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1]2016年在《李曰庆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认为一、李曰庆导师学术经验总结李曰庆导师是我国着名中医外科大家,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直门医院首席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术示范研究”,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和“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北京市第四批、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从医已逾四十六载,中年以后尤其专注中医男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中医男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我国中医男科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导师对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男科常见疾病、疑难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学术见解和观点。对失眠、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疾病的辨证论治也尤为擅长。李曰庆导师治学严谨,兼收并蓄。他对经典精研细读,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景岳全书》、《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等论着中逐渐形成自己学术观点和思想的同时,又不断在临证中对古籍经典继承和创新,融会贯通中西医疗法,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标本兼治、男女同治、身心同调”等学术思想。导师在临证时精于辨证,处方往往不拘一格,常加入疗效确切的草药,出奇制胜;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诊断,防止误诊、漏诊和误治,将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查作为中医手眼的延伸,充分体现了导师“病证结合”的学术思想。并在实践中提出“补肾生精,微调阴阳,清补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从瘀、从络论治慢性前列腺炎”,“阳痿从肝肾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从肾虚血瘀论治”等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在跟师学习期间系统地学习和整理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论文中进行了阐述。二、“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目的: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我跟师学习期间总结发现李曰庆导师的学术思想,“通前络汤”是导师在该法指导下常用的经验方。本研究通过观察通前络汤对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评分(PHQ-9)、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及磷脂小体数量的影响,客观评价通前络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按摩液常规(EPS)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6例)。试验组患者服用通前络汤免煎颗粒,早晚各一袋,饭前40分钟,温水冲服,疗程4周。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6粒/次,每天3次,饭前40分钟,温水送服,疗程4周。所有患者均在入组时、治疗第2周、第4周时门诊随访并进行NIH-CPSI、PHQ-9评分,在治疗结束后第4周门诊或电话随访,进行NIH-CPSI、PHQ-9评分。结果:试验组痊愈5例(8.47%),显效19例(32.20%),有效28(47.46%),总有效率88.14%。对照组痊愈3例(5.56%),显效13例(24.07%),有效22例(40.74%),总有效率70.37%。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的自身对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第4周和第8周NIH-CPSI总分、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PHQ-9评分的自身对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第2周、第4周和第8周PHQ-9总分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后EPS白细胞数量计数与疗前相比变化差异均显着(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第2周及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在EPS白细胞计数上差异均显着(P<0.01);两组治疗后磷脂小体数量与疗前相比变化差异均显着(P<0.01),治疗第2周与第4周比较,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2周,试验组较对照组卵磷脂小体计数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疗后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卵磷脂小体计数上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通前络汤对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能够缓解患者疼痛不适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变患者的抑郁状态,客观上能够降低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卵磷脂小体的含量。因此,本方可以有效的治疗该类型的慢性前列腺炎。
韩富强[2]2007年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以排尿刺激症状和膀胱生殖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于20岁~50岁,青春期前很少患病。估计在全世界男性中的患病率为9%~14%。在我国,其病理发病率为24.3%。由于对C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缺乏深入的了解,治疗的效果不令人满意,以致CP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远比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更为严重。因此,有必要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慢性前列腺炎属于中医“精浊”的范畴,其病位在精室、精窍,与肾和膀胱相关,同时与肝、肺、脾、心、叁焦等也有密切关系。其病机特点是: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优势,尤其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疗法,能够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已被广泛应用。通过对近年来大量文献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病名及病因病机的认识尚不统一,辨证分型不规范;②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③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不严谨,很少遵循随机、对照、双盲法的原则,很少描述随访及不良反应等。中医药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目前关于CP的中医辨证分型各家报道不一,很少专题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统计CP中医证型的分布频率及生物学特征指标在各证型中的出现频率,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生物学特征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此次调查共收集病例918例,统计结果表明,CP以气滞血瘀证(89.76%)、湿热下注证(74.07%)为主,且二证多合并出现(68.41%),一部分患者可夹杂肾阳虚证(7.95%)或肝肾阴虚证(10.24%)。