搞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必须端正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明确了这一点,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改进和推动就有了方向。
明确重点,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真正作为地方审计机关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公共财政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决定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内容和重点上面临着新的情况。我们知道,公共财政的建立,财政职能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显然,财政资金的投向和支出方式都会较之过去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和重点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今后的财政审计中,对综合财政预算、税收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应作为审计的基础性工作来对待,力求做到审计的覆盖面要广泛,审计的内容要完整,审计的方式要规范。审计机关对政府采购、转移支付、国库集中收付以及财政部门的预算组织与管理工作等,应作为专项审计监督的重点。要加大对财政性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审计监督的力度,特别是对那些建设进度慢,效益差,甚至闲置项目的审计监督更要高度重视,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一旦发现资金浪费、管理失职、虚报冒领、权钱交易等的腐败现象和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要加强对组织收入的审计监督,促进公平税负,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纳税情况的检查、抽查的力度要加大。要加强预算外资金征收的审计监督,对无故少收、不收,导致非税收入流失的,应依法追究责任。要加强对财政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绩效。要加强对科教文卫、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力度,确保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抓住了这些工作的重点,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改进方法,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真正作为地方审计机关的第一件要事来办。改进审计方法,提高预算执行审计效果,这应该是地方审计人时刻思考的一个问题。有了科学适用的审计方法和技巧,审计质量就不愁上不去。当前,审计机关要主动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我们除了采取常规的审阅、核对、计算等一些常规的审计技术方法外,还要将审计调查的一些专门方法引用到预算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去,将查找同类问题与延伸审计单位结合起来,还需要更多地运用分析性复核、座谈等方式,及时发现重大违纪违规案件线索;要运用审计抽样、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要通过审查账户之间资金运动的联系和账户与现金流动的内在联系,把握资金运动的全貌和整体状况,顺藤摸瓜追踪资金运动轨迹;特别是要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推广使用审计软件,以节省时间、提高质量,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要严格审计的职责要求,实行地方财政预算执行的全方位监督,要认真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所需的资料库,为审计取得第一手资料打好基础;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精神,积极、全面、真实地向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情况,形成好的舆论氛围,以求得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支持和重视,从而把预算执行审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财政预算论文; 公共财政论文; 预算执行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公共财政收入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时政论文; 财政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