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好林业局
摘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不仅仅有城市的经济建设,在环境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的现代社会,城市的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样重要,为了提升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作为一种特殊城市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生态城市与一般的经济型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保证城市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更多的建设资源放在建设城市的生态文明方面。本文对新型的生态化城市建设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素分析
在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困扰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出现,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建设,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消极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城市人口过多,各种类型的噪音污染、滥用城市中的资源等,为了保护在城市中生活的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化的城市的想法被提出来,并且在实际的建设中获得收益,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的污染情况,本文对其具体设计事项进行分析。
1 生态城市概述
在对生态城市的规划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前,首先要对生态城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需要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以及特点。
1.1 概念
生态城市这个概念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联合国在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时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神态城市的规划对城市建设提出了许多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新要求,重新看待城市的生物、气候、污染状况与城市中的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将城市看作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整体,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自然环境条件都划分为生态城市建设的范围之中,在开展规划环节时,采取的规划方法主要是科学规划方法,充分应用生态学相关的原理,保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保护以及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
1.2 特点
生态城市规划需要浪费的资源比较少,但是收益比较高,在实现较高的经济收益的同时,提升城市中的第三产业的地位,降低城市中的产业,尤其是工业对城市造成的污染;生态城市的建设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协调水平比较高,城市规划需要避免片面性规划,需要保证城市的各个元素都能获取发展的权利,一般的城市规划,将各项基础设施带来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但是生态城市将社会、经济与环境三者的需要放在一个水平位置上,将规划的眼光放得长远,可持续能力较强是生态城市的一个优势,在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同时,还能实现城市的多方面发展。
2 设计要素分析
在对生态城市的概念以及特点有所了解后,就可以对规划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在规划生态城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而人文景观由建筑景观和园林景观构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规划对象的人文景观特色,把他们的人文景观通过建筑表现出来。在打造城市景观设计的同时更加需要突出其高原特色,通过宣传和培养等把他们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形成他们独有的特色。具体来讲,建筑景观设计既要进行照顾高层超高层景观设计也要进行底层景观设计。在进行高层超高层景观设计时,要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而且街道建筑景观要作为重点进行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要使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理念融为一体,并且要以城市公园、广场、江、河、湖、溪作为重点,融入其中,进行设计。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使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得到提高。
2.2 城市产业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保护和节约资源,对不可再生的资源进行强化保护,限制使用,对可再生资源要节约使用。促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科学合理,加速自然、社会和人三环节的流转,使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能量的消耗和减少污染的排放,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另外,城市产业设计要注重产业和生态的结合,以高科技的产业结合循环经济的形式,满足市场化、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要求,结合城市自身的产业现状,设计出高科技、高起点的标准化生态城市产业,使城市旅游、教育、医疗、文化的得到较好的发展。还要对现有产业进行调整和改造,进行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其GDP的比重。在对生态城市设计完成后,要以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评价标准,对环境和企业进行各方面评价,针对其评价实况进行干预,以使城市环境和企业得到科学发展。
2.3 城市住区设计
城市住区设计与城市居民生活紧密相关,体现城市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因此城市住区设计是生态城市设计的基础。做好城市住区设计首先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城市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能源、供水、供电以及信息网络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规划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基本保证。城市住区设计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生态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既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要,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在进行城市住区设计时,要以城市实际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为立足点,进行符合当地区域特色的住区设计。加强居住区绿化,在居住区设置集中绿地,提高居民住区的绿化覆盖率。
2.4 城市生态环境设计
生态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也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组成部分。进行生态城市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既能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首先要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进行符合当地环境的规划设计,采取必要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原生态环境。其次,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改善,利用生态学原理和设计原理对原始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改造,使其在保持和提升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更好的为城市设计所利用,是自然资源的价值得到更高的发挥,提高生态效益和共享性。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只有将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真正取得想要达到的成效。在规划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设计成果,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地理、人文情况设计出符合本地区的规划方案。
3 结语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的建设者就需要考虑其他影响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不会通过牺牲城市的生态建设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不但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实现城市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建设生态城市时,规划人员需要将城市的生态发展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上,严格遵守生态建设的相关原则,同时要考虑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将生态需求与城市需求相结合,不断地完善生态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 于艳辉.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之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7)
[2] 马玉英. 生态文明视阈下青海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3)
[3] 于艳辉. 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之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7)
[4] 冯琪. 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探讨[J]. 智能城市. 2017(02)
论文作者:王晓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产业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放在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