肝肾阴虚证较为少见,且以夹杂证出现。随着年龄增加,肾阳虚证的出现频率有升高趋势。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前列腺触诊情况与四种证型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肾阳虚关联性最高。再次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肾阳虚与前列腺变小高度相关(OR=15.422),因此可以认为前列腺变小对诊断肾阳虚有高度提示意义。湿热下注证与前列腺饱满相关性强,其标准回归系数大于0,优势比值大于10。同时发现EPS中WBC计数,与湿热下注型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189241,OR值为2.619,相关性最高,即随着EPS中WBC的增多,患者为湿热下注型的可能性,较其他证型越来越大;EPS中卵磷脂小体计数,与肾阳虚型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184462,OR值为1.725,相关性最高,即随着卵磷脂小题的减少,肾阳虚的可能性,较其他证型越来越大;EPS中WBC计数,与气滞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肾阳虚型呈负相关,且其OR值均<1;EPS中卵磷脂小体计数,与湿热下注型负相关,与气滞血瘀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而言,特异性不高。说明中医证类与生物学特征指标之间存在函数关系,但生物学指标对于证类的诊断是弱特异性的,只能作为中医证类判别手段的补充或延伸。通过对CP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肾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的中医病机基本认识,对临床治疗CP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生物学指标判别分析,揭示了生物学特征指标与中医证型的联系,对中医证候的诊断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董全江[3]2008年在《头穴透刺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头穴透刺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提供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结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症状积分情况、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及卵磷脂小体的含量、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焦虑量表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与治疗组相比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自觉症状积分、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疗后均较疗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前列腺质地、前列腺周围组织压痛、EPS-WBC计数、卵磷脂小体等方面,疗后均较疗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1,P<0.05)。结论:头穴透刺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使患者的疼痛程度、症状积分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可明显降低患者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和HAMILTON焦虑量表的评分;该法能明显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及卵磷脂小体的含量。头穴透刺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温针灸治疗组;头穴透刺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着、不易复发等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项有效治疗方法,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申荣旻[4]2012年在《针灸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局部疼痛、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及精神抑郁焦虑症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属于中医的淋证、精浊、白浊等病的范畴。近些年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缠绵难愈,易于复发,尚未有特效治疗手段,给患者及医生带来很大的困惑,因此慢性前列腺炎的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近年来有关中药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文献报道不断增多,虽然各医家的用药用穴及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共性,但缺乏系统的整理、总结及统计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有关针灸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针灸常用穴及经络、常用中药,并以古代相关文献为依据,提炼理论认识,探讨现代临床用药用穴的特点及规律,用以服务于临床,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下载近20年(从1991年至2011年)有关针灸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文献。以纳入标准共检索出2339篇,按排除标准删除1467篇,符合要求的共872篇,其中针灸治疗方面的为141篇(包括针刺、艾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中药煎剂治疗方面的为658篇(包括中药内服、灌肠、坐浴),针药综合治疗方面为72篇。将每种不同疗法分别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常用腧穴、经络及常用中药方剂,并建立表格,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规律。[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原则以清热祛湿、活血排浊、补肾补气为主。针灸以辨经取穴为主,以辨证辨病结合为特点。多应用任脉、膀胱经、肝经等经脉,常用腧穴是关元、中极、叁阴交、肾俞、气海、次髎、阴陵泉、秩边、会阴、足叁里、太溪、太冲穴等。常用经方为萆薢分清饮、菟丝子丸、血府逐瘀汤、八正散等,临床应用自拟方较多,或在经方的基础上辨证对症加减使用。常用中药黄柏、丹参、牛膝、王不留行、车前子等。
