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社区和社团党建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切实加强论文,社团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基础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加强社区和社团党建成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新课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加强和改进上海社区和社团党建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团党建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社会管理系统和管理方式也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在新的形势下,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加强党在社区层面的领导,改进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即街道党建必须面向社区内的各类组织,向社区党建延伸和拓展,积极运用政治、思想、法律等手段影响和主导社区事务;同时新的形势也对加强社团党建提出了迫切要求。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工作的渗透力、影响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涌现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企业,非国家集体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以下简称“新经济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已有各类新经济组织13万余家,就业人数达到140万。这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从党建工作来看,还没有跟上新经济组织发展的需要。一是党员比例低。例如,据抽样调查,民营科技企业中党员占职工的比例不足5%, 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党的组织“空白点”多,党的工作覆盖面小。据统计,在全市已开业投产的8千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中, 建立党组织的只有30%;在全市8万多家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只有20%, 三是党的工作开展不力,薄弱环节多。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党的活动不正常,有的甚至几个月都不过一次组织生活;一些党员组织关系在单位,但工作长期流动在外,党组织缺乏教育管理的方法。这些新经济组织虽然没有行政主管,但与社区、行业协会以及工青妇群众组织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而运用社区、行业协会和群众组织这个载体,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党的工作网络,增强党的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已成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社会团体大量涌现,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使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出现了多样化,而且使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被单位包下来管到底的所谓“单位人”,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员能进能出的所谓“社会人”转变。在单位对人的管理受到了空间与时间限制的情况下,社区管理的作用就凸现出来。因为人们在居住地的活动相对稳定,随着休暇时间的增多,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居住的社区度过的。因此,“社会人”很大程度上是“社区人”。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及时深入社区,以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广大群众。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社会团体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上海全市已有各类社会团体近300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万多家。这些社会团体在社会、经济、 文化生活以及对外交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数量过多、缺乏引导、疏于管理的问题。例如,在各类新成立的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中,大多数尚未建立党组织。这就要求我们党的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跟上新形势,适应新变化。
3.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承担的社会职能增多,对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组织协调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并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新体制的过程中,政企、政社、政事逐步分开,政府管理重心逐渐下移,政府直接包揽社会事务的局面正在改变,各类组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已大量地转移到社区。当前,绝大部分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新社会团体出现在社区,数百万外来人口大多生活在社区,数十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需要街道和居委会帮助解决再就业问题,居民动拆迁矛盾集中在社区反映出来,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建设更是依靠街道和居委会做大量的工作。这一切都要求社区党组织通过推进社区党建,发挥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推进社区建设,改善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加强党对社区的政治领导。
随着改革的深化,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不断推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相互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大量的群众组织和活动群体在社区中出现,不少居民区进行了居委会直选的尝试,并探索将议事层与执行层相分离的做法。另外,全市仅业主委员会就有2000多个,有的街道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群体就有100多个。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在保障群众民主权利,保护群众参与社区民主建设的积极性的同时,积极加以引导,使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基层民主建设的推进进程同时成为党在社区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过程。
4.党员分布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进入社区的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不断增加,对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过程中,一些国有、集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施兼并、重组、破产,原来主要依托系统和单位的党员管理渠道和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新的形势。党员流动性增强,没有固定单位的党员增加。从全市看,组织关系转到社区由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党员比过去大为增多。上海又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生活在社区中的退(离)休人员已达2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18%, 全市退(离)休党员已达37万,占全市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退(离)休党员是我们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做到既重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重视老有所学,针对退(离)休党员的年龄、身体状况不同,工作经历、文化程度不同的特点,改进教育和管理的方式,使他们继续在在党的关心下坚定理想信念,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政治上永葆青春,在社区党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改进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走出一条新形势下依托社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深刻地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措施。只有从基层基础的工作入手,我们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日益巩固。从国际共运史的教训看,苏联共产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充分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当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内部出现复杂化、多元化、现代化的趋势,大量新组织、新角色、新领域产生,执政党必须适应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地影响和控制那些新产生的对象和力量,否则,党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侵蚀,党的执政地位就有可能动摇。我们必须牢牢记取苏联共产党的教训,从大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社区社团党建的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次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们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区和社团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团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做法
