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概述论文_于燕乔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概述论文_于燕乔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摘要:通过阅读收集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回顾了中医药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的研究进展,整理了中医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艾滋病机会感染的优势和不足,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中医药

艾滋病(AIDS)自1981年首次在美国被发现以来,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给人类带来了严重而恶劣的影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卫生科研人员的首要抗击目标之一。传统医学和西医学都在防治、控制艾滋病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学体系目前已经在改善HIV感染者生存质量、缓解症状上取得重大进展,由于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是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存活时间的巨大影响因素,现笔者就中医药对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

1.中医理论对艾滋病的论述

中医学文献未曾出现对艾滋病的记载,但根据其发病特点以及致病途径,可以将其归类为“疫毒”、“虚劳”范围,病机主要在于邪盛正虚,虚实夹杂,其病位在于膜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病主要取决于外邪与自身正气的关系。疫毒入侵人体,正邪相争,耗伤正气,正气逐渐虚弱,而又复感外邪一经触发,最终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许前磊等[1]研究发现艾滋病发病特点为伏邪自内外发,主要具有热与湿的特性,在人体内可以继发形成痰湿、血瘀、积聚等。

2.机会性感染和艾滋病导致机会感染的机理

机会性感染是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寄生在正常人体时不致病,只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为条件致病菌。由于人体免疫缺陷型病毒(HIV)攻击CD4+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大大增加感染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从而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因此艾滋病的机会性感染后果更加严重,已经成为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

3.中医对艾滋病机会感染的治疗和论述

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最常发生于呼吸系统,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黏膜系统等,机会性肿瘤也有可能出现。现就中医治疗不同系统艾滋病机会感染的相关论述整理如下:

3.1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

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主要疾病的种类有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分支杆菌病和巨细胞病毒肺炎(CMV)等。郜桂菊等[3]认为呼吸系统机会性感染主要表现为肺部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肺结核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等;王少俭等[4]认为PCP和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而肺结核在艾滋病中晚期都可出现。PCP主要症状一般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目前西医治疗PCP主要选择复方新诺明或合并激素。呼吸系统感染属于中医学范畴内的“咳嗽”、“喘证”等,韩迎东[5]等提出采用“培土生金法”,认为脾肺功能密切相关,培土生金可以促进患者肺组织的修复、增加防御机能、改善呼吸功能,并将肺部感染的治疗分为“甘平”、“甘凉”、“甘温”,分别选用参苓白术散、麦门冬汤、黄芪建中汤治疗。但该思路尚未进行临床研究治疗,为日后治疗提供新思路。靳华[6]等在治疗艾滋病患者并发PCP属阳虚水泛型时采用西药配合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每日1剂,21d/疗程,治疗38例,其中有效率达到92.2%。张明利[7]用麻杏石甘汤加青蒿50g、仙鹤草50g、柴胡30g、丹参30g治疗艾滋病患者并发PCP,疗效满意。该病例不足之处在于样本数量过少仅此一例。

3.2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

消化系统机会性感染主要为腹泻和口腔念珠菌感染。

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艾滋病腹泻主要表现为排水样便,每日大便超过三次达到七天以上。罗春燕[8]等认为从足三阴经论治可将其分为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肠道湿热三型,分别选用参苓白术散、理中汤、四神丸、葛根芩连汤等方加减辩治。但该研究缺少足量临床实例。赵正阳等[9]认为该病总体病机属于脾虚湿盛,通过辩证,使用经方如葛根芩连汤治疗腹痛腹胀泻后则舒的患者、甘草泻心汤治疗反复泄泻者、桃花汤治疗慢性腹泻伴有脓血者、白头翁汤治疗里急后重下利赤白的艾滋病患者,都收到了良好疗效。彭彬[10]利用中医辩证施治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将64例患者辩证选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四神丸、痛泻要方、四逆散加减,西药选择复方苯乙哌酊,最终痊愈47例显效17例,有效率达100%。

