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在城市中,生态河道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通过对于河道的治理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更好地为居民的生活服务,是社会对河道治理工作的更高的标准。
关键词:河道治理;城市防洪;景观生态设计;自然形态
引言
目前来说,河道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管理模式不完善等。传统河道整治管理工作中,采取的模式单一,注重防洪忽略了河道其他职能。除此之外,河道建设期间对质量的把控不足。很多河道虽然进行了加固处理,不过长时间使用河道污染问题和淤泥情况较为严重,各个河道之间无法串通,所以治理效果不佳。对于上述问题,必须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生态河道治理的模式及方法。
1生态河道概述
生态河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拥有极其丰富的物种,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物种通过复杂的生物链实现能量的传递与交换,保证河道的动态平衡。从内外部的角度来看,河流与外部关系也极其密切,外部的降雨、降雪等为河流注入新鲜血液,及时补充河流水资源,保证河流水源的稳定。同时,河流水源也被外界所用,比如人类。因此,河流与外界也密不可分,两者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动态平衡。
2生态河道治理的模式及方法运用现状
从生态河道治理的模式及方法的运用实际来说,各种模式和方法的运用,获得了不错的效果,有效提升了河道的生态性。不过部分生态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还存在着不足需要加以完善。开展生态河道治理工作,必须要做好陆域控制线的把控,在此线内完成治理工作,确保河道防洪功能和排洪功能外,还要保证河道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好人工修复工作,实现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形成良好的河道生态系统。开展生态河道治理工作,要综合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确保治理的效果。在具体实践中要精准识别河道天然资产,做好河道生态秩序的把控。结合河道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开展生态河道治理,要始终坚持协调性原则和自然性原则等的把控。制定生态河道治理方案时,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①经过修复的河道,要能够实现河道的各项功能。②生态河道治理中设计的亲水活动,必须要做好安全性的把控。在设计的过程中做好严格把控,同时要注重河道生态景观的相关需求。③积极利用河道周围的自然景观等,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等,保证生态河道治理的效果和效益,发挥河道的功能作用,改善河道的生态性。
3 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方法的应用控制策略
3.1河道治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河道的治理也一样,要有规范、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河道的生态治理步入正轨,真正地将生态理念落实到河道治理过程中。目前,我国已出台很多法律法规保障河道的生态治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
3.2重视对于河道生态系统资源的开发
在对于生态环境的开发方面,应该充分的发挥出河道自身拥有的景观生态的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对于河流原有生态的保护,切不可以牺牲河流为代价进行生态景观的建设。因此对于河道的整治在重视其相关资源的开发方面,还应该加大对于其资源多样性的重视,使得河道周围的生态系统得以稳固。
3.3 恢复退化河岸带
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建设的生态河道,其中恢复退化河岸带为主要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河岸带的作用来说,其具备地下水存储功能,能够为野生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不错的栖息地。河岸带区域生物群体的构筑效应明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恢复退化河岸带,主要涉及到生物群体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恢复等。在具体建设中要做好严格把控,确保河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河道建设效果。贵阳市麦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为例,河道整治长度为5.3km,呈现“S”字形,是白云区内最大的河流,河口宽度25~35m,河底标高参数为1238.10~1253.35。从功能定位角度来说,此河道除了具备防洪排涝功能外,后期城市发展中还应凸显景观生态及调蓄功能等。现结合此生态河道治理项目,进行如下分析:(1)平面布置。基于原河道的规划规模,坚持保留原有河道的原则,通过适当调整河道的岸线,利用宽窄变化来丰富流态。目前来说,河道两岸现有林地和林带遵循“少砍树”的原则,进行河道治理,同时适当点缀乔木。保留具有一定年限的沈官桥,对其进行修复,点缀文化特色。(2)断面设计。此次生态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河道断面选择的是梯形断面与复式断面,设置亲水平台。结合河道的具体情况,对有条件的河段使用不对称断面,局部建设浅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供动植物生存。(3)护岸结构。此次生态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对商学院已建护岸进行修复和利用,同时提升生态效果,达到治理的要求。利用现有的挡墙护岸结构,同时墙前增设水生植物平台、墙体后种植悬垂类植物的方式,增强护岸结构的生态性,实现对河道的美化。对没有建设护岸的河道段,建设蜂巢约束系统护坡+水生植物平台结构护坡,发挥植物护坡的作用,增强河道的生态性。
3.4关注重点生态系统的发展
河道的整治工作,对于整个城市景观生态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河道不仅能够建设一个具有活性的城市生态,同时还能够为河流的周围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一定的水分来源。河流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废水与废气的净化提供一定的帮助,促进城市生态水平的提高。
3.5其他生态河道建设
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除了采取上述模式和方法外,还运用流路建设以及河床建设等方法。其中,为保证生态河道治理的效果,在进行流路的建设时,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做好深浅的把控,既要建设浅滩,也要建设深潭。无论是干旱季节,还是水量很大的季节,或者河流枯水期与丰水期,都必须要确保河道流路保持顺畅。一般来说,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植石治理法的应用较为常见。运用此方法进行治理,可有效改善枯水期河道淤积的情况,同时能够建设良好的河床,为水生植物的生存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营造水下紊流,来给水下生物供氧,确保好氧微生物能够正常生长以及繁殖。水质修复方法的运用,能够增强生态河道治理的效果,不过需要做好空间设计和治理方法的选择。在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时,要结合植物的属性以及生长情况等,了解水面的变化,在周围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增强河道的生态能力,比如吸收能力。除此之外,进行水面布置时,必须要从航运以及泄洪等方面入手,做好综合分析再进行布置。一般来说,水质修复工作中多运用外源生态消减技术以及水体复氧技术等。具体选择时,要结合河道景观以及河道空间布置等进行综合分析,确保生态河道治理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代发展到今天,现代的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对于生态景观的建设。因此对于河道的整治工程在控制河道污染及保障行洪安全的情况下,还应该使其符合生态景观建设的要求,使得河道以及其周围的植被能够与整个城市的生态景观相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心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邱云健,杨慧玲.关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生态河道整治的思考[J].四川水利,2018,39(01):74-77.
[2]薛飞.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1):146-148.
[3]李云冉.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浅析[J].南方农业,2018,12(02):125-126.
[4]王鹏,张高旗,陈丽刚.再生节能型护坡在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01):179-181.
论文作者:张博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河流论文; 治理工作论文; 护岸论文; 城市论文; 方法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