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斜面》一课教学为例
◆ 刘利娜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曹庄小学 252100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科学课堂只有建立在高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教材的价值,让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简约 高校课堂 教学
一、教学要做到深浅有度
学生学习过程中投入精力的多少和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熟读课程标准和教材,而且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教师要提前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过哪些关?过多大的难关?
在《斜面》一课中,通常的导入环节是通过老师提出问题:“怎样把比较重的物体搬到车上去?”学生回答:“搭一块木板。”教师适时给出斜面的概念。接着,继续提出问题:“这块木板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这样几个来回,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已有了初步了解。但是,通过导入环节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对“斜面”并不陌生,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将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整合。
案例《斜面》片段:刚才通过视频提出的三个问题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想,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生:用实验来验证。师:假如我们要设计这个实验,该怎么做?需要什么材料?生(小组讨论回答):“需要木板、木块、测力计、小车。”师:根据这些器材,请各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开始吧!(生讨论设计方案)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哪个小组想把你的智慧与大家分享?生:第一步,用测力计直接提小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师:用测力计测量垂直提小车时用的力,读数时应注意什么?生: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师:第二步呢?生:搭两个视频中的木板。师:其实,像同学们搭的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斜面。(介绍斜面)木板的长度就是斜面的长度,从这里到底边的垂直距离就是斜面的高度,斜面与水平面有个夹角,这个角度就是斜面的坡度(介绍坡度时要慢)。师:分别指一指你搭的斜面的长度、高度和坡度吧(生互说)。在设计方案环节,学生已经根据视频搭好木板,由于在学生实际操作中会搭斜面了,然后再介绍斜面,学生自然而然了然于心,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展开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跳一跳,摘到桃”,既不过于拔高,又不是低水平的重复,实现了高效课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反思,及时总结,了解每个知识点在这个年龄段的哪个层次。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对象做到胸有成竹、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做到深浅有度,课堂才会实现“高效”。
二、教学活动要组合、优化
通常,教材编写由于受篇幅、对象等限制,不具有“独特性”,只有“普遍性”。换句话说,教材只是我们上课的素材,教师在真正上课时应根据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进一步进行取舍、整合和优化,使千篇一律的教材鲜活起来。
《斜面》一课,教材设计了“研究斜面的作用”、“坡度大小对斜面省力多少的影响”和“斜面的应用”三方面内容。假如用一节课来完成这三个活动,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怎样组合、优化这些活动呢?经过尝试,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研究“斜面的作用”,再研究“坡度大小对斜面省力多少的影响”。我出示了三段视频,由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的形式,把这两个实验 合二为一,共同研究。
垂直提小车用的力在斜面上拉小车用的力
(单位:N) (单位:N)
三、教师语言简洁、干练
每一位教师都深知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生动的语言、简洁的表达、明确的指向性就是“有效”的课堂语言,“有效”的课堂语言是构成“有效课堂”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细细斟酌表达的方式,思考如何表达最恰当。在探究斜面省力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通过课件展示,教师没有出现多余的语言,指向明确,不浪费时间,语言简约,学生很快就能总结出“坡度越小越省力”的重要结论。
四、运用Excel让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更有效
在日常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注重证据、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把结论和意见强加给全体学生。可以说,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用数据说话”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环节。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与建议,我尝试采用Excel来搜集、整理实验数据,用Excel将全班收集的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观察对比,进而得出科学结论,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龙宝新 走向核心知识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03)。
[2]蔡安娜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园,2014年19期。
论文作者:刘利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斜面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坡度论文; 木板论文; 课堂论文; 科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