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失业趋势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力论文,年中论文,趋势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失业人数的增加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折时期。但是,劳动力供需矛盾的加剧和失业率水平的增加仍将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不很好地解决,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准确地把握21世纪初期我国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失业趋势,是实现我国21世纪伟大战略目标的关键之一。
本文试图利用数量分析的方法, 预测我国21 世纪初三个主要年份2000年、2010年、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需求及失业率。因可用的数据较少,中长期预测的准确性很难把握,但从预测的结果不难看出其发展变化的趋势。
一、202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预测
(一)预测的基本思路
劳动力供给预测是根据现有人口状况以及影响现有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未来形成劳动力供给所做的预测。 我们以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1995年1 %人口抽样调查全国分年龄分性别人口数据为基础,考虑到2000年劳动力资源〔1〕分别由1995年11~ 49岁女性、11~54岁男性的人口形成;2010 年劳动力资源分别由1995 年1~39岁女性、1~44 岁男性的人口形成; 2020 年劳动力资源分别由1995 年0~29岁女性、0~34岁男性的人口以及1996~2004 年出生的人口形成(到2020年,2004年出生的人刚好到16周岁)。利用统计年鉴中1995年分年龄分性别的不同死亡概率,从中去掉不同年龄从1995年分别到预测年份的死亡概率人数,即是不同预测年份的劳动力资源预测数。但我国总人口的死亡概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85年全国总人口的死亡概率6.78‰,1995年下降为6.57‰,十年间平均每年下降0.021‰, 对劳动力供给预测结果的影响很小,故仍然用1995年的死亡概率。在劳动力资源中,应去掉在校学生、料理家务者、丧失劳动能力者、现役军人和在押犯人。因现役军人和在押犯人人数不多,此处忽略不计。我们将在校学生、料理家务和丧失劳动能力者称为无就业要求人数。从劳动力资源中去掉无就业要求的人数,才是劳动力的供给数。1995年《中国统计年鉴》给出了1994年的在校学生、料理家务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力资源中在校学生会逐年增加。但由于统计资料的原因,每年的增加量只能用199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1985~1992年的统计数据推算,推算结果为每年增加20万人。料理家务和丧失劳动能力者均使用1994年的统计数据。
(二)200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预测
(1)2000年劳动力资源预测
2000年的劳动力资源由1995年11~49岁女性、11~54岁男性的人口形成。考虑到每个年龄的人口从1996年到2000年每年都有一部分人自然死亡,故用以下公式计算2000年劳动力资源数
其中:POPFL1——全国2000年女性劳动力资源;POPF[,i]——全国1995年i岁女性人口数;POPFP[,j]——全国1995年j岁女性死亡概率。
其中:POPML1——全国2000年男性劳动力资源;POPM[,i]——全国1995年i岁男性人数;POPMP[,j]——全国1995年j岁男性死亡概率。 由公式(1 )和(2)计算我国2000年劳动力资源数
POPL1=POPFL1+POPML1 (3)
(2)2000年无就业要求劳动力人口预测
1994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中在校学生2164万人,由此计算200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中在校学生共有L11=2164+20×6=2284万人。1994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中料理家务和丧失劳动能力人数分别为L12=4511.42万人和L13=257万人。
(3)200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
P2000=POPL1-L11-L12-L13 (4)
计算结果见表1。
表1.200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亿人)
供给 男性女性
在校学生
料理家务 丧失劳动能力
7.1358 4.0861 3.7549
0.2284 0.4511 0.0257
(三)201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
(1)2010年劳动力资源预测
2010年劳动力资源由1995年1~39岁女性、1~44岁男性人口形成。我们用以下公式计算2010年劳动力资源数
由公式(5)和(6)计算出我国2010年劳动力资源数
POPL2=POPFL2+POPML2
(7)
(2)2010年无就业要求劳动力人口预测
201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中在校学生有L21=2164+20×16=2484 万人。
(3)201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
P2010=POPL2-L21-L12-L13 (8)
计算结果见表2。
表2.201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亿人)
供给 男性女性在校学生
料理家务
丧失劳动力
7.8193
4.5585 3.98600.2484 0.4511 0.0257
(四)202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
(1)2020年劳动力资源预测
2020年劳动力资源由1995年0~29岁女性、0~34岁男性以及1996~2004年出生的人口形成。
①1996~2004年出生人口数预测
利用1978~1995年我国总人口的样本数据,建立总人口预测经济计量模型
POP=24236.94+389.88T+1.55OP(-1)-0.80POP(-2) (9)
(2.55)
(2.46)(8.35)(-5.02)
R[2]=0.9998,F=22258.34
其中:T为趋势变量;括号中的数据是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
由模型(9)求出1996~2004年我国总人口预测值POPF见表3 及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模型(9)的预测结果是非常好的。