毛鹏鸣[5]2014年在《活血通淋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在中青年男性中比较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是由微生物等病原体感染或者其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前列腺而导致,其常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排尿症状与疼痛不适两大类。其中,排尿症状具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以及偶见尿道溢出少量乳白色液体等,疼痛不适则主要有小腹、会阴、腰骶、腹股沟等部位疼痛或者不适。慢性前列腺炎一般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却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50%的男性在其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可能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影响。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有病原体感染、尿液反流、免疫异常、组织病理学改变、神经内分泌异常、物理化学因素刺激、遗传特性改变、盆腔静脉性疾病、氧化应激作用增强、锌含量降低与前列腺抗菌因子活性抑制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因此,目前广大学者更倾向去认为它是一种有着各自独特表现形式的综合征或者综合性疾病,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且这种综合征各自有着独特的临床特点、病因和结局。中医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瘀滞为变,且越来越重视肝郁的作用。并把慢性前列腺炎分为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火旺证以及肾阳虚损证四种证型。近来研究发现临床上少有单一证型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出现,多为复合证型,且湿热瘀阻型患者最多,因此,活血通淋法应运而生。目的观察评价活血通淋法对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前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符合本研究慢性前列腺炎西医诊断标准、湿热瘀阻型中医辨证标准,并且符合入选标准、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纳入80例,随机分配至实验组60例,对照组2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癃闭欣通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安慰剂颗粒治疗,并在研究的第14天、28天作相关检查及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以统计疗效。结果本研究以活血通淋法为指导,采用癃闭欣通颗粒与安慰剂对照研究、疗前疗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共纳入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60例,对照组20例,完成74例,实验组54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痊愈2例,痊愈率为4%;显效36例,显效率为67%;有效9例,有效率为16%;无效7例,无效率为13%;总有效例数为47,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痊愈0例,痊愈率为0%;显效2例,显效率为10%;有效3例,有效率为15%;无效15例,无效率为75%;总有效例数为5,总有效率为25%。实验组54例患者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疗前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癃闭欣通颗粒对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总体疗效显着。对照组20例患者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疗前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安慰剂颗粒对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也有一定的疗效。实验组54例患者NIH-CPSI评分疗前疗后差值、中医症候评分疗前疗后差值与对照组20例患者NIH-CPSI评分疗前疗后差值、中医症候评分疗前疗后差值数据采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实验组NIH-CPSI评分疗前疗后差值、中医症候评分疗前疗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说明癃闭欣通颗粒的总体疗效要远远优于安慰剂颗粒。实验组54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NIH-CPSI评分经统计发现,疼痛或不适、排尿、症状的影响及生活质量评分疗前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癃闭欣通颗粒在改善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或不适、排尿、症状的影响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着。实验组54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统计发现,尿频、余沥不尽、尿道灼热、会阴疼痛、小腹疼痛、腰骶疼痛、睾丸疼痛、阴囊潮湿、滴白等症状评分疗前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癃闭欣通颗粒在改善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频、余沥不尽、尿道灼热、会阴疼痛、小腹疼痛、腰骶疼痛、睾丸疼痛、阴囊潮湿、滴白等症状方面疗效显着;而股内侧痛评分疗前疗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14>0.05),鉴于实验组54例患者股内侧痛症状少有出现,因此其统计学意义不大。结论癃闭欣通颗粒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安慰剂颗粒;癃闭欣通颗粒在改善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评分中的疼痛症状、排尿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方面作用明显;癃闭欣通颗粒在改善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频、余沥不尽、尿道灼热、会阴疼痛、小腹疼痛、腰骶疼痛、睾丸疼痛、阴囊潮湿、滴白等主要症状方面作用明显,而股内侧痛症状出现较少,统计无明显意义。综上,说明活血通淋法对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有良好的疗效。
林逸民[6]2016年在《复方玄驹胶囊合萆薢分清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试图通过查阅文献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理论进行分析整理,明确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的特点及其临床价值;通过观察复方玄驹胶囊合萆薢分清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补肾化浊法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男科门诊就诊的病人进行筛选,从中挑选出与本课题入选标准相符合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萆薜分清丸内服,每次6g,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玄驹胶囊内服,4粒/次,3次/日。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将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量化积分、EPS量化积分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照分析,以此来评价药物对Ⅲ型前列腺炎(肾虚湿浊证)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受试者的年龄、病程比较:年龄比较:治疗组年龄为35.2±7.60岁,对照组年龄为34.3±8.09岁,P>0.05,可认为两组患者年龄不存在差异。病程比较:治疗组病程为15.93±6.65月,对照组病程为16.07±6.52月,P>0.05,可认为两组患者病程不存在差异。②各组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NIH-CPSI评分为23.93±6.62,治疗后评分为9.17±4.13,P<O.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NIH-CPSI评分为23.67±6.06,治疗后评分为14.4±4.82,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中医症候量化积分为16.47±6.24,治疗后积分为7.40±6.00,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候量化积分为16.00±5. 