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成长脚手架,激发课堂探究兴趣论文_张立勤

搭成长脚手架,激发课堂探究兴趣论文_张立勤

福建永安一中附属学校 366000

【摘要】: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引导青少年逐步形成正确观念、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搭建学生成长的脚手架,做好价值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对核心素养践行和渗透。

【关键词】:激发兴趣、激发思考、成长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做了明确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引导青少年逐步形成正确观念、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搭建学生成长的脚手架,做好价值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对核心素养践行和渗透。

我校为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生源以外来务工子女占主导,由于父母工作的流动性大,劳动时间长,对孩子的情况缺少关注和监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自控能力弱,加上生理、心理、学习上的三重压力,如果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处于混乱滞留状态,学生的价值导向难免出现迷茫,从众,甚至走向极端。针对我校孩子的学情,对孩子们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关注和引导,并用心把它记下来,在课堂上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把生活与课程相结合,于点滴中见成长,于瞬间激发感召力和探究兴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冷静面对学生生成,恰当引导,重新激发思考和谈话。

学生的课堂生成有预设的,也有预设之外的。往往意外的、突发的的生成反映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状况。我开过一节《情绪的管理》公开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播放的是重庆公交坠江视频。播放后要求学生思考:同学们,这场令人痛心的事故让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在这个问题抛出后原来预设是想学生们会从情绪管理或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方面回答,从而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可是没想到有一个班级出现了小插曲,提问的第一个同学给的答案是:“没什么感觉。”我心里一紧,冷静了一下,我告诉自己:“必须引导!哪怕完不成教学计划。“我追问:是指看完事件自己没情感上的变化还是这个事件与你暂且没什么联系,所以不知从何说起。学生想了下回答是后者。我继续问:”你每天是否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回答坐公交车。我又问:“到站时我们要提前告知谁才能准时到达目的地?既然在公共场所人与人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在与人交往或交流时要注意什么?”这一下同学们回答的兴趣来了,从管理好情绪,学会包容,互相理解等等,反而生成了一段非常好的人际交往处理经验。为下一个问题的探究“如何恰当表达情绪”也作了充分的预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反思:这个环节如果处理时带着情绪把这位同学批评一顿,或者置之不理接着让下一个同学回答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只有耐心引导,面对突发生成临危不乱,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的思维限制,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和育人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活动参与反映,适时调整,扶放有度。

教师有时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以为能收获满意的教学效果,却由于和学生状态没有对接好,出现了与设想相去甚远的结果,这时要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做到扶放有度。

在上《情绪的管理》这一课时,对如何学习“恰当表达情绪”?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告诉好朋友秘密,好朋友把我的秘密转身告诉了别人,这时候你很生气”。要如何向对方恰当表达此时的愤怒情绪,我设计了三种表达法,要求学生两两合作,互相练习并体验感受,最后作分享交流。表达一:你怎么这么不守信用?表达二:你为什么要把我的秘密说出去?表达三:我很难堪,我很生气,你这样我很难过。其中表达一和表达二强调的是好朋友的错误,指责对方的用意很明显。表达三是客观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这三句话在表达语气上是有所不同的。期待学生们的体验也应有所变化。我的活动安排是先让两位同学上台示范,然后分享交流感受,接着小组两两练习表达情绪,目的是让同学们学习在生活中如何恰当表达情绪,尊重包容他人的情绪,从而更好的学习人际交往,健康成长。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第一组同学上来演练一个劲儿地笑,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说出什么体验。我意识到同学们平时的交流是很生活化的、家常式的,这个活动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在第二个班级上课时,我对这个活动做了调整:要求照着那三种表达我说一句,上来演练的同学对着对方说一句,有了老师的示范,学生对活动的目的领悟到位,在态度上更加真诚,合作上更加认真,体验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反思:探究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开展形式上,而不关心探究效果与学生的探究欲望,那么这些经验则会停留在浅层,无法有深刻的感悟。教师应做个扶梯,让学生攀着梯子到达思维的高度,这样探究活动才会深入学生内心,有分享体验的欲望,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更好地“拔节孕穗”。

三、立足学生的成长环境,对教材栏目要求调整加工,化大为小,化难为易。

我校多数学生成长环境比较不稳定,父母文化水平低,缺少家庭学习氛围,造成阅读积累缺失,视野比较狭窄,思维不够活跃,知识积累基本来源于课堂。九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对国际国内大事、要事有一定的了解,否则课堂如死水一潭,投石激不起浪。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把问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让学生够得到。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携手促发展”“运用你的经验”要求学生找一找反映五大发展理念的新闻,填写在相应的地方,这对我校孩子的学情就有困难。这块内容要让学生去活动,去学习,我用了知识配对的方式:五大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

学生看着多媒体提供的图片进行知识配对,把问题难度降下来,做完后请同学们谈谈对中国发展的感受。运用五大发展理念的相关新闻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处理信息,辅助学生完成活动,从而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反思:教材的梯度有时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依据学情,对教材灵活处理,用心裁剪,为学生量身定做合适的架构,顺应孩子的发展实际,培养孩子的探究素养,帮助孩子开花结果。

论文作者:张立勤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3

标签:;  ;  ;  ;  ;  ;  ;  ;  

搭成长脚手架,激发课堂探究兴趣论文_张立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