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石墨矿成矿规律总结论文_于江涛

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查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密林石墨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块东北侧。该区构造较复杂,文章总结了该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

关键词:密林石墨;成矿条件;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佳木斯地块(Ⅰ-5)东北段,兴东变质基底岩(Ⅰ-5-1)东北缘,宝清—密山路缘裂谷(Ⅰ-5-2)西北部,处于佳木斯(地块)Au-Fe-W-石墨-矽线石-磷-萤石成矿亚带(Ⅲ-53-1)东北部,老柞山Au矿采区(Ⅲ-53-1-6)南缘;工作区经历了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形成演化阶段(下元古界)和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中生-新生界),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区域地层较发育。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Pt1dp),中生界白垩系城子河组(K1c)、穆棱组(K1m)、东山组((K1dn))、猴石沟组(K1h)、松木河组(K2sn)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船底山组(βN2c)、第四系现代河床低漫滩组(Qh)。

侵入岩比较发育,在区域中部和北部大面积出露。主要为晚元古界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晚元古界基性-超基性岩岩组及脉岩、古生界花岗岩组。

2、矿区地质及成矿条件分析

工作区内地层除第四系外,主要为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Pt1dp)和白垩系松木河组(K2sn),大盘道组是一套以中深度区域变质为主的、混合岩化作用比较强烈的变质岩系地层。区内的石墨矿体均赋存在大盘道组的下段内,该段为工作区的赋矿层位。

区内主要呈面状展布。岩石组合为(含石墨)片麻岩、黑云(石墨)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多层大理岩组。大盘道组下段总厚度>920.50m。该组为工作区的主要含矿地层,所有工业石墨矿体全部分布在该组地层中。东部被上元古界中细粒混合花岗岩侵入。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以热能为主,温度较高,地壳热流值在大范围内均匀分布,属角闪岩相,为中-高温低压变质作用。

侵入岩主要为上元古界的混合花岗岩(γm),其次有二长花岗岩(ηγ)、花岗闪长岩(γδ)、变角闪辉长岩(hν)和闪长玢岩(δμ)。混合花岗岩在工作区内发育,呈岩基状及岩株产出,分布在工作区东部。混合花岗岩形成略晚于矿体,对矿体有轻微的破坏影响。在地表工程点槽及探槽中揭露的接触关系显示,混合花岗岩与大盘道组地层的边缘带界限存在较为明显的冷凝边,由此推测,大盘道组地层与晚元古界侵入岩为侵入接触关系。

工作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地层与矿体基本都呈单斜状产出。工作区西部的片岩型矿床由于受到后期侵入岩的侵入从而导致的矿体的倾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可以明显的看出片岩型矿体的倾角由缓变陡,主要是由于后期脉岩的侵入所导致的。

工作区内上元古界地层属于一套变质程度较深变质岩系。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为主,其次迭加了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其表现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为矿区主要的变质地层及变质侵入岩,而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岩石相对很少。

工作区内区域变质作用以中深级变质作用为主、低级变质变质作用极为局部,中级变质作用最为发育,其表现为除混合岩外各种片岩、片麻岩最为发育,代表中深级变质作用的变粒岩较为发育、而工作区中的片麻岩最为发育,代表低级变质作用的千枚岩很不发育。工作区内矽卡岩化作用(接触变质作用)不强,表现为矽卡岩分布很少,多数分布于深部钻孔中,其原岩多为大理岩。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密林石墨矿矿床赋存在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下段(Pt1dp1)结晶的片麻岩与片岩中。共发育46条矿体,矿体编号依次为1、2、3、4…46号,其中片麻岩类矿床含35层石墨矿层;片岩类矿床含11层石墨矿层,1至35号矿体为片麻岩型矿体,36至46号矿体为片岩型矿体。矿体呈条带状成群出现,分为南北两个矿带,单层矿体呈似层状、层状分布。其上段主要是由于上元古界混合花岗岩的侵入与剥蚀作用影响而缺失,兴东群大盘道组下段(Pt1dp1)以片麻岩类、片岩类及石英岩类为主,为主要含石墨矿带,片麻岩类矿床与片岩类矿床分界标志为大理岩。根据矿区成矿特点将矿区划分为Ⅰ区和Ⅱ区。

Ⅰ区矿体分布在59-51号勘探线之间,共发现7条石墨矿体,该区没有主矿体分布。区内矿体类型均为片麻岩型石墨矿体,矿体编号分别为29、30、31、32、33、34、35号。Ⅰ区矿带主要赋存在大盘道组下段(Pt1dp1)的地层中,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具有向北收拢、向南敞开的特点。矿体走向北北东向,倾向154°-175°,倾角65°-80°。矿体分布紧凑,具有地表附近矿体较陡,深部有逐步变缓的特点。

Ⅱ区矿体分布在19-8号勘探线之间,共发现39条石墨矿体,该区主要矿体共5条,编号为3、6、12、37、42号;其它为次要矿体,次要矿体共34条。区内矿体类型为片麻岩型石墨矿体及片岩型石墨矿体两种。

其中,片麻岩型矿体28条,矿体编号分别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号。片岩型矿体11条,矿体编号分别为36、37、38、39、40、41、42、43、44、45、46号。Ⅱ区矿带主要赋存在大盘道组下段的地层中,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具有向北收拢、向南敞开的特点。矿体走向分别为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倾向280°-339°,倾角50°-80°。局部最小倾角37°,最大倾角89°。矿体间分布紧凑,地表附近矿体较陡,深部逐步变缓的特点。

根据矿区的岩石组合与含矿情况特征,确定矿床赋存在兴东群大盘道组下段(Pt1dp1)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中,含矿层的主要岩性分别为石墨黑云石英片岩、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墨混合岩、含石墨大理岩。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受侵入岩影响(Ⅱ区)矿体由南向北矿体逐渐变陡,倾角50°-80°,局部最小倾角37°,最大倾角89°。石墨矿体间分布紧凑,受构造影响石墨矿体具有近地表倾角较陡,向深部倾角逐步变缓的特点。片岩型石墨矿体具有向北延伸,矿体呈现越厚大,品位相应变低的特点;片麻岩型石墨矿体具有向北部延伸,矿体地表出露不好,深部较发育。

3、结论

通过对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密林石墨矿区地质及矿体特征系统总结,认为该矿区成岩类型属于古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下部含石墨矿化地层。

作者简介:于江涛,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2011年毕业从事地质勘查工作至今。黑龙江省第六地质勘查院工程师(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密林石墨矿详查报告系其项目负责人)。

论文作者:于江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5

标签:;  ;  ;  ;  ;  ;  ;  ;  

密林石墨矿成矿规律总结论文_于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