198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21.04‰,1995年为17.12‰,十年间年平均下降速度2.04%,由此计算1996~2004年我国人口出生率PBVF,求出1996~2004年我国出生人口预测值:
POPH1=POPF×PBVF (10)
图1 全国总人口样本及预测值时序图
预测结果见表3。
表3.1996~2004年出生人口预测 (万人)
年份总人口 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数
1996122508.8 16.86
2065
1997124022.0 16.52
2049
1998125635.1 16.18
2033
1999127301.8 15.85
2018
2000128971.0 15.52
2002
2001130601.1 15.20
1985
2002132168.6 14.90
1969
2003133671.0 14.59
1950
2004135122.9 14.30
1932
②2020年劳动力资源预测
我们用下列公式计算2020年劳动力资源数
其中:POPHL3——全国2020年16~54岁男女劳动力资源数;POPHl[,i]——全国1996~2004年出生的男女人口数;POPH[,i]—— 全国1995年i 岁男女人口数;POPHP[,j]——全国1995年j岁人口死亡概率。
由(11)、(12)式计算我国2020年劳动力资源数
POPL3=POPHL3+POPML3(13)
(2)2020年无就业要求人口预测
202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由60年代初至2004年出生的人口形成,由于这一阶段中70年代以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在校学生中的高中及高等院校的学龄人数(16~25岁,含研究生)一般由1995~2004年出生的人口形成。此年龄段的人数比2010年明显减少。因此在校学生数每年的增加幅度也明显降低。假如2020年在校学生数维持2010年的水平,则2020年的在校学生数仍为2484万人。
(3)202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
P2020=POPL3-L21-L12-L13 (14)
计算结果见表4。
表4.202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 (亿人)
供给全国16—54岁
55—59岁男性
在校学生料理家务
7.75747.9960
0.48660.2484 0.4511
丧失劳动能力
0.0257
199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6.6891亿人,占人口总数(12.1121 亿人)的55.23%,200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预测值7.1358亿人, 占总人口预测值(12.8971亿人)的55.33%。2010年和202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预测值分别为7.8193亿人和7.7574亿人,2020年劳动力供给比2010 年减少619万人。预测结果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生率的下降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趋突出。②2010年劳动力供给大于2020年的劳动力供给,其原因是2010年的劳动力供给是由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口形成。这一时期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人口出生率高达20 ‰~37‰,处于人口出生的高峰。70年代国家号召计划生育,提出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后来又提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1995年已下降到17.12‰,2004年将下降到14.30‰。2020年劳动力供给是由60年代初至2004年出生的人口形成,这一时期与201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再加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故劳动力的供给出现了下降趋势。③2020年以后的劳动力供给将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就业渠道的拓宽,我国劳动力的供求将逐渐趋于平衡。
二、2020年我国劳动力需求预测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在业人口数,建立经济计量模型。预测2020年我国统计口径的劳动力需求人数。全国在业人数中包括了城乡隐性失业人数。这些隐性失业人员,尤其是城镇隐性失业人员,虽然在业,但又中断了工作和生活来源,实际上是在业的失业人员。隐性失业人数的统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不讨论这个问题。
利用1978~1995年全国在业人口数,建立经济计量预测模型
LH=1903.91+0.99LH(-1) (15)
(3.52)(93.94)
R[2]=0.998,F=8825.01
由预测模型(15)求出1996~2005年我国在业人口预测值见图2。
图2 全国总在业人口样本及预测值时序图
由模型(15)的统计检验结果和图2可以看出, 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是很高的。
由于样本数据仅有17个,不宜做长期预测。为了估计我国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趋势,我们首先用模型(15)求出2000年、2005年劳动力需求预测值,再由其变化趋势推算2010年、2020年劳动力需求预测值。
用模型(15 )求出2000 年、 2005 年劳动力需求预测值分别为 6.8130亿人和7.3541亿人。
2005年的劳动力资源由1995年6~44岁女性、6~49岁男性的人口形成。去掉逐年死亡概率人数、在校学生人数、料理家务人数及丧失劳动能力人数,2005年的劳动力供给人口为7.7291亿人。
由此计算出2000年、2005年失业率分别为4.52%和4.85%。
2005年比2000年失业率上升0.33%,按照这种趋势,到2010年,全国失业率将为5.18%,2010年劳动力需求将达到7.4143亿人。
2010~2020年期间,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时期。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将由目前的百分之三十几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几以上,由此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国家将更进一步采取调控手段,控制失业率的上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统筹规划,不断扩大城乡就业。…,采取多种就业形式,…。建立…和促进再就业的新机制”。在就业手段不断增强的条件下,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将更加畅通。假如由技术进步因素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减少与广开就业渠道增加就业需求的一增一减相抵消的话,到2020年的劳动力需求保持2010年劳动力需求人数不变,仍然是7.4143亿人,2020年的失业率将为4.42%。