97,治疗后积分为11.37±5.74,P<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EPS量化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EPS量化积分为2.83±1.34,治疗后积分为2.73±1.44,对照组治疗前EPS量化积分为2.97±1.59,治疗后积分为2.57±1.38,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EPS量化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量化积分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EPS量化积分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EPS量化积分无明显差异。④两组有效率比较:按照中医疗效评判标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0%和80%;按照西医疗效评判标准,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7%和83%。在中医或西医2种不同的疗效评定标准下,治疗组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草薜分清丸能有效地改善Ⅲ型前列腺炎(肾虚湿浊证)患者的症状,有治疗意义,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用萆薜分清丸,能有效地降低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萆薜分清丸的有效性、安全性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值得广泛应用于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
刘云波[7]2017年在《盆底肌训练联合前列腺Ⅰ号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前列腺Ⅰ号为曾庆琪教授临床治疗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的常用方剂,既往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前列腺Ⅰ号确有其效,本研究旨在探索盆底肌训练与前列腺Ⅰ号对于治疗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扩展前列腺Ⅰ号的临床应用,继而为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入组病例均为2016年05月至2017年02月期间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百草堂门诊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男科门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入组的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及B组(对照组),A组30例患者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口服前列腺Ⅰ号治疗,B组30例患者则单纯给予口服前列腺Ⅰ号治疗,两组均以Glazer评估、EPS(前列腺液)镜检、中医证候评分、NIH-CPSI(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总评分及尿流率检查为疗效评估标准,时间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上述检查及评价,所有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完成相关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的治疗结果,中医证候有效率和西医评分有效率,均分别为90.0%和83.3%,两组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A组在中医证候评分、Glazer评估、NIH-CPSI总评分、尿流率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EPS镜检方面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前列腺Ⅰ号治疗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有效,较单纯口服前列腺Ⅰ号不能明显提高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总有效率,盆底肌训练与前列腺Ⅰ号在改善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协同作用。
焦刚亮[8]2016年在《前列腺炎Ⅰ号联合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前列腺炎Ⅰ号联合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索针灸与前列腺炎Ⅰ号是否有协同作用。[研究方法]按照现代医学Ⅲ型前列腺炎及中医精浊(湿热瘀阻型)的相关诊断标准,在江苏省中医院男科门诊、男科住院部及针灸科门诊,按照自愿、知情同意原则,纳入年龄在19-45岁之间(包括19、45岁)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60例,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针药结合组30例,采用以电针双侧合谷、叁阴交,温针灸关元,芒针刺秩边透水道为基本方;联合前列腺炎Ⅰ号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前列腺炎Ⅰ号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湿热瘀阻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评分及前列腺触诊评分衡量,采用SPSS17.0对评分情况进行处理,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针药合组临床愈显率43%,有效率93.33%,显效率33%,无效率6.67%,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针药结合组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指诊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积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在前列腺液积分改善方面无明显优势,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针灸联合前列腺炎Ⅰ号和单独前列腺炎Ⅰ号口服都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有效方法;(2)针灸治疗与前列腺炎Ⅰ号联合运用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3)针灸联合前列腺炎Ⅰ号能够明显改善ⅢI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的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前列腺指诊积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愈显率,值得推广应用。
吴华[9]2008年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拟通过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患者进行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并以静脉注射加替沙星做为对照治疗,观察中药穴位注射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武汉市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符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的合格受试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给予中药制剂(注射用炎琥宁和川参通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药注射用加替沙星静脉输液治疗。5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各记录1次主要指标(中医湿热瘀阻证症状积分、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次要指标(前列腺液常规包含EPS卵磷脂评分和白细胞数目),其中中医湿热瘀阻证症状包括小便频数、阴茎中不适或涩痛、尿不尽感、尿末或大便时有白浊滴出、腰骶部疼痛、少腹坠胀不适、会阴、睾丸胀痛不适、阴囊潮湿、舌质红或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苔白腻或薄黄、脉滑数或弦数。