总结近几年的实践并针对新的形势,市委明确了社区、社团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扩大党在社会和基层工作中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和社团工作中的思想导向作用、重要决策作用、组织保证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为实现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同时,市委还提出了近几年加强社区和社团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即努力消除党的组织的“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加强党对各类新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的政治领导;探索社区和社团党建工作的新形式,增强党的工作的有效性;拓展社区和社团党建工作新内容,克服薄弱环节,增强党的基层工作的活力;建立社区和社团党建工作新机制,形成加强基层党建的整体合力。真正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确职责
社区党建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实践,是一项涉及到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市委明确,社区党建是街道党建的延伸和拓展,街道党工委要全面负责社区工作,在社区党建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努力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党组织共同参与、团结奋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确定“四个关系”和强化“四个功能”。“四个关系”,即街道党工委与街道办事处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是双重领导关系,与辖区内党组织是组织、指导、协调关系,与辖区内“无主管经济组织”是组织领导关系;强化“四个功能”,即强化社区控制管理功能、强化社区互助服务功能、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功能、强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功能。为把对派出机构工作双重领导、干部双重管理落到实处,一些区实行了报告制、会考制、评议制、会签制等做法,增强了街道党工委的工作权威,保证了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同时,市委还要求区(县)委定期研究、部署、检查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对街道党工委工作的指导。按照这一要求,各区(县)委、街道党工委积极拓展工作领域,加强协调,在搞好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同时,切实加强了社区党的建设。
二是以“四性”(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为抓手,切实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我们提出,街道党工委的领导职能并不等同于地方党委,这种领导并非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而是多向的组织领导;不是“权力领导”,而是“责任领导”,体现在满足不同社区成员的需求。许多街道党工委以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要和共同目标为出发点,把建设一个“安全、整洁、文明、舒适”的社区作为团结群众参与社区共建的重要思想基础,以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活动作为发动广大党员和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切入口及作用点,积极发挥好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三是加强组织基础,大力抓好新经济组织、居民区的党建工作。在各区(县)党委的指导下,街道党工委运用不同载体和形式,采用属资与属地、条管与块管、服务与管理三个相结合的方法,尊重企业意愿、党员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和硬性指标,注重实际效果,把大量中小型企业按其注册或生产经营地,划归各街道党工委进行管理;有的街道党工委根据辖区内新经济组织的规模,组建了综合经济党总支,对已建立党组织的新经济组织进行管理;对那些暂不够条件建党组织的,街道党工委派联络员进行宣传、联络、指导,把党的工作渗透进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努力做到既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又有利于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在新建居民区筹建委员会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抓紧同步建立居民区党组织,以党建促筹建;为适应居民区党组织工作对象的数量和结构发生的变化,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活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及时调整居民区党组织的设置,完善党在居民区工作的组织体系。
四是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和市民政局联合举办了全市所有街道党政一把手的培训班,各区县也利用党校等阵地,定期对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者进行轮训,使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结合干部交流工作,配齐配强领导班子,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街道、居委会工作。不少区(县)委把近年来进机关工作的大学生安排到街道、居委会轮岗锻炼,使街道和居民区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们还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从企业下岗干部和职工中选聘了3500多人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通过各种措施,逐步改善了街道和居民区党务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为社区各级党组织履行工作职责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创新载体
为了改变社区活动中协调性不强、资源不足、手段缺乏等方面问题,不少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创造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载体,使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是针对社区党建工作责任重与现有组织设置不配套之间的矛盾,积极建立各种新的组织载体。不少街道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社区党员活动指导委员会。它们不是一级党组织,而是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专门从事社区党建工作的载体,其职责是发动社区内各单位和各居民区党组织共同讨论、参与文明社区建设,开发社区党建资源,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积极健康向前发展。还有的街道党工委建立了行风廉政监督站;有的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有的建立了社区业余党校等。这些载体的建立便于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各单位进一步加强沟通,开展共建活动,形成整体合力;也有利于社区单位成员之间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推动社区工作和社区党建有效开展。
二是针对社区党建工作要求高与抓手少的矛盾,努力寻找新的工作载体。社区党组织以辖区内各单位的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出发点,以“四性”工作为重点,调动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抽样调查显示,社区内各单位对精神文明建设类、道德教育类、社会治安类、文体娱乐类、专业知识类、社会保障类、环境质量类等七大类“四性”活动的认同率达到94%以上。很多街道党工委积极发动社区内单位广泛参与社区环境、社区安全、社会救助等方面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少党工委根据社区建设的需要,结合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各种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组织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达到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目的。工青妇等群众组织通过开展“五好家庭”、“读书活动”、“科普宣传”等活动,发展和健全社区群众活动新形式,宣讲时事政治,开展政策咨询,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为群众释疑解惑的过程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了社区党的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针对社区党建基础薄与物质条件不充分的矛盾,努力建设新的物质载体,充分利用辖区内单位的各种资源,实行优势互补。不少区委、街道建设起社区工作基地,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物质载体。通过政府预算拨一点,街道创收出一点,社会各方募一点的办法,筹集社区建设和活动资金,同时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和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各自所属的场地、设施、技术和专门人才,有偿或无偿地为社区服务,逐步把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求助中心和社区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建立起来,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充分发挥活动基金和服务设施的作用,以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三)拓展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联系群众广泛,与群众关系贴近的优势,更好地动员组织群众、团结教育群众,让群众能够经常听到党的声音,看到党员的形象,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近几年来,不少社区党组织努力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深入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化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容。
一是深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活动中去,通过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居民、争创文明家庭和文明楼组的竞赛活动,推动文明社区、文明小区的创建工作,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要求上海交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份满意答卷。我们深深感到,要完成小平同志的嘱托,必须从基层基础工作着手,发挥街道和居民区党组织的作用。不少街道党工委把社区内党员组织起来,走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第一线,组成义务修理队、夜间巡逻队、社区保安队等,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二是深入到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作中去,通过抓再就业培训、扶贫帮困等解决居民群众实际困难的工作,增强了党在居民群众中的凝聚力。不少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干群众最要办的事,做群众的贴心人,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
