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的经济思考_经济论文

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的经济思考_经济论文

把云南建成民族文化大省的经济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南论文,民族文化论文,大省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本世纪中国最后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级博览会(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云南将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推向世界?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云南将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迈向二十一世纪?这是每一个云南人所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所期望并议论着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认为,建成民族文化大省是云南最富特色极具魅力的形象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经济学价值。

云南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生息繁衍着26个历史长达300年以上的民族,加之后来进入云南的少数民族,民族种类多达54种,几乎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云南都有。各民族的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分布范围极广,几乎云南所有的乡镇都有少数民族。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看,某一文化,就是某一部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适应形式;从地理环境来看,云南有海拔高达6700米的梅里雪山,也有海拔不足70米的河口,海拔差异极大,地形地貌复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地貌及动、植物也呈立体分布状态。自古以来,各民族往来穿梭于这复杂的环境之中,不同的生存环境导致各民族不同的适应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各民族文化色彩之绚烂,类型之丰富,不仅令旅客眼花缭乱,倍觉稀罕,而且也令世界各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们惊叹不已。云南不仅是自然生态演化博物馆,也是人类演化博物馆,或者人类学的活化石。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姿的历史文化至今历历在目。如建筑文化中留下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等独具特色的建筑遗产;服饰文化中创造了数千种绚丽多彩的服饰种类;饮食文化中酿制数以千计的美味佳肴;文化艺术方面既有热烈奔放的民族舞蹈,又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还有催人奋进的民族音乐等。可以说,民族的多样性、地区的复杂性孕育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各民族所创造的上述多姿多彩的文化,人们仅仅将其视为历史文化殿堂里的不太起眼的陈列物,用静止的眼光去审视它,甚至将其与牛鬼神蛇、异端怪物视为同类,使民族文化不仅不能展示出应有的迷人风采,而且遭受了无谓的打击;不仅得不到发展和保护,而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把民族文化视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因而也就看不到其应有的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重新审视云南的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视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即民族文化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来说都是最丰富的,云南不仅可以称之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而且可以称之为民族文化资源王国或世界民族文化博物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完全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经济价值,即从无偿资源可以变为云南各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偿资源,从无形资产变成有形资产,从精神财富变为物质财富。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把资源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将资源全面推向市场,接受*

场的全方位考验,从而进一步优化民族文化资源,让民族文化资源在云南市场经济的海洋里找到适合自己停泊的港湾,并进而发扬光大。

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潜在的经济支柱

发展新的经济支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云南社会经济全面腾飞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这需要云南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根据云南省情,敢于创新,勇于开拓,善于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点上,云南人已经逐步树立了“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在云南培育起了具有地方特色或区域经济、特色的支柱产业,如烟草、生物、矿产、旅游等产业,这些产业特别是烟草业已为云南各族人民带来了实惠。然而,振兴云南社会经济,缩短东西部发展差距,仅仅依靠以上支柱产业还远远不够。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经济大转轨的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在逐渐丧失往日的荣耀,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并表现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就是知识经济。就云南来说,我们先且不说建立一个以高科技含量的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支柱产业,但建立一个以云南少数民族创造的知识精华为基础的民族文化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的,民族文化产业是否将其列入知识经济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尽快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产业。事实上,在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已具雏形,云南的民族艺术、颇具民族特色的佳肴美味等早已成为正在兴起的餐饮业、旅游业中的最活跃的经济要素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遗憾的是,民族文化产业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处于一种模糊的、似懂非懂状态,以致于民族文化虽然早已成为最活跃的经济要素,但迟迟未能发展成为一大独立的能与云南其它几大经济支柱媲美的支柱产业,亦即潜在的巨大资源优势难于成长为现实的巨大经济优势。云南是我国贫困人口聚居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任务迫在眉睫,要尽快缩短云南与我国东部地区及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云南应当而且必须把民族文化作为一大产业来开发,走一条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人文资源)同步发展的道路,即坚持两条腿走路是云南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腾飞的关键。云南的民族文化如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工艺、民族旅游等完全可望发展成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云南民族文化产业既是物质文明工程,又是精神文明工程,而且其精神文明的价值更加突出。该产业的形成在让世界了解云南,让云南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将会起到桥梁、纽带、媒介和广告的作用,为宣传云南、推出云南,提高云南的知名度,发展云南社会经济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构建民族文化大省符合云南省情和时代发展需要

首先,民族众多是云南最大的省情之一。云南省的任何发展模式都不能背离这一省情,否则,不仅不利于云南省的发展,而且还将贻误云南的大好发展机遇。前已述及,云南各少数民族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用现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经济优势的一大文化资源。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只有基于这一最大的省情,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势头。

其次,文化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目前文化现象经济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极普遍的现象。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节日文化正是文化现象经济化的集中表现。时代已经给这种“节日文化”现象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或“文化开路,经济进军”都是对这种文化现象本质的高度概括。不管“节日文化”的形式如何变化,其经济目的是不会改变的,繁荣经济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因此,文化现象经济化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文化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从这一角度看,把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化是一项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重大举措。

再次,民族文化是云南最大的广告。众所周知,进行广告宣传是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的。而云南的民族文化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一批又一批的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神话学、宗教学、民间文艺学的专家学者深入发掘和广泛宣传下,已经在国内外颇富盛名。从市场经济角度看,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云南最现成的广告,最大的无形资产。知名度就是生产力,知名度就是最大的无形资产。云南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就是云南,这已经成为国内外广大顾客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见解。如果,云南能打好民族文化这张牌,就可以抢占一方文化市场,创造一种经济奇迹,树立一大产业支柱。反之,云南在国内外广大朋友心目中的魅力就会变得无影无踪。

第四,民族文化是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基石。随着我国各族人民向着小康生活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到下个世纪初期或中期,国内外游客到民族地区旅游的人数将成倍地增加,旅游业将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最热门的产业之一。从这一意义上说,云南省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支柱加以培育是一项最明智的选择。但是,对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应当建立一种新的视觉,即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可以这样说,云南虽然遍布奇山异水,但并无名山名水;云南的山比不过黄山,云南的水比不过九寨沟等等。云南的旅游业中独具特色极富魅力的就是争奇斗艳的民族文化景观,如果忽视了这一点,云南的旅游产业等于失去了基石,只可能变成空中楼阁。有人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旅游业最富特色的三个地区即北京的京文化、陕西的古文化、云南的民族文化。这种评价是十分客观的。固然名川大山是游客所向往的,但是名山大川如果没有文化作点缀、没有人文景观为依托,就“名”不起来,就“生动”不起来。因此,全面挖掘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是云南旅游业得以发展和形成支柱产业的必然选择。

标签:;  ;  ;  

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的经济思考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