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大出血应急预案护理措施。方法:择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的10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为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了应急预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92%,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在患者护理效果分析中,观察组护理后的止血时间为4.92±1.03min,对照组护理后止血时间为11.68±1.01min,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产后大出血应急预案护理方案的构建,可以结合产妇生产整个过程进行应急方案的构建,并根据产后大出血的原因进行治疗及护理,护理效果明显,因此,该种应急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应急预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4-0283-02
在产科临床症状分析的过程中,产后出血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通常会发生在胎儿分娩后的24h内,当患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时为产后出血。对于产后大出血而言,其实际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而且,该种症状也属于分娩中较为重要的并发症。在临床中,为了降低这种症状的出现,需要在产妇生产的过程中,构建专业性的应急预案,将产后大出血对产妇的影响降到最低状态,提高护理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中,对产后大出血应急预案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择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的106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为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的护理方法,患者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29.07±1.03)岁,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患者21例、凝血机制障碍27例、胎盘因素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了应急预案护理方法,患者年龄在23~36岁,平均年龄(29.14±1.21)岁,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患者25例、凝血机制障碍20例、胎盘因素8例。患者在一般资料统计中无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用药的同时使用了常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构建良好的护理环境。
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同时使用了应急预案护理方法,具体如下:第一,结合产前应急语言,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中,需要在产妇在生产之前进行健康培训,在常规检查中,当发现产妇存在异常现象,需要护理人员提前待命,保证护理的及时性。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产妇,需要对产妇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生产中进行重点关注,并进行详细记录。第二,制定生产中的应急预案护理方法。在产妇进入产房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查看产程、宫缩以及胎心状况,当发现产程延缓等问题时,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在产妇的第二产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关注胎儿的胎心状况,预防胎道损伤现象的出现,充分保护产妇的会阴部。第三产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检查产妇的胎盘以及胎膜,按照科学的方法将胎盘娩出。第三,构建产后应急预案护理措施。在产妇生产后的两小时,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妇的会阴部伤口、子宫收缩状况以及引导流血等状况进行观察,分析产妇的生命体征。结合患者出血的状况,进行出血原因的分析,当患者是子宫收缩乏力造成的大出血,需要使用宫缩药物,及时按摩患者的子宫,提高止血的有效性。当出血原因是胎盘因素导致的,需要及时将胎盘取出,做好刮宫的准备。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产后大出血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冷静,提高护理的有效性。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标准。
对产妇止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及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分析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
3.结论
在产后大出血现象分析中,由于产妇分娩中精神紧张,会出现宫缩力度不足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产后大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而且,胎盘脱落不完全、产妇凝血功能不好等,也是造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出现弱不能得到及时性的护理干预,会对产妇的健康造成影响。
在产后大出血应急员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并在工作中做到:第一,进行孕期保健工作的构建,提高孕妇对产后大出血症状的认识,缓解生产中紧张情绪,并指导产妇进行孕期的专业性检查,对于潜在性的孕期妊娠并发症,可以进行及时治疗,避免产妇生产后大出血现象的出现。第二,护理人员应该仔细产妇的心理状况以及基本的生命体征,对于焦虑患者应该进行及时疏导,减少患者负性情绪的出现,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对在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7.92%,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护理人员在产妇生产中,应该可行使用腹压方法,对患者多血液情况进行监测,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第三,在产后护理干预中,需要对产妇的血量进行检测,当出现产后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应急预案护理方法,会患者进行止血控制,提高产后出血控制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中,对患者产后止血时间进行分析,在患者护理效果分析中,观察组护理后的止血时间为4.92±1.03min,对照组护理后止血时间为11.68±1.01min,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而且,在产后大出血应急预案护理措施构建中,也可以针对患者出现大出血的原因进行护理方法的构建,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14±1.42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98±1.75d,观察组效果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
总而言之,通过产后大出血应急预案护理方案的构建,可以结合产妇生产整个过程的状况,进行应急方案的构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而且,在应急护理方案构建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产后大出血的原因进行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的有效性,而且,该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十分明显,因此,该种应急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高艳. 高龄产妇产后大出血的护理防范措施及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07).
[2]谢京香.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
论文作者:高岩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3
标签:患者论文; 产后论文; 产妇论文; 应急预案论文; 方法论文; 满意度论文; 胎盘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4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