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向东[1]2002年在《美国伟大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及其悲剧思想》文中指出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现代悲剧之父”一生共创作了50余部戏剧。他借鉴古希腊悲剧优秀成果,把他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蕴含在悲剧人物的心灵世界中,通过丰富细腻的心理变化及其人物命运的彼此交融,全面地再现了他当时美国人的精神文化及传统道德的危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命运的永恒悲剧。本文拟通过《悲悼》及其他几部奥尼尔的主要作品来分析其悲剧思想的特点及形成基础。
卫岭[2]2008年在《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文中研究说明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20世纪美国戏剧的完美典范。他影响了其后一大批美国戏剧家和海外剧作家。奥尼尔是人生意义的执着探索者,他的悲剧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它们超越了时空,对每个时代的人都具有启迪意义。近一个世纪以来,奥尼尔研究经久不衰。中外奥尼尔批评各显特色,多姿多彩。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奥尼尔百年诞辰的到来,奥尼尔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国际奥尼尔协会举行了空前的横跨东西的系列纪念活动。但是,综观国内近二十年的奥尼尔研究,笔者发现重复研究较多,富有新意和突破性的成果少;对单部作品的分析解读多,整体研究少。因此,本文从奥尼尔的创伤记忆这一视角对他的悲剧创作展开整体研究。经过大量阅读和论证,试图从创伤记忆与奥尼尔悲剧创作的关联出发,对奥尼尔创伤记忆的产生、创伤记忆对奥尼尔悲剧观的影响、创伤记忆与奥尼尔主要作品的深层关系、创伤记忆与奥尼尔悲剧意象以及悲剧美学特征的关联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论文共分七个部分:导论概述了奥尼尔的生平、戏剧创作和艺术成就、国内外奥尼尔研究状况、本文研究视角、创新点及意义及其全文概要。第一章论述了创伤的定义、特征及其影响,以及奥尼尔非同寻常的身世和人生经历与他的戏剧创作的或隐或显的关系。第二章从创伤记忆的视角出发探讨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其心理演变以及创作过程的关系。通过对于各个时期的作品的主题内容、戏剧风格的概要梳理,将创伤与奥尼尔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作家的心理状况、思想脉络与情感走向展现出来,为深入分析剧作家的作品做了铺垫。虽然创伤记忆与奥尼尔的创作始终相随相伴,然而,不同阶段烙有各自鲜明的特点,经历了内心与家人激烈冲突的早期阶段,仍然激烈但渴望和解的中期阶段,再到终于实现了和解而求得了心灵平静的晚期阶段。第叁章“奥尼尔创伤记忆的典型文本解读”包括了明确受到创伤记忆影响的作品,也包括了受创伤记忆不太明确的作品,对它们同时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创伤记忆对于奥尼尔影响的程度、影响的明确性与深潜性,从而确认创伤记忆始终是奥尼尔的最基本的创作动力之一。第四章选择了几组与奥尼尔的创伤记忆有关的意象,探讨奥尼尔意象生成的原因及其意象所体现的思想意义与艺术的功能,以此探索奥尼尔通过意象所实现的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心理的目的以及剧作家由这样的意象创造所体现的独特的精神状态。第五章“奥尼尔悲剧的思想与艺术特征”梳理、归纳了奥尼尔所受到的西方悲剧传统和各种思想资源对他所产生的影响,论述了奥尼尔悲剧与众不同的悲剧主题、体现生命价值的悲剧性格、丰富多彩的心理表现手法叁大艺术特征,旨在说明创伤记忆是如何影响了作家的审美观照与艺术表现。本文的结语部分对于论文的理论基础作了简要的说明,旨在通过创伤记忆这一视角的切入,更好地了解作家和作品,给奥尼尔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并促使其进一步向纵深拓展。
温年芳[3]2012年在《系统中的戏剧翻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翻译研究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整体的翻译研究已经跨越了以往规约性的研究后,国内的戏剧翻译研究仍主要局限于规约性的研究视角。因此,本研究拟将1977-2010年的英美戏剧汉译视作翻译文学的一个子系统,以多元系统论和文学操控论为主要理论框架,引入系统中的戏剧翻译这一视角,考察这一时期的英美戏剧汉译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哪些操控和改写以确保其译介的合法性,它对译入语文化又产生何种建构作用,并考察该阶段英美戏剧汉译剧库的变化、剧库地位的异同、并尝试解释其异同。全文分为五章。绪论部分交待论文的选题定位、选题理据、理论基础、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回顾了已有的戏剧翻译研究成果和局限:研究者以语言学、语用学、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解构翻译理论和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等为理论依据,围绕“可表演性”(“performability”)、“上口性”(“speakability”)、“动作文本或潜台词”(“subtext”)和“戏剧翻译策略”进行探讨;这反映出国内目前戏剧翻译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主要有两点:一是已有的研究以规约性戏剧翻译研究为主,二是1977-2010年英美戏剧汉译史研究的缺失。