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论文_陈坤庆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论文_陈坤庆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5115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电力系统是电能进行输送的基础,其安全与否不仅关系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变电运行是电网面向客户送电的最后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送电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和经济生产活动,直接关系着用户对整个电网的评价。因此,如何做好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成为了摆在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眼前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总结出几点在变电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点。

1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按照相关要求确定安全管理的方向

只有确保变电站自身的安全稳定运行,才可以在电能处理过程中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所以首先应该按照变电站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科学的管理目标,对运行过程中关系到的全部步骤制定相应的目标。比如说电力设备操作安全规范、检修时安全事项的处理和技术故障的安全管理规定等,积极完善相关制度,保障变电站各个项目运行过程中都能够严格遵照安全目标进行,避免存在推理目标的管理行为,进而让变电站进行安全考核时能够符合预期目标。

1.2 制定完善可行的特殊状况处理机制

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常常都会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变电站运行时也会因为外部环境或者人为因素而产生不同形式的安全事故。比如说在北方地区,冬季降雪会对电网设备产生较大的影响,常常存在电网崩断或者电杆被压倒的情况,导致变电站不能正常运行;又比如说由于地震、火灾、雷电或者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都会对变电安全运行造成影响。所以,对于类似的特殊情况,变电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完善可行的特殊状况处理机制,当存在特殊安全事故后可以根据这些制度有序执行抢救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变电安全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比如说当电网出现断裂情况之下应第一时间封锁现场、设置好警示牌再进行维修作业,避免不知情人员发生触电危险。

1.3 增强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

电力系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所以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运行安全。如果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或者工作态度不符合要求,必然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2010 年某发电厂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汽轮机安全膜破裂事故,即是因为工作人员错拉开关导致的;而该电厂发生的2 死8 伤安全事故则是由于管理人员的误操作导致的。所以,在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中,必须定期针对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对其展开定期考核,另外还应对各个周期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总结,要求失误人员进行自我检讨,确保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出现同类错误。

2 目前变电运行存在的问题

2.1 操作不规范

作为电力系统变电运行的实际操作者,工作人员担负着重要责任,因此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在具体的工作实际过程中,变电设备一般都较为复杂,使得变电工作变得比较繁琐,这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操作人员从经验出发,为了简便快捷地操作而违反操作规定的情况,并且对于在变电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违章操作、强行操作等情况时有发生,而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误操作,还会危害设备以及人身安全。

2.2 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变电站安全事故多数是由于变电站体制不完善,管理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引起的。首先,在实际变电运行过程中,管理者水平不足,在发现安全隐患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安全隐患处理不及时,导致安全隐患扩大,事故范围扩大化。其次,管理体制形式化,管理制度不合理,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安全责任制度,执证上岗,变电运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再次,变电运行管理水平不足,没有全面完成变电运行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为变电运行工作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最后,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根据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进行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第一的方针变得形式化,为变电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设备维护存在问题

据笔者了解,不少电力企业为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各种手段节约经济成本,在变电运行中运用一些质量不合格且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变电设备,这不仅会造成变电运行的不安全性,还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再者,部分企业对于一些老化、有故障的变电设备也没有进行及时维护和更换,使得设备阻碍变电的安全运行,这些都导致变电设备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最后将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点。为此,在变电设备运行前后,要定期的进行设备的维护,加强对其检测和出厂试验,定期对其性能进行测验,并对损坏及老化的设备做到及时发现并更换,从而保证变电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

3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3.1 提升人员素质

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工作责任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奖惩制度,使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纪律,具备高度责任感,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当中。面对电力系统事故、设备故障等,工作人员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此外,要定期开展模拟事故现场演习,丰富员工的经验,提高他们的应急能力。

3.2 规范管理工作

提高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水平有助于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提高变电运行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①运行方式管理制度化。从制度上规范变电操作行为,根据制度形式。每年做一次制度调整工作,根据上年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切实落实反事故障措施。②加强对变电运行计算方式分析的深度,对同杆架设双回路和母线故障下的运行稳定性进行复核,深入分析联络线跳闸原因,从运行方式上分析计算加强对变电运行安全事故原因的分析力度。③淘汰或者优化存在缺陷的运行方式。④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健全的数据库保存运行资料,提高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3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检查

3.3.1 变电设备的定期维护

变电站要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配备齐全的技术参考资料,按照不同的季节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并对用电系统进行定期的清理、检查和维护。此外,还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保证日常维护工作做到位,提高设备的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3.2 加强对变电设备的评价

根据国家和电力行业的相关规定,电力企业要制订针对设备的评价制度,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同时,加强对评价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立设备的考核机制,科学选择评价指标,提高设备的评价水平,及时处理不合格的设备,维修出现故障的设备。

3.3.3 规范变电设备的操作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使用标准和说明书操作变电设备,并建立详细的维护制度,在使用的同时,做到设备的日常维护。

3.3.4 建立科学的变电设备缺陷记录制度

变电站安全管理人员在检查变电设备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存在缺陷或出现故障,就需要在设备运行记录和设备缺陷记录上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巡检人员处理,待故障消除后才能注销该项记录,操作班组和监控中心的人员要定期统计并分析设备的缺陷记录,并作工作总结,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相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改进和完善设备缺陷的处理措施,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结束语

变电运行的高质量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保证。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还尚有缺陷,系统的变电运行也着实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并就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防范事故的发生,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才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宇,纪伟光.针对变电运行技术的研究[J].神州,2013(28):32.

[2]郭君.保障变电运行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63.

[3]王露岩.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4(11):164.

论文作者:陈坤庆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探讨论文_陈坤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