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分析论文_何艳琼

何艳琼

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671000

【摘 要】目的 探究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诊断。方法 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接诊的86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43例,常规心电图)、B组(43例,动态心电图),现比较两组检查效果。结果 B组阳性检出率(51.16%)低于A组(60.47%),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在房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及三联律、室早成对、短阵室上速等方面的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有助于判断、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发展状况。

【关键词】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效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血管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关,以心悸为典型症状,可引发冠状动脉、肾动脉等供血不足症状,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尽早诊治心律失常对其预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电图是用于诊断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但对于部分患者,效果一般。本文以我院心律失常患者为例,向其施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86例,选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均知晓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为A组43例,男女比例23:20,年龄31~75岁。B组43例,男女比例24:19. 年龄33~72岁。对比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A组施行常规地心电图检查,如下:①在安静状态下,患者取平卧位,放松全身;②以ECG-135OP型12导联心电图仪为工具,连续描记,纸速25mm/s,以保证所记录的GCG基线平稳、图像清晰。

B组施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如下:①以RAC-3012与MIC-12H-3L动态心电图仪携带式光卡记录盒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幽系统为工具;②准确记录12通道24h心电信号。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①在等电位基线标准基础上,可见ST段呈降低状态,且降低幅度≥0.1mV;②可见下移时间持续≥1mms;③2次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1mms。)及各项检查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以软件SPSS21.0为处理工具,计数资料表示为“n(%)”,以2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

A组阳性检出率为60.47%(26/43),B组阳性检出率为51.16%(22/4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385<0.05)。

2.2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B组在房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及三联律、室早成对、短阵室上速等方面的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律失常病情轻者,仅表现出气促、心慌、胸闷、手脚冰凉、头痛等症状;心律失常病情重者,表现出心前区疼痛、抽搐,甚至晕厥/死亡[2]。因此,为了避免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及恶化,应积极做好患者临床诊断工作。心脏所产生的规律跳动,是人体心脏功能舒张及收缩形成的基础,在此期间,可产生微弱生物电流;心脏所产生的规律搏动,是心脏泵血功能供给身体需要的必要条件。一旦发生心律失常,就会导致心功能障碍,所以,全面检查患者心电情况,及时掌握心率状况,对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检查是临床用于诊断心律失常的常用手段,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前者因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被作为心律失常的常用诊断技术,但是由于一过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检查效果;后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携带便捷式动态心电图仪,对其心电活动进行连续24h的监测,或更长时间的监测,并在计算机作用下,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检出常规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刘敏等[3]人以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例,向其分别提供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得知,两种检查患者在室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早发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两组在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等指标方面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具有异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能够更加全面掌握患者具体病情变化,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建议。本组结果得出,两组在房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及三联律、室早成对、短阵室上速等方面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上述研究成果相符,表明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全面掌握心律失常患者心电活动变化,及时对各种异常变化做出准确的诊断结果。另外,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均可取得一定的阳性检出率,效果相当,但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更具有优势。

综上,在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显著的诊断效果,并且充分体现出无创、简便等特点,有助于患者得到早期治疗,缓解病情进展,改善症状体征,提高预后发展水平。因此,认为在日后心律失常诊断中,可以进一步宣传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马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6):117-119.

[2]李文安,郭镇声,李丽霞,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191-193.

[3]刘敏,吴湘杰,贾凯侠.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7,28(12):2009-2011.

论文作者:何艳琼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分析论文_何艳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