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运作模式论文,启示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研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意义 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环节的有效衔接,需要快速、高效、便捷的农产品物流系统作为支撑。有效地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对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对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有效衔接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1]。有效地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有利于创造农产品价值,实现农产品增值,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整体效益,提高农产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必须首先从我国国情出发,进而探索一个适合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高效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2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不同国家受自身政治、社会、经济体制、农业生产水平、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而采用的模式不同、特点不同[2]。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作受政府政策性支持和影响,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发达国家率先认识到了农产品物流对整个经济、社会稳定、人民健康的重大影响,通过政府行为,从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方面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形成了适宜本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的模式。目前,世界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主要确立了北美、西欧、东亚三种模式。 2.1 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典型的北美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是指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美国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以直销为主,以经由批发市场的流通销售为辅,如图1所示。 图1 美国农产品物流流程示意图 美国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主要由两种流通渠道构成。经过零售超市的农产品直销模式,占了美国农产品物流总量的80%,而经由批发市场的流通销售仅占20%[3]。这种模式的形成与美国的农产品生产、消费特征是分不开的。美国农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偏远以及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如纽约、华盛顿和密歇根3个州的产量占据全美总产量的70%,而由于美国社会的农产品消费主力集中在各级城市的超市中,因此零售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地的农户和生产商达成了由产地直接出售给零售商的“农超对接”的直销模式。 美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势有:(1)流通环节少,流通效率高。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加之美国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技术,为实现产地直销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2)降低了产地集中、销地分散的物流运作难度。产地集中,无疑与政府的规划和农业扶持政策分不开,有助于集中资源、人力、技术等优势开展专业化、规模化的集约生产;而分散的消费地,加大了对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强度。(3)服务机构健全,为农产品物流运作提供了优质、可靠的服务。美国农业社会化程度高,服务体系健全,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因此能够为农产品物流运作提供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参与到农产品物流运作中的服务主体涉及到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相关的各类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经济人,民间的各类专业化协会和销售合作社,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公司以及专业从事农产品流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4)现货与期货市场并举。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现、期并举,推动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农产品价格信息的有效、快速传递,充分发挥了其指导生产和协调消费的双向作用。 美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成功,与美国强大的农产品物流支撑体系建设是分不开的。(1)美国政府有效调控,为农产品物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了农产品物流秩序。同时,美国政府出台农业扶持政策,积极支持、鼓励物流网络建设,支持多式联运,保证了农产品“货畅其流”。(2)强大的信息技术和过硬的高、精、专设备。美国是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发展也充分依赖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软件系统的有效支持,对储运、包装等重要环节进行可视化操作和控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的配合应用,为物流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同时加强了冷链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3)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覆盖全国。美国政府积极推进农业信息网络、可视技术、在线应用等信息技术建设。在美国,生产者、运营者、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电视和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共享信息资源,有效地对农产品物流运作的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可视监控及全程管理,有效开展了农产品信息处理、发布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2.2 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欧洲国家总体上在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规模、农场规模等方面具有明显劣势。以荷兰为例,其在国土面积、人口等方面,与大国有一定差距,但荷兰立足区域优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这使得它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荷兰的农产品物流运作主要有市场、合作社、企业与农户的连接3种基本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荷兰农产品物流流程示意图 荷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最主要的而且最具特点的就是市场与农户的连接模式,包括了“拍卖市场”和“零售市场”。“拍卖市场”是荷兰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农户将农产品按不同的质量标准和等级进行分类、分级、包装,经过检验,送入拍卖大厅。由大宗购买者按规则进行现场竞价,价高者得。成交后,由拍卖市场进行货款结算和产品配送。拍卖市场模式在荷兰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95%以上的花卉和80%以上的蔬果都由拍卖市场进行销售[4]。荷兰具有多个拍卖市场,拍卖市场专业化程度极高,一个拍卖市场只拍卖一类产品。拍卖过程公开、公平,自由竞争,购买者在现场观看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等级等特征,形成心理预期价格。这不仅保证了农民的利益,也有效提高了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的重视意识。荷兰的合作社组织建立在农民的自愿原则之上,通过协定将农民连接起来。合作社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加工、贸易等流通流程将农户与消费者连接起来的模式,合作社也需要从拍卖市场中获得农产品。因此,荷兰的3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相辅相成,紧密形成了荷兰农业一体化经营模式。 荷兰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成功归因于:(1)高度重视市场体系建设。荷兰农产品的物流运作及市场紧密围绕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在农产品的运作中,产前、产中和产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公平交易。