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在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潘东洪 吕艳 韦衡秋 潘美飞 温凤倩 黄雪霞

潘东洪 吕艳 韦衡秋 潘美飞 温凤倩 黄雪霞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作者简介:潘东洪(1962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人,大专毕业,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重点课题(课题号:ZD2007039)【摘要】目的:比较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联合不同次数反复握拳法(6次、5次、4次)对手背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脾胃病科静脉充盈度差450例输液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150例。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6次方法行静脉穿刺;对照1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5次行静脉穿刺;对照2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4次行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与对照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法6次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该法操作简单易行,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反复握拳法;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3221+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234-02

浅静脉穿刺输液是临床护理常见、基本及关键的技术操作之一,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常因静脉血管充盈度导致多次穿刺失败,而影响患者治疗,乃至危重患者的抢救效果及静脉炎的发生。因此,如何改进浅静脉通道穿刺技术,以增加静脉血管的血流量,使静脉充盈有助于提高护士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血管的损伤,并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是我们临床护士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静脉血管塌陷及静脉血管充盈度不理想患者,我们在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时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6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3年3月静脉血管塌陷及静脉血管充盈度不理想的45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本研究采用查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150例,其中男60例,女90例,年龄30~60岁(49±33)岁;对照1组150例,其中男63例,女87例,年龄31~61岁,年龄(49±31)岁;对照2组150例,其中男64例,女86例,年龄32~62岁,年龄(48±39)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医疗诊断、病情轻重及输液量的多少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21静脉穿刺留置针材料选择:三组患者均选用山东威高公司生产的24G留置针进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并使用3L袋输液。

22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进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

221双止血带结扎方法:在离静脉穿刺点上方20cm处结扎l根止血带,15S后在离静脉穿刺点上方10cm处再结扎l根止血带。

222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将止血带置于患者肢体的下方,结扎止血带时操作者用左右手将以肢体部位3/4~1/2周长为长度的止血带拉长结扎止血带,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放在肢体的上方与止血带之间,从近心端往远心端放置,以利于绷紧后的止血带塞入,再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左右交叉后两次后打结,同时拉出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并嘱病人握拳。

223握拳方法:观察组采用反复握拳6次,时间7~8s;对照1组采用反复握拳5次,时间6~7s;对照2组采用反复握拳4次,时间5~6s。

23观察指标

231静脉血管充盈度的判断方法:三组均在结扎止血带30S观察穿刺点处3cm静脉血管的充盈度。静脉充盈表浅:静脉血管在皮内,皮肤下可见到静脉血管或手指可触及静脉血管;充盈明显:静脉血管显露在皮肤表面,但静脉血管张力不明显;充盈饱满:静脉血管明显露在皮肤表面,其张力明显[1]。

232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判断方法:静脉穿刺回血后60s滴注液体通畅且局部无液体外渗,局部无肿胀,病人无疼痛等不适主诉为穿刺成功。否则为失败[2]。

233静脉炎的判断方法:静脉炎判定标准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所规定指标。Ⅰ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2]。

24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结果

31三组静脉血管充盈度比较见表1。

4讨论

静脉穿刺患者对护理服务及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我们无论是护理理论还是护理技术都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以满足患者对护士静脉穿刺的要求,同时创新的护理理论与护理技术对加强静脉通道关键技术管理,以增加穿刺部位局部组织的压力及静脉血管的血容量,提高静脉血管的可见度,有利于静脉穿刺的成功,并达到保护血管减少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确保病人治疗乃至危重病人及时救治至关重要。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对充盈度不理想或静脉血管塌陷患者采用传统的静脉通道技术管理方法往往导致穿刺失败、损伤血管、静脉炎发生乃至影响危重患者的抢救。为解决静脉难穿刺的问题,吕学红等采用反复握拳法[4],通过多次握拳运动反复牵拉上肢肌肉,增加局部组织压力,加快动脉血流速度,同时使静脉血管加快静脉回流量,增加静脉穿刺部位的有效血容量,使静脉血管明显充盈及利用静脉的穿刺成功。

表1三组静脉血管充盈度比较(n)

 注:三组经多个样本率的比较及两两比较,U=269,P<005,提示三组静脉炎发生率有差异。其中,观察组与对照1组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2组比较U=249,P<005,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1、2组。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U=016,P>005,提示对照1组与对照2组护理效果无差异。

与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比较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具有较大面积的局部穿刺部位阻断静脉血流,减慢远端静脉回流速度并增加穿刺部位局部静脉压,使静脉充盈而容易穿刺。止血双交叉结扎法能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止血带为乳胶材料,存在一定的弹性回缩力,单止血带结扎法后可能会自动松开,而止血带双交叉后结扎法牢固不易松动,起到双重结扎及加固的作用,克服了传统止血带单交叉结扎法可能产生的弹性回缩力,使止血带缓慢松驰乃至自动完全弹开难于保持结扎止血带所需的张力,导致止血带结扎不牢或失败,出现静脉血管压力不足及充盈度不理想[5]。李春霞等研究表明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与患者的满意度及减少不良反应(输液渗漏、重新穿刺、皮下血肿、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等)的发生,具有立竿见影及节力省时的护理效果[6]。本实验结果显示反复握拳运动6次法,时间7~8s,静脉血管充盈度最佳,因此,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6次,起到止血带结扎与协同反复握拳运动的作用,加快穿刺部位的血液回流的速度,增加有效的血流量及静脉血管可见度,利于护士静脉穿刺的成功,减少留置针来回穿刺对静脉血管摩擦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导致静脉炎发生,并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护理的人力及节约留置针、一次性敷贴及胶布等医疗耗材,确保住院患者的药物治疗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该法适用于因失液、失血、气候寒冷、疾病或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等因素导致静脉血管塌陷、静脉充盈度差的患者,此法操作简单、便捷有效、安全无需增加成本,并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白丽梅,傅常清,郭欣欣,等.止血带张力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87588

[2]涂美艳,朱水华.传统握拳法和握手式握拳法在手背静脉穿刺的应用[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0):116117

[3]吕艳,黄雪霞,李向真,等.芦荟红花酒精提取液湿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0):10561057.

[4]吕学红,刘辉.两种握拳法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5):4546

[5]吕艳,张美花,谭柳纯,等.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在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8):13771378

[6]李春霞,刘华琼,叶英.双止血带结扎法在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87

论文作者:潘东洪 吕艳 韦衡秋 潘美飞 温凤倩 黄雪霞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  ;  ;  ;  ;  ;  ;  ;  

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联合反复握拳在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_潘东洪 吕艳 韦衡秋 潘美飞 温凤倩 黄雪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