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的诊断及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鸡新城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型传染病,虽然疫苗现已普遍使用,但防治工作依然严峻。
流行特点鸡新城疫主要感染鸡、火鸡、珍珠鸡、野鸡、鹌鹑和鸽,而鸭、鹅及麻雀等禽类可成为本病的带毒者而不发病。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新城疫病毒不能经卵垂直传播,病母鸡所产的卵,在孵化的前4~5天内,胚胎因感染而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雏鸡常带有母源抗体,在1~2周龄内有一定的抵抗力。以后母源抗体逐渐减弱,若此时感染了新城疫强毒,即可暴发本病。
症状 患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喘、张口呼吸,闭眼呆立,排黄绿色或白色稀粪,嗉囊充满黏液,倒提流出大量酸臭液体,鸡冠及肉垂暗红或青紫。蛋鸡则产蛋迅速下降,蛋壳褪色、粗糙,并出现畸形蛋、软皮蛋。后期见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转圈、扭颈、头触地或抬头望天等。
典型新城疫病鸡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减食或拒食,渴欲增加,排出绿色或黄白色稀粪。口、鼻内有多量黏液,嗉囊充满气体或液体,张口呼吸。发病后期出现脚、翅瘫痪和扭颈等神经症状。内脏器官多有出血点,坏死。
非典型新城疫主见呼吸困难,鸡只零星死亡,拉绿粪,生产性能下降,个别见神经症状。
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症状及剖检变化,典型新城疫一般可作出诊断。非典型新城疫可取病死鸡的脑、肺、脾等病料接种鸡胚作病毒分离,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确诊本病。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与禽霍乱和禽流感相鉴别。与禽霍乱的鉴别要点:禽霍乱鸡、鸭、鹅均可感染。患病多为成年鸡。急性病例病程短,常突然死亡。慢性病例肉胃肿胀,关节发炎,无神经症状。药物治疗有效。剖检突出病变为肝脏有灰白色小坏死灶和小肠出血性卡他性肠炎。肝触片染色镜检可见到两极染色的巴氏杆菌。与禽流感的鉴别要点:禽流感的潜伏期和病程比新城疫短,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
剖检常见有皮下水肿和黄色胶样浸润,肠腔、心包等有黄色透明渗出液和纤维蛋白性渗出物,黏膜、浆膜等处出血较新城疫严重,肠道黏膜一般不形成溃疡。有条件可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来确诊。
防治
1.平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鸡场要坚持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和定期消毒制度。新购进的种鸡做好检疫工作,并隔离饲养观察。为了杜绝野毒侵入,饲养人员吃住在场,谢绝参观。工作人员、饲养用具等进出鸡场必须严格消毒。
定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首先要制定出适合本地、本场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弱毒苗与油乳剂灭活苗共同接种的免疫程序,适合于规模较大、新城疫不安全的鸡场。以后可根据抗体监测水平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免疫接种。
2.鸡场发生本病的紧急措施。当鸡场发生新城疫时,应严格隔离病鸡,处理好死鸡,彻底消毒;再用抗鸡新城疫血清,剂量为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2~4毫升,连用2天。对未发病成年鸡群普遍用新城疫1系苗,对1月龄以内的雏鸡用Ⅳ系苗,按常规剂量2~4倍进行紧急接种,同时注射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1羽份。对于早期病鸡和可疑病鸡,可用新城疫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防治。
联系电话:0351-4159871
标签:新城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