拍卖市场的公平交易,使买卖双方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和优化,交易活动是严格的市场化行为,具有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3)标准化推行。农产品进入市场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分类,购买者根据规格、标准进行竞拍,市场通过买卖活动获得了指导价格。(4)加快了大宗农产品流转。大宗农产品均通过拍卖市场进行买卖。如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每天平均拍卖1400万朵鲜花、100万株盆栽植物,销往全球各地。(5)政府指导下的一体化行政管理。荷兰在政府指导下进行一体化行政管理,对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物流进行全过程管理。(6)信息技术、科技支持和推广。荷兰是全球较为发达的农业教育大国,科研、农业推广工作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使荷兰的农业产业具有了竞争力和影响力。 2.3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日本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代表了典型的东亚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日本的农产品物流运作主要有市场流通和非市场流通两种类型[5],如图3所示。 图3 日本农产品物流流程示意图 市场流通使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向消费市场进行流通,价格通过批发市场环节的公开竞价获得,对指导农产品价格具有重要意义。非市场流通使农产品主要在自由市场或农贸集市进行流通交易。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物流运作,使农产品要经过批发市场、零售超市等多重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的增加,增加了流通费用。而利用非市场流通渠道,使农产品销售和消费双方直接见面交易。最大程度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比市场流通模式优惠。但日本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仍然以市场流通占主导地位。 日本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特征为:(1)日本农协是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日本农协处于农产品物流上游位置,将农户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的品质检验、规格分类等,再进行集中上市。日本农协具有自己的加工、保鲜、储存、运输、信息技术等优势,对日本的农产品物流运营占据主导地位。(2)批发市场管理规范。日本农产品物流由农协进行系统组织,而运行过程中,批发市场成为了流通的主要载体。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批发市场的多方参与者经严格的审查才能进行现场交易。严格的竞争机制和管理水平是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运行的基础。(3)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完备。国家大力发展交通,保证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同时,信息技术和全民电脑普及,使农产品的价格、需求等重要信息公开透明。农户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生产和产量,有效控制供需关系,调节农产品价格。 日本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成功,与支撑体系的建设是分不开的。(1)日本政府支持专业农业协会的建设,发挥农业协会的参与及组织、引导作用。(2)信息技术的普及。日本政府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尤其是计算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每个村镇配备专业的农技指导员,开发并应用“综合农业组合”预测系统和实时管理系统,共享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信息。(3)发展农村集约型经济,培养高素质农民。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政府积极鼓励农民从事农产品物流活动,开展新技术的普及、新机械的培训。(4)农产品高质量流通。日本注重食品质量安全,对原材料、农业资源的供应,到农产品生长、生产环境以及流通渠道和消费场所进行严格管控。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积极使用农产品认证和身份认证制度,实现从基地、市场到家庭的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 2.4 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中国农产品的物流运作模式,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结合城乡集贸市场的流通设施布局。具体的流通渠道有5种,如图4所示。 图4 中国农产品物流流程示意图 2.4.1 以运销大户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运销大户具有稳定的购销关系。由于运销大户具有独立从事物流活动的能力,因此,这种模式规模效应大、辐射范围广,物流运作规范性强,在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中占有较大比例。 2.4.2 以批发市场或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农户直接对接批发市场或连锁超市,或由批发市场或连锁超市到田间地头进行农产品收购,极大地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通过“农超对接”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充分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2.4.3 以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加工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制造初级或终极农产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工企业进行的初级包装或加工,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农产品的快速流转具有积极作用。 2.4.4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通组织,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条上,是最接地气的运作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当地农产品进行有效地收集、采购,再将农产品销售给供应链下游,成为了大批量农产品贸易的供应商。 2.4.5 以出口为目的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以出口贸易为目的的农产品采购与分销,经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进行收集、采购,并由加工企业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然后进行出口贸易。 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充分体现了:(1)农产品的供应主体分散、规模小。中国的农产品供应主体以小农户为主,产量规模小、产品质量难以保证。(2)农业行业协会模式存在,但组织形式不健全,尚不能达到对农产品物流加强流通的能力。(3)中国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服务质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 国外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3.1 国外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发展趋势 3.1.1 物流主体呈现组织化、规模化。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流通更注重组织化、规模化效应。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依靠农户、私人经营的农场,其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加之与供应商、零售商等的良好合作关系,能够达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效果。多数专业化的生产在相对偏远地区,但较为集中,因此,由第三方物流等企业进行集中运输、配送,成本低,效果好。 3.1.2 农产品物流渠道缩短。由于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特征,与其他商品相比,更强调流通渠道缩短,流通速度加快的特点。因此,多数采用了从农户到物流配送中心到零售终端再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尽可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同时,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更新,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运输轨迹进行可视化的实时跟踪、监督,优化过程和路线,协助农产品物流的流通渠道缩短、运输速度加快。 3.1.3 农产品专业物流共同配送。在美、日等发达国家共同配送应用较为广泛。在中国,共同配送也被认为是专业化物流运作模式的优秀典范,但使用的范围和深度不够。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车辆的装载率,有效降低车辆的使用频率,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人、财、物、力、时的使用效率,取得最大收益。