第二章介绍了1949-2010年的英美戏剧汉译概况,以初步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英美戏剧汉译全貌。第叁章着眼于1977-1989年的英美戏剧汉译,分析它们如何被操控和改写以适应译入语社会、剧作家剧库地位的不同及原因、以及它们对本土戏剧的建构作用。第四章对1990-1997年的英美戏剧汉译数量陡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其赞助体系的变化、其原因、其表现及其对英美戏剧汉译子系统的影响。第五章对1998-2010年的英美戏剧汉译子系统所受的操控及翻译选材的经典化和多元化进行分析。结语总结了本研究的发现及已有戏剧翻译研究的不足,指出系统视角对戏剧翻译研究的必要性,戏剧翻译史也是一部操控史和改写史,英美戏剧汉译所受的操控和改写,比规约性的研究更能影响英美戏剧汉译子系统的全貌。
杨挺[4]2007年在《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国内外奥尼尔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美学、比较诗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探讨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的特质,表现主义戏剧观产生的基础和根源。本文将研究范围由目前国内学界常见的对奥尼尔某个文本的剖析和对奥尼尔研究中的某个问题的探讨扩大剑对奥尼尔整个表现主义戏剧和戏剧观的全面解读,试图立足于具体的作品分析,但又超越具体的作品分析,而上升到美学和哲学分析的高度,从而为国内奥尼尔研究、表现主义戏剧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全文主体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奥尼尔戏剧观形成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政治倾向、宗教信仰、教育背景、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方式,对其他重要因素的分析散见于其他章节。第二章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与表现主义戏剧运动的契合,探讨奥尼尔与德国表现主义在美学和戏剧观方面的契合,并辨析德国表现主义是否对奥尼尔产生过影响。第叁章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形成的文学根源,主要探讨斯特林堡、易卜生和契诃夫对奥尼尔的影响。第四章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形成的思想根源,主要探讨尼采、弗洛伊德主义、叔本华对奥尼尔的影响。第五章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形成的社会根源,主要探讨奥尼尔所处的时代、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他的影响。
王迪[5]2012年在《尤金·奥尼尔晚期现实主义戏剧的现代主义特征研究》文中提出尤金·奥尼尔的创作分为早中晚叁个时期,晚期是奥尼尔创作的成熟与高峰期。这个时期他似乎放弃了中期对现代主义创作投以的热情,重新转向了早期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出了六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佳作。然而,这些看似写实的剧作,与前期的或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有很大的不同,无论从戏剧主题的表现上,还是叙事方式和创作手法上都更为深刻和成熟,而这种深刻和成熟正是其剧作中无处不在的现代主义特征的体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戏剧主题、叙事方式、创作手法、艺术思想四个方面对奥尼尔晚期六部戏剧进行了探析,意在通过分析其现代主义特征,揭示这些晚期剧作之所以散发永久魅力的原因。除绪论和结语部分,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奥尼尔晚期现实主义戏剧以及研究概况,并运用现实主义理论说明了晚期戏剧被称为“现实主义戏剧”的原因。第一部分详细分析了晚期现实主义戏剧表现出来的信仰危机和异化两个现代主义主题,通过对剧中主人公们这些精神危机的研究,揭示现代人身处现代世界的无助和无奈,以及奥尼尔对“新上帝”追寻的彻底失败。第二部分通过对晚期现实主义戏剧中所使用的现代主义叙事方式的分析,即故事情节的淡化、戏剧语言的诗化、环境描写的意象化,揭示其晚期现实主义戏剧与早期剧作的区别和作者高超的故事架构能力。第叁部分探讨了晚期现实主义戏剧中所使用的象征主义和内心独白两种现代主义写作技巧,说明其不仅是早中期剧作写作技巧的延续和深化,更是晚期剧作之所以魅力无穷的原因之一。第四部分结合奥尼尔的生平经历及其剧作,详细分析了晚期现实主义戏剧中所表现出来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现代主义思想,揭示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思想赋予其晚期剧作的震撼力。结语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奥尼尔晚期剧作之所以散发恒久魅力的原因就在于其表层现实主义和深层现代主义的双重结合,正是这样,晚期剧作才被认为是其“不可攀登”的高峰。
