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朱明艳

岳阳市中医医院(麻醉手术室)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手术麻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护理满意度

现阶段,在外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麻醉是手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麻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由于每个患者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和病情差别,因此在使用麻醉时也存在相应的差别。在加上进行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如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方法,会导致患者发生恶心或呕吐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会降低患者康复进程[2]。因此,为了提高临床上使用麻醉药物的安全性,需在使用麻醉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确保麻醉复苏管理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后取得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手术麻醉患者,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岁到72岁,平均年龄(41.56±3.25)岁;病种:妇科患者4例,普外科患者12例,血管科患者4例,耳鼻喉科患者6例,胸外科患者4例;ASA等级:Ⅱ级患者17例,Ⅲ级患者13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岁到72岁,平均年龄(41.64±3.25)岁;病种:妇科患者4例,普外科患者11例,血管科患者4例,耳鼻喉科患者7例,胸外科患者4例;ASA等级:Ⅱ级患者16例,Ⅲ级患者14例。所有患者均满足手术指征;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排除存在手术禁忌症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使得患者体内管道保持畅通等。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①组建预见性管理小组。护士长带领所有护理成员成立专门的预见性护理小组,在护理工作的开展中应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充分的掌握麻醉药物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点,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以此能够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护士长应带领小组成员全面了解患者实际病情、所用的治疗方法以及药物过敏史等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就患者使用麻醉后在复苏期间 术的部位、患者对麻醉以及疼痛的认知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并告知患者于麻醉相关的基本知识,以此然后患者对麻醉产生全新的认识,积极配合麻醉复苏管理工作;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介绍麻醉复苏室的环境状况,以此可以对其有一个感性认识,会减少患者在复苏后产生的躁动情况,护理小组应及时为患者制定出有效的复苏护理方案[3]。③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待患者进入复苏室。麻醉医生需与复苏室的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掌握好术中使用药物的基本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阵痛药物,避免患者因疼痛现象而出现躁动现象。并给予患者舒适度护理,让患者保持平卧,使得呼吸道保持畅通,在使用约束带时要调整好舒适度。在患者意识没有彻底恢复时,如若患者发生躁动,可给予患者2ml的利多卡因,滴入到患者气管内,以此提高患者耐受程度,在进行吸痰时,动作应缓慢,以免对患者造成刺激。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①护理满意度,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统计表,就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②不良反应,包括呕吐、恶心、低氧血症、非计划拔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例(%)]

3 讨论

麻醉复苏期主要是指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到苏醒的这一时间段,手术后,患者体内仍旧存有残余的麻药,在加上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会导致患者发生循环系统紊乱、体内代谢异常以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患者生命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上对麻醉复苏患者应应用有效的护理方法,应用预见性护理对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具有积极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上属于比较超前的护理措施,主要以预防为基本原则,根据每位患者的特异性能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法,以此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67%、63.3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36.67%,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为:对麻醉患者在复苏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护理方法具有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主要是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也能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为患者安全性提供重要保障。患者在麻醉复苏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对提高麻醉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海娟,吕娜,黄丽华,等. 麻醉恢复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麻醉患者恢复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5):2163-2164.

[2]郭敏. 预见性护理措施在老年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的效果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6):150-151.

[3]邓晓贤,夏兰芬.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信息,2016,29(27):226-227.

论文作者:朱明艳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朱明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