在治疗期间观察一般体格检查项目(如T、P、R、BP)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心(心电图)、肝(ALT)、肾(BUN、Cr)检查及不良反应,作出安全评价。观察结束后,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F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示检验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示检验有极显着性差异。结果:1.总疗效比较在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更好的临床总疗效。2.主要指标比较在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在中医湿热瘀阻证症状积分、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2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在中医湿热瘀阻证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次要指标比较在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EPS中卵磷脂小体评分变化值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EPS中WBC评分变化值无明显差异(P>0.05)。4.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两个疗程后一般体格检查项目(如T、P、R、BP)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心(心电图)、肝(ALT)、肾(BUN、Cr)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变化;治疗过程中及结束后亦无不良反应出现,表明中药穴位注射疗法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本临床试验表明:中药穴位注射疗法取穴曲骨、采用中药制剂注射用炎琥宁和川参通注射液,运用针灸和药物共同作用达到有调补肾气、清热利湿、祛瘀散结之功效,能够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并且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针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新平[10]2017年在《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纳米细菌16SrRNA检测分析及大黄消痔栓干预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纳米细菌感染状况;探讨大黄消痔栓直肠给药以及联合四环素口服分别对纳米细菌阴性和阳性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6年7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320例。根据纳米细菌16SrRNA基因PCR检测结果,分为纳米细菌阴性组(A组)及纳米细菌阳性组(B组)。纳米细菌阴性组(A组)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1组)和观察组(A2组),每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前列安栓和大黄消痔栓治疗;10天1个疗程,共3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停药2日。纳米细菌阳性组(B组)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B1组)和观察组(B2组),每组各60例。B1组给予四环素片,B2组在B1组的基础上给予大黄消痔栓。10天1个疗程,共3个疗程,两个疗程间停药2日。分别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EPS)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数量以及细胞因子TNF-α、IL-6、IL-8含量以及尿流率。结果纳米细菌阴性组:A2组总有效率高于A1组(P<0.05)。2组治疗后的NIH-CPSI、EPS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因子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0.05),卵磷脂小体(++++)者均多于治疗前(P<0.05),尿流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A2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A1组(P<0.05)。纳米细菌阳性组:B2组总有效率高于B1组(P<0.05)。2组治疗后的NIH-CPSI、EPS白细胞计数及细胞因子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0.05),卵磷脂小体(++++)者均多于治疗前(P<0.05),尿流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B2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B1组(P<0.05)。结论⑴纳米细菌与Ⅲ型前列腺炎的发病关系密切,对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纳米细菌16SrRNA基因PCR检测,对进一步明确Ⅲ型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⑵大黄消痔栓能明显改善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前列腺液质量及尿流率,其具体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6、IL-8细胞因子有关。⑶大黄消痔栓可提高四环素治疗纳米细菌致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大黄消痔栓促进了四环素弥散进入前列腺内以及保持有效的治疗浓度有关,二者联合使用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曰庆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王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2].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D]. 韩富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3]. 头穴透刺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D]. 董全江.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2008
[4]. 针灸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文献研究[D]. 申荣旻.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5]. 活血通淋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D]. 毛鹏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 复方玄驹胶囊合萆薢分清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肾虚湿浊证)的临床研究[D]. 林逸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7]. 盆底肌训练联合前列腺Ⅰ号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云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
[8]. 前列腺炎Ⅰ号联合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焦刚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9].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临床疗效观察[D]. 吴华. 湖北中医学院. 2008
[10]. 湿热瘀阻型Ⅲ型前列腺炎纳米细菌16SrRNA检测分析及大黄消痔栓干预治疗研究[D]. 王新平. 兰州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