乔丽[6]2008年在《现代人类的新神话》文中研究指明尤金·奥尼尔是二十世纪一位伟大的美国戏剧家,是美国戏剧的集大成者,美国戏剧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开启了美国戏剧的一代新风。奥尼尔的戏剧创作深受古希腊和圣经神话的影响,他将与远古的神话和传说相对应的现代生活题材进行了移位和置换变形,用现代的道德和心理学方面的原因来挖掘现代人悲剧的根源。古希腊和圣经神话中那股笼罩在普通人上空的冥冥之中由神和上帝掌控的命运,在奥尼尔的剧作中演绎为生活背后一股不可知的推动力,正是这样的创作感觉使奥尼尔笔下的人物上演了现代人类的新神话。二十世纪是神话大放异彩的时代,奥尼尔与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一样都采用了神话的方式来创作,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奥尼尔的戏剧作品中变形置换的神话原型。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学派的代表弗莱认为原型可以是主题、情节、人物和意象,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对奥尼尔戏剧中希腊神话和圣经神话进行了具体剖析。第一章,对奥尼尔戏剧的神话特质及原型批评理论作了介绍。第二章,奥尼尔戏剧的主题原型。分别分析了复仇主题、追寻主题和救赎主题。复仇主题是以希腊神话“阿特柔斯家族的诅咒”为原型,展示了新英格兰地区清教徒家族中的爱恨仇杀,抨击了在清教主义的压抑下人们扭曲的情欲。追寻主题是以奥德修斯德海上游历和寻找圣杯的神话为原型的,置换出现代荒原上迷惘和困惑的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自我身份的苦苦寻觅而不得悲愤。现代信仰的普遍失落,曾经引导人们走向永生的上帝却不停的向人们布道死亡求得解脱,救赎原型表达了奥尼尔对上帝救世的彻底否定。第叁章,奥尼尔戏剧的情节原型。恋父和恋母的乱伦情节是“俄底浦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为原型的神话位移,文章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概念分析了此种现象形成的社会因素和人性因素。主母反告的情节是希腊神话中的继母费德尔与王子希波吕托斯的爱情纠葛的翻版。时空转移,现在社会中,造成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却是清教主义扭曲的占有欲望。最后晚餐的情节以圣经中两次宴会为原型,传达出奥尼尔悲观主义的信仰态度。第四章,奥尼尔戏剧的人物原型。分析了由费德尔和美狄亚相结合的现代女性爱碧的悲剧爱情,而凯伯特是以严厉的圣经旧约中的上帝为原型的,奥尼尔表达了物欲和情欲冲突下的人性的毁灭。奥尼尔剧中不和的夫妻是以希腊神话阿伽门农和妻子克吕泰默斯特拉为原型的集合。奥尼尔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是地母和圣母原型的完美组合,乔茜正是这样的代表。第五章,奥尼尔戏剧的意象原型,以弗莱神话理论为根据,意象原型分为神启意象和魔幻意象,本文分析了奥尼尔戏剧中的海岛意象、大海意象和牢笼意象。奥尼尔剧作中神话的再现,使得运用神话原型批评分析他的作品成为了可能。通过这些原型的置换和移位,他为我们描述出二十世纪西方精神荒原上人们的困惑和追求。
马丹丹[7]2012年在《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黑人形象》文中研究指明《琼斯皇》和《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是尤金·奥尼尔戏剧创作中期引起重大反响的两部表现主义剧作,尤金·奥尼尔在剧中塑造了极具代表性的黑人形象。本文对这两部剧作进行详细地文本解读,追本溯源;着重探讨黑人形象的自我身份问题,深入剖析黑人形象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具体分析尤金·奥尼尔为塑造出独具艺术魅力的黑人形象所运用的表现主义戏剧手法;对比尤金·奥尼尔与同时代其他美国剧作家的黑人题材戏剧,探讨尤金·奥尼尔戏剧中黑人形象塑造的实质,阐释尤金·奥尼尔对黑人问题的关注。本文从黑人形象这一新的视角着手,宏观上探究其戏剧创作思想,微观上分析其戏剧表现手法,丰富了对尤金·奥尼尔戏剧创作的研究。
吴卫民[8]2005年在《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学意义》文中研究表明中、美戏剧交流的历史,开始很早。从19 世纪50 年代起,断断续续,曲曲折折,冷冷热热,一直持续到现在。一方面,其中自然状态下的交流、受社会经济原因干扰下的交流,意识形态冲突和政治需要影响下的交流,在中美戏剧交流过程中都发生过。因为这种情形,使中、美戏剧文化交流显现出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普遍特点;另一方面,中国和美国在戏剧交流中缔结的文化关系,其实又在一定情况下象征着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关系,这种关系的历史缔结与现实情形表征为文化关系,其实折射着世界政治经济的秩序结构和变化现状。这些,恰恰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本课题论文梳理史实的表层价值下面的深层意义之价值所在。既不就事论事地讨论历史事件,又不一般地去研究文化问题,本书是以文化生存、发展、繁荣和传播的逻辑来梳理考察中、美戏剧文化交流的特征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学意义的。