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运用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英语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其有效性是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使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使学生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尽管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受学生欢迎,且效果显著,但有时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教学成效与实际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这成了许多教师的心头之痛。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更是迫在眉睫。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达成英语教学的有效呢?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换句话说,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是有效教学。
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有效课堂的达成与一定的教学策略是分不开的。英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策略有其独特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是:“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判断一堂课的教学有效性主要看其是否达成传授者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判断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运用。
二、有效教学策略运用与思考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新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是感想颇多,想法颇多。下面笔者将着重谈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
1.策略之一:“以学定教”,要有课程资源开发整合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等。对教材使用的建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如在教学NSEFC Book 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中的阅读材料“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时,由于阅读材料的体裁,既可以说是科技小品,也可以说是人物传记,既有人物描写又结合农业知识,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偏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且趣味性欠缺。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上狠下工夫,尽量使袁隆平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导入部分采用competition的形式,像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一样,对不同行业的一些人进行描述。学生情绪激昂,热情高涨,为本堂课的顺利进行开了一个好头,而且非常自然地引出Pione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为下面的阅读做好了铺垫。这样显得引课简洁、明了且切题。
对阅读教学的处理,笔者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title-reading,skimming,scanning,careeful reading,对文章进行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梳理与挖掘,对袁隆平也由外到内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即从外表、爱好、贡献到他的品质的教学,引出了对袁隆平一生最真实写照的经典句子:The rice field is his stage forever.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语用能力的同时也受到品德教育,揭示了成功离不开勤奋、努力才能走向成就的真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调动他们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还要联系社会生活经验以及跨越语言的文化差异。然而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因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及社会阅历的贫乏,对语言材料所涉及的社会背景知识了解不够。除此之外,由于英语文化与本族语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存在障碍,很难顺利进行。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文化及背景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延伸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也有利于对学生渗透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一般可在阅读前完成。例如在教学“A Garden of Poems”时,向学生介绍英语诗歌特点和汉语诗歌的差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英语诗歌。又如在教学“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搜寻有关Nelson Mandela的生平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伟人的事迹、他的领导才能和他为了黑人的权利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以及为了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所做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在教学“Music”时,教师着重介绍different types of music,如classical music,country music,jazz,Rock & Roll,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乐理知识,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在教学“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这一剧本时,介绍该剧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阶级矛盾冲突,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剧本,欣赏剧本。这些延伸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养成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意识与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
综观不同版本的高中教材,文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小说、剧本、科幻故事、人物传记,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题材设计不同的延伸任务,既可以是想象性的延伸,也可以是批判性的延伸,还可以是情感性的延伸等等。
【思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置的课程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综合素质目标。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这种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的教学途径之一。但由于诸多原因,课程标准的要求难以达成。此外,由于高中教材的基础性,难以面面俱到,因此需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及重组,以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
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教材不再是“圣经”,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利用教材,而不是静止地和绝对地看待课文。课本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量力而行,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只有以学生为本,灵活处理教材,才能真正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策略之二:“以学施教”,要有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换句话说,课堂是互动的、灵活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根据学生实际来实施英语课堂教学。
例如在处理SEFC Book 3 Unit 9中Integrating Skills部分的阅读材料“The Little Mould That Could”时,根据文章的题材和特点,笔者认为,教学该部分内容从标题入手更妥帖。因此,教师让学生着重思考“What could the little mould do?”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容易地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设计紧抓文章的主题,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搭建了平台。在此基础上,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归纳能力,笔者适时地运用了拓展教学,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If you are the writer,what titles will you give to the reading?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给出了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题目:A great person,Penicillin,Discovery by chance,The little thing,Sir Alexander Fleming,Perseverance等等。根据学生给出的题目,教师又顺水推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Why do you give this title? Can you give your supporting ideas?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思维活跃,既训练了他们的口语,更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思考】 通过这堂课,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了发展。教师激发了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撷取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碰撞,产生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课堂的教学过程不再是静止的、呆板的和一成不变的。决定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的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任务有明确的目的;(2)任务有真实的意义:(3)任务应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等过程;(4)学生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英语;(5)学生应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6)完成任务后一般应有一个具体的成果。
3.策略之三:“以学评教”,要有以人为本的根本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评价英语课堂的有效与否要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得到进步与发展。例如,一堂题为“Art and Architecture”公开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Pre-task:Preparation
教师以与学生讨论“What kind of house do you live in?”引入教学,进而让同桌学生讨论“What do you prefer to live in,an apartment or a Siheyuan?”再从学生的答案过渡到学生讨论:“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le-task:Activity
(1)话题讨论
教师呈现一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If you were free to design your own house,what would your house look like?
What materials would you use?
Explain why you made certain choices about your dream house.
让小组长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设计和理由。
(2)图片讨论
教师呈现一组图片,如现代家具和传统家具,让同桌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讨论组编对话。
Do you prefer a classical table or a modem table? Why?
Do you like its color,style or material? Why?
(3)想象讨论
教师呈现一张空房子的图片,并问学生:“Now imagine that you are moving into a new house,but you need to buy some furniture.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 and why do you prefer them?”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挑选小组向全班呈现其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适时的评价。
Post-task:Production
完成上述讨论活动后。让学生分组延伸讨论中西建筑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Which do you prefer,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r western architecture?
What materials were used i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How about in modern architecture?
这堂课给我的启示是:教师为达到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在任务设计时,通过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课堂自主讨论的机会,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可以克服教师单调枯燥地讲解知识、将知识强加于人的弊端,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让中等生得到锻炼,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a.促进师生及同学间的双向交流
讨论式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开展讨论式教学可以丰富自己的认识,集思广益,开阔视野,形成新思路,使模糊认识变得明晰;同时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
b.注重培养团队精神
小组讨论是现代开放教育中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话题要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他们密切合作,紧密配合,有助于形成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这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它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思考】 黛安·蒙哥马利基于对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提出了认知教学即“积极的认知干预”原则。它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
(1)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
(2)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3)教师应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和做出解答,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尊重个体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的培养和英语课堂的根本转变。
总之,新理念呼唤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