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据统计法等以济南市平阴一中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济南市平阴一中学生校外活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济南市平阴一中校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平阴县的场地器材设施不完善而且在进行校外体育活动时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导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没有合适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这成为影响学生进行校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上的学习不足,导致学生在选择体育锻炼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学生锻炼的兴趣下降。学校体育老师以及家长对校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没有尽到应该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略体育锻炼,因而没有督促学生进行校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希望通过对平阴一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找出校外体育存在的问题和改正方案,对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丰富课外文化生活,贯彻“阳光体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平阴一中;校外体育运动;体育活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08-01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学生进行校外体育活动场所现状
校外体育活动场所是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场所与学生家庭住址的远近可能对校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平阴县开放性的场所比较缺乏,导致很多同学想去运动但因缺少运动场所而放弃。进一步反映出平阴一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在选择场所时倾向于非营利性场所,。
1.2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选择项目现状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适合的运动项目极可能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从而吸引同学们积极地去参与体育锻炼。学生对校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倾向于球类活动,此外从性别角度来看男生倾向于篮球运动,女生倾向于乒乓球。从年级角度来看学生选择项目没有明显差异。。针对营利性项目健身、游泳等学生选择较少,缺乏相应的技术、技能是影响这一选择的重要因素。
1.3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选择形式现状
运动形式的选择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运动形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社会人际关系。和朋友一起进行活动是校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且女生比男生在此方面上的选择更加明显。无论年纪、性别单独进行校外体育活动的同学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这一结伴而运动的体育锻炼方式从侧面可以带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论和建议
2.1结论
2.1.1学生进行校外体育活动场所一般选在开放性的场所如公园、广场、和附近的学校,在盈利性场所和家中的比例比较小。
2.1.2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段大部分选择在下午,其次是早上,最少的是在中午。大部分同学运动持续的时间在30到60分钟,其次是在60到90分钟之间,高于90分钟的占小部分。
2.1.3在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选择项目方面,大多数学生选择篮球、足球和乒乓球,其次为跑步。最少选择的项目为游戏。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和朋友或者和同学在一起参加校外体育活动。与父母一起进行校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占少部分,其中男生所占比例明显比女生少,初中所占比例明显比高中多。
2.2建议
2.2.1 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使每个同学在校外进行体育锻炼时有多种选择。在传授技能的过程中注重男女差别各有对待,形式多种多样。
2.2.2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开放场所和体育器材的建设,使学生有地可去,有器可用。学校应该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课余作业上应该适度,不应该占有学生大部分时间,给学生留有时间进行下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在相应的考试体制中应加强体育的重视度,例如:把体育成绩计入平时学期考试的计量中。
参考文献
[1]何宇航.国内外典型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崔丽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发展问题邹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245-246.
[3]周融.北京市城区中小学家庭环境对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参与影响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
[4]张利丰.成都市少年儿童校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J].运动(博士论坛), 2015,02:1-3.
[5]赵文婷.青少年校外体育健身活动形式的发展研究[C].第三届科学健身全民大会, 2014,10:345-347.
[6]任翠英.青少年校外活动的问题与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8
[7]史勇军.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运动(体育教育), 2016,05:62-63.
[8]罗少功.学校课外活动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 2013.
论文作者:邵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校外论文; 体育活动论文; 学生论文; 平阴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