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申永忠论文_申永忠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申永忠论文_申永忠

申永忠

上海惠丰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摘要: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但在施工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混凝土裂缝问题,会对建筑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类型进行简单介绍,进而探讨其裂缝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治理方法,以期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

关键字: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方法

前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其自身原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技术处理不当或环境影响等,都会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会影响其外观美观性、引发漏水问题,甚至导致建筑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因此,必须针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做好施工技术控制,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类型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干缩裂缝,一般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一周左右的时间,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水分随时间蒸发过快,而养护施工不到位,墙面受光照强度不同,导致混凝土水分分布不均匀,进而出现干缩裂缝;(2)沉降裂缝,主要是受地基沉降的影响,由于部分工程地基土质量较差,土质松软且密实度不均匀,进而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拉裂。此外冬季寒冷地区的水冻结问题会引发混凝土结构体积发生变化,也容易出现沉降裂缝;(3)塑性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混凝土出现塑性收缩,其裂缝一般中间宽、两边窄,成梭子形状;(4)钢筋锈蚀裂缝,由于钢筋锈蚀后,体积出现增加,进而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膨胀,一般会引起纵向裂缝;(5)温度裂缝,主要受混凝土配合比和原材料的影响,由于水泥水化热过高,再加上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容易出现温度裂缝,通常纵横交叉分布,没有明显规律[1]。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一)设计因素

设计阶段的施工方案选择和技术控制措施对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有较大影响,在实际施工中,要以设计图纸为依据,如果设计图纸自身存在问题,必然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从工程实践情况来看,设计因素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也占据较大比例。比如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进行实地考察,未充分考虑施工地点的环境温度因素,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裂缝。另一方面,如果建筑结构设计自身存在问题,也容易引发混凝土沉降裂缝等问题。此类问题还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对设计质量进行严格把控[2]。

(二)材料因素

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以及配合比设计等不合理,也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成因。混凝土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水、砂石材料、掺合料等。其中,水泥的选择十分重要,如果水泥含水量较高、水化热较高,容易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在进行材料选择时,要结合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在配合比设计方面,混凝土质量主要受水灰比影响,应尽量降低水泥含量,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等掺合料。但在实际施工时,如果未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未进行配合比试验,可能导致混凝土拌和料无法满足施工要求。

(三)施工环境因素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连续性有较高要求,如果在浇筑过程中,还未完成塑性就出现水分过快蒸发,则容易引发塑性收缩裂缝。而且混凝土施工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比如建筑结构受污水和雨水浸泡,会导致结构出现不均匀沉降,引发沉降裂缝。在极端天气地区,天气过冷或过热,再加上大风天气的影响,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到影响,需要做好相应的保温或防冻措施。因此,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中,都要加强技术质量控制,并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养护工作,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几率[3]。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施工技术治理方法

(一)控制结构设计质量

针对上述混凝土裂缝问题,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在充分了解混凝土裂缝类型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从混凝土结构设计质量控制方面来看,设计人员必须到施工现场对工程施工环境进行了解,并根据相关地质水文勘查资料等,合理设计建筑结构,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基本保障。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结构沉降等方面的因素,合理设计伸缩缝和沉降缝。在混凝土强度选择方面,在满足结构承载力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地中强度混凝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受温度的不良影响。对于建筑平面不规则情况下,需要对凹角进行处理,采用双向双层配筋或布设暗梁的设计方法,弥补建筑结构缺陷,提高其平面规则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在承台表面增加钢筋的方法,提高建筑承载力。伸缩缝应设计为永久型,避免建筑混凝土结构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出现裂缝。在设计方案审核过程中,也要结合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判断,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二)降低荷载次应力影响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荷载问题,避免其引发次应力裂缝。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通过采用计算机软件对结构荷载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模拟荷载作用下的建筑混凝土结构次应力变化,确定其设计强度,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施工工艺。在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应明确裂缝产生部位和基本构造,并考虑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比如在混凝土结构中,骨料选择不当,因其下沉作用也会引发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对未凝结的混凝土进行冲击振动,在混凝土的初凝期至终凝期阶段,需要进行二次抹压处理。混凝土施工完成24h以后,在分批轻卸。第三天后,应混凝土刚度满足要求后,应通过在新浇筑混凝土表面铺设木模板等方式,减少混凝土自身荷载,防止出现楼板裂缝等现象。

(三)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控制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原材料质量控制。通过合理选择原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几率。应对混凝土原材料采购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并在材料入场环节进行科学抽检,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材料配置比例会对拌和料的最终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混凝土水灰比要控制在0.24~0.34之间,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此外还有关注于外加剂的使用,适当加入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自身性质,同时降低水泥的水化热效应,防止出现温度裂缝,提高混凝土结构抗裂能力。在冬天寒冷地区施工,还要加入防冻剂等,满足实际施工的环境要求。在夏季施工时,则应加强温度控制,如果混凝土浇筑温度与环境温度存在较大差异,会使其表明出现硬化现象。一般要求混凝土浇筑温度低于施工当日最低温度12℃左右。并在浇筑过程中,冷却模板,降低混凝土结构表面硬

化的发生几率。应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不留竖向冷缝,水平施工缝也要控制好其留置位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材料的连续供应和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此外还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指挥和监督,做到对施工技术质量的有效控制。

(四)及时做好混凝土养护及裂缝修补施工

完成混凝土施工后,还要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后期养护工作对混凝土抗裂能力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合理选择养护方法。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和表面干燥是导致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养护过程中,主要以补水和降温措施为主。一般可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同时降低其表面温度。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作业,应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加盖草袋或塑料薄膜,避免混凝土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降低其结构裂缝产生几率。通过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同时充分发挥混凝土材料的应力松弛作用,使其强度得到充分体现。此外,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问题,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及时修补,避免对建筑使用造成影响。常用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为灌浆法,灌浆前应做好裂缝清理工作,灌浆后做好表面清洁,避免出现流浆现象,影响表面美观度。总而言之,通过采取有效的混凝土养护技术,可以避免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因此必须提高对养护环节的重视,合理选择养护和修补技术,最大限度的提升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而且危害性高,通过对其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可以为防治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根据其影响因素,从设计、施工和养护等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裂缝问题的出现几率。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熊正中.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7(23):82+84.

[2]陈猛.解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门窗,2017(03):61.

[3]王有洪.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体会探析[J].城市建筑,2014(04):95.

论文作者:申永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申永忠论文_申永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