三是深入到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的具体过程中去,通过开展对动拆迁家庭和下待岗人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等,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确保一方平安,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有的街道善于抓住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及时有效的工作,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有的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加强组织协调,在强化党组织对社区稳定的控制力上下功夫;我们还在全市实行了街道党政领导每周接待群众的制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深入到居民群众自治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去,加强居民区党组织的建设,改进党的工作方法,积极指导居民区成立居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既找到了党组织在地区工作中发挥政治导向作用的新的结合点,又调动了居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五是深入到行风政风建设中去。社区党组织,特别是居民区党组织把依靠党员,了解、反映社情民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街道和居委会干部坚持到居民群众中去,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社区各类政府行政部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建立了人民群众监督、评议政务的制度,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效率。许多党组织把党的干部工作、廉政工作、调研工作等深入到社区,在评选先进,奖惩、晋升干部,党风政风检查等方面,听取社区党组织与群众的意见,努力把党建工作渗透到社区的各类组织,拓展到各个领域,深入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
(四)探索机制
社区社团党建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我们从转变工作方式,健全工作制度等入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新机制。
一是把住两个关口,发挥两方面作用,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我们强调政府部门必须增强党建意识,积极运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党建工作作贡献。市委明确由工商局和社团管理局发挥其行政职能作用,把好关口,通过登记、年检、审照等工作,分别掌握新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的动态情况,为社区等有关方面研究、推进这些组织的党建工作提供协助和支持,并把党建工作与管理、监督、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团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同时还发挥工青妇和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各种社会团体中的党组织在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格局。做到凡是有党员的新经济组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党组织或联合党组织,对暂无党员的新经济组织,通过工青妇和社会中介机构组织中的党员,加强与这些企业的联系,帮助这些企业开展党的工作。我们在成立市社团管理局和充实各区、县社团管理力量的基础上,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强对各类社团组织的管理。要求做到已经登记注册的市级社团组织,包括有条件的区县级社团都要建立党组织,新登记并经管理机构核准的各类社会团体,要求在筹备过程中同步建立党的组织;要求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有条件的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不具备的,按照地域相邻或行业归口的原则,明确分工联络的党组织。二是改进工作方式,实行工作重心下移。街道党工委以服务基层、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第一目标,领导方式从纵向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协调、指导、服务的方式转变;活动方式从过去的以条为主、条块分割向条块结合的网络化方向转变;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对社区单位党组织的考核方式从过去以自上而下为主的垂直考核转变为以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考评,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的考评体系。通过发挥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社区综合治理协调委员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等协调组织的作用,形成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合力。我们还要求工青妇等群众组织要积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改变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改进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建立党员积极参加社区社团党建工作的制度。通过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等措施,鼓励在职党员和社区内的党员一起为社区建设、管理和党的工作作出贡献。我们要求每一个党员增强党的观念,在单位、社区中都要自觉履行党员义务,认识到我们从事某项职业,有上下班,有离退休,但是作为党员,投身党的建设,这没有上下班,没有离退休;要求各类社团组织中的共产党员在社会角色多样化的同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通过自身的行动把党组织的意图带到社团组织中去,发挥政治骨干作用,使所在社团依法开展活动,确保党对社团的政治领导,使各类社会团体成为在新形势下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把社会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改革和经济发展,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民主和法制的完善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总之,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上海的社区党建工作的范围由局限于抓所属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党支部逐步向社区所有单位的基层党组织拓展;党建工作的内容,由侧重于抓党务工作,逐步向组织、协调、推进社区全局性工作拓展;党建工作的对象,党员队伍的管理,由主要抓居民区中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逐步向发挥居住和工作在社区内的所有党员的作用拓展,社团党建也步入新的发展轨道。
三、社区党建和社团党建中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
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团党建,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在这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实践中仍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比如,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新经济组织快速增加,及时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增强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已经客观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但是目前对这些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地位、作用等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我们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就是要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监督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文明经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个定位是否确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再比如,进入新经济组织的人员日益增多,特别是一些科技型小企业,其中有不少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发展工作上,我们如何把握新经济组织中持股者的党员发展标准,还需继续探索。
还比如,随着社团组织的大量涌现,以及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党员在单位工作和在社区和社团组织活动中多重角色的转换,使过去单纯靠单位党组织来教育管理党员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党员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趋势。为此我们提出了党员在单位和社区或社团组织中过双重组织生活的要求,这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但目前主要依靠党员的自觉性,尚缺乏制度上的约束。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如果我们党的建设和工作跟不上新的形势,适应不了新的变化,就不可能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如果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实际上是放弃党的领导;如果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方式、老调调,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我们要立足当前实际,大力推进党建工作的创新。基层党建中已经出现并还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扎扎实实推进社区和社团党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标签:党建论文; 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政治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党工委论文; 时政论文; 社区建设论文; 党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