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论文_任红1, 朱峰2(通讯作者),张立福1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论文_任红1, 朱峰2(通讯作者),张立福1

任红1 朱峰2(通讯作者) 张立福1

(1解放军第88医院输血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2解放军第88医院放射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关键词】 滤除白细胞;输血;功效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043-02

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除了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还可能会发生循环超负荷、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出血倾向等特殊的输血并发症[1]。其中含白细胞的血液输注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报道用离心法去白细胞以减少输血副作用后,去白细胞也逐渐常规应用于制备各种血液制品,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近年来去白细胞输血普遍应用于国内临床,其功效已得到国内外输血界的公认。

1.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人们关注的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免疫效应中,最常见的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以往认为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是由同种免疫引起,即由受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白细胞相作用而产生的,所以离心法或滤器去白细胞法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重要措施。近来对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病理生理特性研究发现,血小板输注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与血小板保存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如组胺、脂质、补体裂解成分和多种细胞因子有关。这些活性物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制品中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加,并且有临床资料证实其时间越长,发热反应的发生率越高。白细胞来源的与发热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包括IL-l、IL-6、TNF-α、IL-8和MCP-1等均已了解清楚。研究发现,在见到发热反应的血小板制品中IL-1、IL-6、TNF-α的值增高,而且随着保存时间增加其值越高,相应发热反应率也升高。实验研究发现,在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即使保存时间增加,制剂中细胞因子浓度也不增高。因此强调保存前,也就是在采集后就去除白细胞>1㏒10,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效。

2.降低传播白细胞相类传染性病原体(CMV、HTLV-Ⅰ/Ⅱ)的危险性

巨细胞病态(CMV)是一种以免疫不全患者为侵袭目标,引起间质性肺炎、肝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胃肠炎等致死性脏器障碍的病态,以往未感染CMV的免疫功能不全患者也可以通过输入CMV阳性血液内白细胞而引起感染。去白细胞>2㏒10,可预防CMV等病毒输血传播。应用CMV DNA转染T细胞结合半定量PCR技术评价滤器去除供血者血液内CMV DNA的效果,证明滤器能去除白细胞内CMV DNA>3㏒10,由于CMV、HTLV-1/Ⅱ等病原体只存在于白细胞中,所以去白细胞可以显著减少这些病原体的传播。以一些研究为基础,认为血液制品中白细胞数<(1~5)×lO6(欧洲规定为≤1×lO6/U、美国规定为≤5×lO6/U可以排除输血感染CMV,并可以替代CMV抗体阴性血液进行输血。目前,预防CMV感染的措施中,短期性输血首选CMV抗体阴性血液制品,但必须考虑CMV抗体阴性血液还存在窗口期的问题;CMV抗体阴性血供应有困难时,或者需要多次或长期输血时,则首选去白细胞血液制品。未来的方向就是利用白细胞滤器来预防CMV感染。然而两种方法都还不完善,或许是CMV抗体阴性血液的窗口期间题和其它传播途径的存在,二者还是有1%~4%的感染率。所以使用者必须选择某种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来防止CMV输血感染,但是还未见到关于更进一步的保护措施即CMV抗体阴性血液和白细胞滤器二者联合应用的临床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防止HLA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液中HLA抗原主要存在于白细胞上,以淋巴细胞膜表面浓度最高。防止同种免疫对于需要多次或长期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器官移植等病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对防止HLA同种免疫有良好的效果。防止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需要去白细胞>3㏒10,第4代滤器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血小板输注无效是长期血小板输血支持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常常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发生致命的出血。统计分析表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诸多原因中非同种免疫因素(包括药物、发热、自身抗体等)高达80%以上。这些原因可使血小板输血效果降低50%左右。

Dzieczkowski等统计发现,去白细胞输血病人(包括有妊娠史和输血史患者)HLA抗体生产率为10.6%,而有妊娠史和非去白细胞输血史的病人HLA抗体形成的比率高达50%。血小板输注后产生HLA抗体的大规模和预期随机研究发现,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初次化疗期间(化疗开始后8周),HLA抗体在白细胞未去除的血小板使用组是13%,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使用组,使用群体供蒋制剂是3%,单一供者制剂是4%。Legler等研究145名1年内连续多次输注单个供血浓缩血小板病人中。40例(27.6%)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其中25例(62.5%)为非免疫因素(发热、败血症、凝血病、脾亢等),15例(37.5%)测出同种抗体(7例仅有同种免疫原因,8例同时有免疫和非免疫原因)。17例(11.7%)患者测出HLA抗体,有HLA抗体的患者都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研究发现去白细胞能有效防止初次同种免疫,而对HLA同种免疫二次应答抑制效果较差,在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尚不明确。

近几年去白细胞输血已成为多次输血病人减少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输血治疗方法。可用去白细胞血小板输血来避免HLA抗体的产生,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以此来减少输血量,尤其像再障和骨髓发育不良之类的造血系统疾病,需要多次血小板输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高危病人,去除所输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是治疗中必不可少预防措施。目前利用新技术已经可以直接获取含白细胞数<1×105的单一供者浓缩血小板,其应用滤器去白细胞的效率和临床应用效果尚待研究。

5.有效防止PTGVHD发生

PTGVHD是由供者血液内活的淋巴细胞引起的致命的同种免疫反应,其高危人群包括新生儿、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病人、放疗或经化疗后免疫抑制病人,还包括这样一种人群,受者因含有供者的HLA型别而不能识别供者的淋巴细胞,供者淋巴细胞不被清除而在受者体内繁殖但却可以识别受者其它HLA抗原而发生GVHD,这种情况常在近亲之间发生。目前普遍认为对输注血液进行γ射线照射是防止PTGVHD最有效和可靠的方法。为防止PTGVHD,日本输血学会规定心外科手术、先天性免疫缺陷和其他免疫抑制患者、婴儿、新生儿和癌症手术患者输注的血液应进行预防性照射。

引起PTGVHD的有活性淋巴细胞个数阈值目前还没有确定,一般认为(104~105) /袋或(103~104)kg体重以下。HLA相合血液在105/以下。日本已有第3代滤器防止PTGVHO失败的病例报道。第4代高性能滤器的开发,基本确立了白细胞滤器的实用性,但其预防PTGVHD的效果仍需更进一步的准确数据来证明。所以在紧急情况下,或者γ照射有困难的情况下,防止PTGVHD最妥当的方法就是使用滤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进行输血。

6.降低CJD和nvCJD输血传播的可能性

CJD是一种可怕的不治之症。动物实验证实CJD感染原可以通过血液感染动物,CJD患者血中有低水平的感染原以及死亡的CJD患者中有献血者,因此,近年来人们高度关注血液传播CJD的可能性。己有基础研究证实:⑴CJD感染原可以从脑到血液传播;⑵在从血液到中枢神经的传播途径中B细胞起了关键作用;⑶取全血白膜层脑内注射,可以将传染性海绵状脑病转染给动物;⑷nvCJD的朊蛋白由淋巴细胞携带。假设血液是有传染性且感染原由白细胞携带,那么去白细胞就可能降低CJD、nvCJD输血传播的危险性。但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实这一推测。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1.

论文作者:任红1, 朱峰2(通讯作者),张立福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  ;  ;  ;  ;  ;  ;  ;  

浅述滤除白细胞输血的功效论文_任红1, 朱峰2(通讯作者),张立福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