由此预测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劳动力需求人数见表5。
表5.2020年劳动力需求预测(亿人)
年份
2000 2010
2020
劳动力需求 6.8130 7.4143
7.4143
三、2020年我国劳动力失业率预测
由表1,表2,表4及表5中我国逐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预测值,分别计算我国2000年、2010年、2020年失业率见表6。
表6.2020年我国失业率预测
年份
20002010
2020
劳动力供给(亿人)7.1358 7.8193 7.7574
劳动力需求(亿人)6.8130 7.4143 7.4143
失业人数(亿人) 0.3228 0.4050 0.3431
失业率(%)4.52
5.18
4.42
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到,三个预测年份的失业率分别为4.52 %、 5.18%和4.42%,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纲要》中将城镇失业率力争控制在4 %左右仍有较大的差距。如果将我国城乡隐性失业人数考虑在内,失业率就更高了。在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失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么多的人失业,无疑会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四、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思路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主要出路
按照三次产业划分我国从业人数,第三产业占全国从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16.74%上升到1995年的24.13%,在三次产业中增长最快。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必然会有更快的发展。但是与国外同等水平的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非常落后。因此,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无论从国民经济的发展,还是从解决我国失业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2 )加速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我国农村日益增加的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
农村的体制改革,释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从1985年到1995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以每年0.945%的速度递减。 劳动大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给城镇劳动就业造成巨大的压力。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1世纪必将有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万全之策是加快发展乡镇企业。1995年我国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3亿人,比十年前增加一倍。 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为农村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是我国农村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必由之路。
(3)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 是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关键
目前我国虽有大量劳动力失业,但另一方面,我国又缺少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一多一少说明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21世纪将是各国信息、科学和技术进行较量的时代,我国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从现在起就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出更多的科学技术专门人才,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4)有条件的地区可组织劳务输出, 不仅可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比较低,不能适应国外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有组织地对劳动力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将一部分劳动力输出。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可以赚取外汇,还可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劳务输出应采取几年一轮换的方式,这些职工回国以后,可以利用学到的先进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注释:
〔1〕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总和。 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总和,由于各国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规定也不相同。我国招收职工规定一般要年满16周岁。《中国统计年鉴》上也明确指出,“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我国职工退休年龄一般规定男性到60周岁,女性到55周岁。因此,在我们的研究中,将劳动力资源的年龄规定为男性16~59周岁、女性16~54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