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框架研究_央企论文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框架研究_央企论文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框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框架论文,责任审计论文,中央论文,社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构建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框架是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一步,也是重要内容,需要不断完善。笔者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民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责任审计将不断深入,成为一个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中央企业实施社会责任审计的意义

首先,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我国尚处在认识和探索阶段,近几年理论探讨不少,但未能积极付诸实践,只有个别指标如社会积累率、社会贡献率在财务报告中得到披露,指标量少而分散,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是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研究和推行力度。

其次,加快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建设。社会责任审计的标准是审计人员借以确立企业社会责任并作出判断的基础,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与财务审计标准不同,其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ISO26000等标准都是国外组织制定的,并不一定与中国的法律法规和现实情况相吻合。因此,我国在开展社会责任审计时,应根据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确立合理的、科学的标准体系。

应该说,在中央企业实行社会责任审计机制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一是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骨干和中坚,要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表率作用。中央企业在市场主体层面体现国家意志,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为实现小康社会建设新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二是中央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相比民营和外资企业,具有更多的政策和资源优势,要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促进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中央企业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领头羊,要具有与国际大公司同台竞技的能力,就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作出积极贡献。为了表明其良好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这些企业通常会主动披露其社会责任信息,并寻求第三方对其进行社会责任审计。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对象:社会责任报告

近30年来,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商业伦理、相关利益者理论、公司公民等概念的日趋丰富和完善,一些跨国公司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公共政策中,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定期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对外发布报告。

我国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方式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上市公司根据该指引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制度,并倡导上市公司将定期编写的自我评估的社会责任报告与年度报告全文同时对外披露。另一种方式是单独对外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于2006年在中央企业中率先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宝钢、中远集团、中国铝业等一批中央企业,按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制定的标准,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远集团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被联合国全球契约办公室评为典范报告。

到目前为止,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包括哪些内容,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涉及最多的是环境审计,其次是对社区关系和劳资关系的好坏、产品售后服务水平、能源和稀缺资源的利用率、公益项目的效果等社会责任事项进行审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社会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必将进一步拓宽。对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既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更要符合中央企业的客观实际。本文将社会责任报告分为以下七个方面。

经济报告。中央企业的特殊股份形式要求其在税收的公共服务使用上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审计、成本管理审计等工作,分析评价企业是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是否承担了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经济报告所包括的内容同企业年度财务报告相似。

环境报告。企业对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的责任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资源浪费、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率;产品的绿色程度、企业排污投入情况、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如财务上所反映的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成效,如控制各种有毒物质及致病因子进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养护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企业所在社区的环境质量等,都应该成为社会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职工权益报告。企业在职工权益方面的责任包括对本企业职工的安全、福利、教育等多个方面。首先,企业必须健全劳动保护制度,保证职工有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其次,不断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另外,在招聘从业人员时,还要考虑扩大社会就业,安置待业青年、下岗职工、残疾人优先就业,为其提供财务帮助情况。中央企业要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产品服务质量报告。中央企业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完善服务体系,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维护消费者权益,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本身就要求企业对自己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承担责任,履行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不得欺诈消费者和谋取暴利。

社会公益报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对中央企业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要以大局为重,积极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妥善应对危机,帮助共渡难关。不仅如此,中央企业更应多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在同等条件下应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研发报告。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中央企业大多是各行业的排头兵,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要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在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诚信经营报告。中央企业要带头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央企业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信息披露真实充分、价格表示清晰明确、合同规范公平竞争、产品可靠使用安全、售后服务方便快捷、化解纠纷及时公正、尊重人格保护隐私、开展教育引导消费、环保节能永续发展。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原则及影响因素

社会责任审计最大的障碍不在于其创造的复杂性,而在于执行。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不仅必要,而且对于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规范形成也十分重要。

(一)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

根据审计关系人理论,审计行为的发生需要有审计人、被审计人和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依次为第一关系人、第二关系人和第三关系人。第一关系人是审计活动的执行者,没有第一关系人的存在则第三关系人的发动将不可能实现。目前审计主体形式是一个体系,一般有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而言,审计主体的确定将主要依靠第三关系人的“发动”委托。