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民族文化多元共存、个性互异的需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时候,这个话题尤其有意义。既有文化交流的现实指导意义,又有文化学研究的个案分析的理论意义。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启发,对今天民族国家保持正确的交流姿态、坚定的价值信守和鲜明的文化个性,都十分必要。在过去资本主义扩张、殖民时代的“西方中心主义”交流框架中,在当代帝国主义霸权、专横时代的“美国价值普适原则”的对话语境下,国际情况发生了诸多变化。尽管,摆脱帝国主义殖民强权的民族国家增多了,表面上联合国作为世界组织可以处理国际事务。但是,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关键是与国家利益连在一起的国际话语权与世界秩序规则的问题。谁发言?谁制订?谁掌控?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对东方的强势话语、强权政治与核心价值的自诩姿态与蛮横行为,没有更大的实质性的改变,美国在世界任何地区伸手都可以无视联合国宪章,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人们觉察较少而且尤其令人忧心地存在得十分普遍的事情是,历史上被殖民国家人民在长期的殖民政治、殖民教育、殖民文化、殖民经济的影响下,产生了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后殖民心态”——那就是民族的文化自卑与价值自弃,习惯性地接受西方文化对自己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改变甚至置换。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变殖民者文化侵略的“他虐”为被殖民者文化变节的“自虐”。这应该是我们时代讨论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共存性、民族个性应该首先认真探讨并明晰省思的问题。中、美戏剧交流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些生动典型的细节,就提供了这种具有启悟思考意义的现成例子。旧中国的志士仁人提出,要建设“少年的中国”,要与有她相匹配的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文化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相关
张岩[9]2002年在《论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文中指出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美国现代悲剧的奠基人。他以哲人的敏锐关注人类生存的苦难和精神困境,痛感人类精神的荒芜和人体生命灵魂的迷失而焦虑地发出呐喊。他的悲剧中阴森的气氛,人物不幸的命运以及最终毁灭的结局,使他的悲剧呈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剧作中的悲剧人物在信仰断裂、精神荒芜的世界中,虽遭受幻灭与绝望而上下求索,虽遭毁灭与死亡而不断的抗争,使剧作具有了古希腊悲剧崇高的美学意识。因而,苦难意识、幻灭意识、死亡意识、虚无意识及崇高意识是奥尼尔悲剧意识的核心内容。本文试从奥尼尔悲剧意识的形成、悲剧主题以及悲剧意义的美学价值的角度分析奥尼尔悲剧的意识。 (一)奥尼尔悲剧意识的形成 奥尼尔的悲剧,植根于信仰断裂的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现实,继承了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悲剧的伟大传统,同时又汲取了西方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的精神营养,因而,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的交叉与融合共同促成了奥尼尔悲剧意识的形成,而个人与家庭的悲剧则是促成奥尼尔悲剧意识的内在基因。 1、信仰的断裂:形成奥尼尔悲剧意识的现实文化语境。“上帝死了”,信仰断裂乃是时代的精神困境,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工业主义、科技主义、商业主义对人的异化,清教文化对正常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以及爱尔兰文化同美国文化、白人文化同黑人文化的冲突与对立,共同构成了奥尼尔悲剧意识形成的社会现实文化语境。 2、传统的影响:继承西方悲剧的伟大传统。古希腊命运悲剧所表达的不息奋进、顽强拼搏的崇高意识,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对人的内心宇宙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展示,对奥尼尔悲剧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整合与建构:汲取西方现代意识的精神营养。以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学说,尼采的强力意志、酒神精神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哲学,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心理学,对臭尼尔的悲剧意识 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使臭尼尔的悲剧意识打上了现代意识的印记。 4、人生的磨难:悲剧意识形成的内在基因。个人和家庭的悲剧对奥尼尔悲剧 气质的影响是促使臭尼尔悲剧意识形成的内在基因,他的悲剧意识体现在他的悲剧 性感悟和悲剧思想之中。 (二)“人与上帝的关系”:从悲剧主题分析臭尼尔的悲剧意识 臭尼尔的悲剧在于得出哲学上的结论。奥尼尔的剧作只关心“人与上帝的关 系”,“人与上帝的关系”是奥尼尔悲剧的主题,同时,又是贯穿悲剧意识的核心内 容。 l、人与自身本能情欲的冲突。邪恶的情欲作为一种诀定命运的力量导致人类 的仇杀与死亡,而促使人物行动的深层动因是深藏于内心的“情结”,包括俄狄蒲 斯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人的本能情欲成为统治人自身的上帝,人与自我本能情 欲的冲突是奥尼尔的悲剧主题之一。 2、人与机器上帝、物质上帝的对立与冲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机器成为一 种诀定现代人命运的新的上帝,将人异化为非人;情与物的对立,导致人性的丧失 以及对物欲的追逐。探讨人与物的对立与冲突是奥尼尔悲剧的又一主题。 3、人与清教上帝的冲突。“上帝死了”即传统基督教意义上的上帝死了,清教 主义取代传统的基督教上帝而成为统治人的新的上帝。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与扭 曲表达了清教上帝与人的对立的主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欲望本能、科技文明、物质金钱、清教伦理都成为统 治人的“上帝”,成为控制人的命运的终极力量,在人与上帝的冲突中,结局往往 遭到失败或自我毁灭的悲剧,但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斗争和努力,显示了人的 伟大。 (叁)悲剧意识的美学价值 1、象征意象:悲剧意识的美学载体 奥尼尔的悲剧有两大主导意象,即陷阶和牢笼,现实生活中的世界像一个巨大 > 的牢笼,人类追求着的理想都是陷阶,任何逃离生活追求理想的企图和行动注定带 来痛苦与毁灭。 2、雕塑英雄:祟高美学的现代回响 奥尼尔的悲剧中,雕塑了一系列现代英雄,他们在追求无希望中的希望的努力 中,虽遭失败而不断追求,虽遭死亡而不断抗争,从而使悲剧具有了古希腊悲剧崇 高的美学价值。 3、幸福之岛:通向虚无的美学建构 既然现实社会是牢笼,理想是陷阶,人类的追求和抗争只能导致自我的毁灭和 死亡的悲剧。
杜莉莉[10]2018年在《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文中提出尤金·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剧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戏剧家。他的创作生涯可以分为早中晚叁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名作问世。在这些作品中,他塑造了数位个性鲜明、气质独特的女性形象。随着奥尼尔的创作成熟,他笔下的女性愈加重要,推动剧情发展,对其自身和其他的人物的命运产生影响。奥尼尔作为一位男性作家,他特有的视角在对女性形象塑造上有独特的一面。本文将从奥尼尔的代表作品出发,置身于时代和女性运动的背景中,通过对不同时期作品的分析,找寻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共性和个性。从编剧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作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奥尼尔笔下女性形象的诞生,既受到她们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也伴随着社会文化的作用。她们形象鲜活、立体,在生活、其他文学作品以及心理模型中都能找到她们的原型。通过分析男性、女性的生理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探究奥尼尔人物形象塑造的性别差异。并且将与他风格相近、时代相接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寻觅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异同。
参考文献:
[1]. 美国伟大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及其悲剧思想[D]. 宋向东. 黑龙江大学. 2002
[2]. 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悲剧创作[D]. 卫岭. 苏州大学. 2008
[3]. 系统中的戏剧翻译[D]. 温年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4]. 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 杨挺. 暨南大学. 2007
[5]. 尤金·奥尼尔晚期现实主义戏剧的现代主义特征研究[D]. 王迪. 兰州大学. 2012
[6]. 现代人类的新神话[D]. 乔丽. 陕西师范大学. 2008
[7]. 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黑人形象[D]. 马丹丹. 黑龙江大学. 2012
[8]. 中美戏剧交流的文化学意义[D]. 吴卫民. 上海戏剧学院. 2005
[9]. 论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D]. 张岩. 山东师范大学. 2002
[10]. 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 杜莉莉. 上海戏剧学院. 2018
标签:世界文学论文; 戏剧论文; 表现主义论文; 现代主义论文; 艺术论文; 文化冲突论文; 文化论文; 人物分析论文; 尤金·奥尼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