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未来,需警惕偏激观点论文

5G未来,需警惕偏激观点论文

5G未来,需警惕偏激观点

作者│付亮

自5G标准确定后,各国明显加快了5G的推进步伐,韩国、美国等国的运营商已率先在局部领域开始商用。但同时,关于5G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甚至全盘否定和盲目肯定两个极端观点都存在,而且都有专家参与。其实,5G标准对4G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对联网的支持上,正是为了解决4G网络解决不了的问题,5G才诞生,尤其是三大场景:eMBB,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观点一:5G的功能,4G都能实现。这并不实际。4G网络下,环境好时,网速也可达到10Mbit/s以上,但4G(包括演进版4G+)并不能支持我们随时随地的高速上网。如在体育场看张学友演唱会,即使场边有运营商的应急通信车,用户也发不出微博、微信、抖音,这就是5G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还有高清影音、自动驾驶等,5G带来的支持能力增强非常明显。

观点二:5G将使用更高带宽,网络建设成本将明显增加。其实这并不是5G本身的问题,而是随着接入用户大量增加,不得不使用更高的频段。而高频段的网络覆盖本身就需要更多基站,这自然将增加网络建设成本。5G如果要同时满足高频段和广覆盖,投资可能要达到4G的数倍,这实际上很难做到。在未来5G的成熟商用中,运营商会考虑4G和5G双网并存,5G解决深度应用问题,4G解决广覆盖问题。另外,2G、3G、4G的低频段回收后转用于5G将很普遍,这有利于降低运营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观点三:5G没有带来新的应用。也有人在纸上描绘八大场景、十大场景的蓝图。其实,5G标准只是解决了管道升级问题,更高的带宽、更低的时延、更高密度的用户,有类似需求的场景很多,但具体应用还需运营商、技术支撑方、用户共同努力完善。可以说,5G与4G相比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在很长时间内,5G不是用来解决全局问题的,而是用来解决局部问题、具体应用场景问题的。这也使得5G网络建设将是应用驱动,某地有网络需求,运营商就会优先建网,或者在一个小范围内建设更多的基站,该网络可能更像众多连在一起的局域网。

观点四:5G流量资费会大幅降低。“提速降费”中的“降费”,究竟是降单价还是降总费用,不同人看法不一。5G也会面临同样的质疑。畅想4G时月上网费100元,5G时只要10元,并不现实。5G流量成本明显小于4G,将来每GB流量为运营商带来的收入也会大幅降低,而且运营商还将针对不同场景。推出更为优惠的定向资费,但这并不代表运营商的总流量收入会大幅下跌。降低流量资费不等于运营商降低收入,因为用户可能用得更多。

观点五:5G时代马上就要来了。5G网络短时间内可以建成、5G手机马上人手几个、5G应用已经遍地开花,这些都是错误认识。5G标准确定还不到1年时间,产业链成熟度还很低,离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否则也不至于第一个打通5G电话、能发微信都能成为近期的新闻。目前还处于5G应用场景试验搭建阶段,虽然进度比3G、4G快很多,但雄安新区和北京副中心不是一天建成的,汽车也不是第一天出现就比马车跑得快。5G大规模成熟商用还需要1~3年的逐步推进。例如中国移动此前预计,5G手机的价位会在8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手机更重、待机时间变短以及网络覆盖差等问题,因此,用户如果要换手机,没必要等5G手机,现在换一个性价比很高的4G手机,两年后再换5G手机,也并没有什么损失。

目前,国际公认最高级别的伦理认证由美国创立的人体研究保护体系认证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Human Research Protection program,AAHRPP)颁发。AAHRPP是一个进行独立的、非政府的、非赢利性的伦理认证组织,旨在确保涉及人体医学研究试验的所有过程均遵循优先保护受试者的基本伦理道德原则,提高医学研究的规范性和伦理委员会的独立性[19]。国内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可通过申请该认证,来提高伦理委员会的独立审查能力,约束和规范参与临床试验各方的研究行为[20]。

一个通信标准确定后,到技术成熟还需要业内厂商努力,再到规模商用还需考虑网络建设、终端性价比等问题。3G、4G如此,5G也一样,现在就盲目乐观或全盘否定,都不符合实际。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育主体的知识结构由过去“一对多”单一传输模式发生改变,学生可以依托新媒体这个平等互动的平台,自主选择接受的信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教育主体理论知识扎实,比学生有更大信息获取的优势,起到主导的作用。然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教育者教育主导的地位,学生能在新媒体平台上搜索、捕捉、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可以不依靠教育者来获取。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地位由隶属关系逐渐变成相互平等,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开始转化,教育的客体也可以转为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由新媒体调动起来,思想政治教育者主体地位被弱化,被动摇。

编辑|孟月 mengyue@bjxintong.com.cn

标签:;  

5G未来,需警惕偏激观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