农产品专业物流的共同配送,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农产品配送的需求情况进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由共同配送的信息终端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车辆、人员,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合理设置农产品共同配送的冷链、保鲜技术,达到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目的。 3.1.4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无论是农产品物流运行,还是生产、销售,都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相比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保障是行业发展的前提。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加快市场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为农户、农业企业、农产品消费者、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提供前瞻性强、引导性好,及时、准确的农产品市场信息。 3.1.5 期货市场交易广泛。世界农产品交易中,期货交易形式广泛存在。世界85%的农产品价格由期货交易价格决定,大豆、棕榈油、玉米、小麦、棉花等都是进行期货交易的品种。期货市场的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使期货市场在帮助农民种地卖粮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引导生产、规避风险的积极作用。 3.1.6 农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协会是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开拓国际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有助于维护会员利益,加强会员间的联系,可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游说和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支持力度,对会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3.1.7 农产品绿色物流、低碳物流的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着低碳减排、环境保护等问题,农产品绿色物流更关系到百姓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中国绿色物流起步较晚,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绿色物流、低碳物流非常重视,并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尤其在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传递,配套法律法规制定和全民意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 3.2 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优化方向 3.2.1 加强农产品物流宏观环境建设。通过加强政府引导,深化人们对农产品物流在创造农产品价值、实现农产品增值、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经营和提高整体效益、扩大就业机会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宏观环境等方面适度向物流业,尤其是农产品物流业倾斜。美、日、荷等农产品物流发展较快的国家的共同特点就在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性作用。从农业生产的规划,到对农产品的品种、产量的控制以及农业信息的汇总处理和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技术的指导,都需要政府对农业、交通、物流、农业研究、农村教育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因此,中国要想发展好农产品物流,首先应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政府引导和宏观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3.2.2 加强中国农业协会的组织及引导作用。行业协会在行业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农业协会,更应成为农民和政府的强力纽带。中国在农业协会的发展中,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农业协会的组织和领导,加大对农协的扶持力度。通过农协对地方农产品物流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和技术化水平。同时,通过对农民的农业、物流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培养出一批有实力、懂技术、有经验的农产品物流一线技术人才。农协自身也要寻求发展,树立品牌,增强会员的凝聚力,有效地将政府、农户、基地、企业等联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一体的农产品生产运营模式。 3.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公路网的建设,尤其是乡镇村级公路建设,建立直通农户的交通网络,达到路路到户的目标,保障农产品进的来、出的去。加强现代化的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将分散、零星的物流运作方式向专业化、规模化的运作方式转变,充分享受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物流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农产品物流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进一步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2.4 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加强政府部门的有效组织和协调,成立专门的农产品物流管理部门,通过物流、交通、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共同协作,依托高效的农产品物流,倡导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消费,有效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在中国现有的农产品物流管理模式下,积极探索集成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积极开展采购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分销运作管理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加强农产品物流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完善农产品集成供应链流通及管理。 3.2.5 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增强有效引导,摆脱对物流服务业的偏见。要实现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培养一批了解中国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储运、养护知识,掌握农产品包装材料和工艺的专业型、技能型、实用型的物流人才尤为重要。既懂物流、又懂农业,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经营管理,才是现代农产品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所在。 3.2.6 加强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由于农产品尤其是农产食品自身的鲜活、易腐特点,农产品物流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除了较其他商品相对特殊的包装、装卸、搬运等设施设备、技术支持外,冷藏、冷冻等冷链技术的支持也必不可少。美、荷、日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成功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农产品物流的自身特点,更需要保质、保量、准时的进行物流运作。同时,农产品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情况,因此,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市场信息的共享对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7 加强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绿色物流是物流行业发展的方向所在,农产品绿色物流意义重大。中国要想大力发展好农产品绿色物流,就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在物流的各个环节,树立绿色物流理念,建立有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加强农产品绿色信息的透明度、准确性和及时性,并开展绿色运输,加强多式联运,有效建立农产品绿色物流的服务与技术保障体系。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以美国、荷兰、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运行模式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物流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物流渠道缩短、共同配送、市场信息化、期货交易、信息网络技术、低碳物流发展的趋势,结合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农产品物流运作优化方向。国外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_农产品论文
国外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