从理性角度分析,所有存在于社会体系之中的企业,从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自我精神满足出发,应当致力于社会责任的承载。但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几乎所有企业都能够认识到提高社会责任标准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有助于社会契约机制的有效运行,而且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的利益,但这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打折扣。出现这一非理性现象的原因,除了与企业的思维核心、价值取向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取向与报酬机制有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社会中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社会分配物品的方法以及将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物品的社会标准。

我国目前社会责任审计主要由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来完成。笔者认为,由于政府受有限规模的限制,其经济有效的选择是将部分监督权委托给注册会计师,同时通过监督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达到监督经营者的目的。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可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以达到审计目标与社会期望的统一与协调。

(二)社会责任审计的原则

社会责任审计不同于企业年度报告审计,其在审计主体、审计内容以及后续跟踪信息反馈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责任审计时,应遵守一定的原则。

独立性原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尚不明确,国家审计机关作为社会责任审计主体,主要涉及政府审计从经济责任领域向社会责任领域延伸的问题,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主体涉及独立性的问题。当前,注册会计师是社会责任审计的理想主体。这是因为,第一,会计师事务所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能够按照委托人的要求,以检查和评价受托责任完成情况为目标开展审计工作;第二,注册会计师具备独立性要件,有利于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鉴证;第三,结合会计报表审计,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至于专业知识和胜任能力问题,可以借鉴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的成熟经验,逐步开展相关领域认证工作。

反馈性原则。社会责任审计与一般审计不同,其不以审计报告的提交为终结点,需要为了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建议的执行情况,而对被审计单位实施持续的监督和检查。社会责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概念,社会责任审计的重点在于监督。因此,审计人员在结束具体审计行为之后,还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后续审计,监督和检查其社会责任继续履行和改进情况。当持续出现损害相关者利益的情形时,要立即提醒管理当局,若管理当局不予理睬,则应出具后续审计报告进行补充披露。

重要性原则。企业所能涉及的社会责任可能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社会责任审计没必要也不可能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审计范围,而对已纳入审计范围的部分,也应区别对待,对于重点部分要仔细核查。

可比性原则。目前社会责任审计主要由单个企业自发进行,由于行业和规模不同,这些社会责任审计不具有普适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没有可比性,从而不利于改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使不同行业、不同资产规模、不同股权性质、不同财务状况的企业之间能够相互比较,方便相关利益者作出判断。

(三)社会责任审计的影响因素

企业规模。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可能受到政府管制机构、环保机构、媒体和其他社会群体的关注。因此,规模越大的公司,越有可能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公司规模越大,其发生事故所产生的影响就越大,就越有可能因为未履行社会责任而招致法律诉讼或制裁。

企业财务状况。具有较好盈利能力的企业会更加支持社会责任活动,因此高盈利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信息,这有利于传递利好信号,业绩好的公司可以此表明自身是负责任的公司,并提高企业形象。

企业行业。那些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业,更有可能披露环境影响的信息,政治风险高、竞争激烈的行业更容易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与其他行业相比,重污染行业在环境保护、员工福利、社区参与等方面,更有可能从事更多的社会责任活动。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表明企业承担了环境保护、员工福利与安全、社区参与等方面的责任,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来自环境保护组织、劳工组织和政府管制等方面的压力。

从业人员。与传统审计相比,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责任界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审计人员只要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为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以及一定的工作经验,即可从事审计工作,而社会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除了需要传统的会计、审计及其他财经知识外,还需要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经营调查、公共财务管理、法律、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必须精通与被审计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如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社会保险、质量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前景展望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信息的披露成本和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因素的客观存在,无论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是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总体来看,其动机并不明确,审计需求较弱,特别是民营企业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并接受审计的动机更不明确。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若要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民间团体等各个主体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并有重点地将此项工作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占用社会资源相对较多的垄断性行业开始,逐步推广到上市公司、其他非上市的大型企业,其推行的方法和策略需进行科学论证。

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社会责任观念还未完全普及,所以本文将社会责任审计的目标群体首先放在中央企业上,希望通过中央企业的试行,一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为社会责任审计的进一步推广积累经验。

标签:;  ;  ;  ;  ;  ;  ;  ;  ;  ;  ;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框架研究_央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