口腔念珠菌感染常同时合并发生口腔溃疡,可见口腔内有白色假膜覆盖,其症状与中医文献中的“口疮”相似。党中勤[11]认为艾滋病疫毒侵犯人体首先损伤脾胃,而患者久病致精、气、血、阴阳亏虚,脾胃虚弱失升清降浊之功而内生湿热疫毒,同时虚火上炎发生口疮,因此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25例口腔溃疡患者,其中22例治愈3例好转,全部有效;李耀卿等[12]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65例艾滋病伴发口腔溃疡者,其中总有效率92.3%,彻底治愈42人占64.6%;陈振念等[13]将190例艾滋病伴口腔病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自制中药含漱液(生地20g 麦冬15g 沙参20g,玄参10g,川黄连5g,苦参15g)200ml含漱,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含漱,结果:实验组口腔感染发生率5.4%,显效82.98%,疗效高于对照组(17.64%、43.2%),P<0.05疗效对比有差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皮肤机会性感染

艾滋病皮疹与中医的“马疥”、“粟疮”相似,段行武[14]将其分为血热生风、血虚风燥、脾虚湿蕴等证型,分别选用凉血消风饮加减、养血润肤汤加减、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标本同治,效果良好。带状疱疹为皮肤机会性感染早中期最常见的表现,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相似,调查发现[15]艾滋病带状疱疹主要证候为肝经湿热、脾虚湿蕴,李发枝[16]选用龙胆泻肝汤合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效果良好;曾林[17]将38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10mg/kg静滴8h/次、龙胆泻肝汤2次/d配合局部使用季德胜蛇药片研成粉末敷于患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等计量阿昔洛韦,用时用法同前,对比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75%,两组比较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4神经系统机会性性感染(CNS)

艾滋病病毒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40%-70%的艾滋病患者可伴发神经系统病变[18]。机会性CNS感染常发生于艾滋病晚期,CNS主要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弓形虫脑炎、巨细胞病毒性脑炎、结核菌脑膜炎等,可出现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头痛、智力减退、痴呆等。西医主要治疗方法为抗病毒,截至目前中医药防治方法文献中记载甚少。沈露等将86例艾滋病合并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治疗组只给予HARRT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HARRT合并自拟扶正排毒方益气扶正祛邪,药物包括鹿角胶3g,牡丹皮6g,黄芪10g,白术10g甘草3g,白花蛇舌草15g,泽泻10g,党参10g,茯苓10g,金银花10g,紫河车3g,连续治疗4个疗程,3个月/疗程。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治愈率为90.7%,高于单纯治疗组(69.77%)且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平均体重皆高于单纯治疗组。

4.讨论

CD4+T细胞的水平是影响机会性感染的一个关键指标。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CD4+T细胞数量下降到200个/mm3以下时,可以大大增加出现机会性感染的几率和严重性[19]。尽早进行治疗可以避免大面积免疫系统的破坏,使体内病毒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早期诊断并治疗有助于对疾病发展的控制。目前西药处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办法经常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重建免疫系统、抗病毒治疗,但由于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明显,因此配合中医药治疗手段是目前全世界所迫切需要的。相较西医,中医药既可整体缓解症状又可根据个体辨证施治。已有研究表明,中医药不仅可在治疗机会性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疗效,亦可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患上机会性感染的可能[20] [21],使患者生存几率大大增高,同时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中医药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诊治疗效值得肯定,但仍存在着以下不足:

1.虽然中医药治疗然而目前中医药对伴发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的治疗仍然处于相对空白阶段,日后可加大该方面的研究来拓宽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舞台;

2.样本单一,研究质量较低:大多数的治疗方法尚未形成体系,药理机制还尚不明晰,皆来自于临床具体实践,缺少精准的实验研究,仅仅停留在通过观察疗效来判断是否合适。

3.研究方向方面:现仅通过对症治疗缓解艾滋病患者症状,而对抗病因HIV病毒的中医药研究也有必要同时进行。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日后应积极进行临床药理研究,将中医基础理论彻底贯彻,中西医结合治疗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许前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科研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368-1370

[2]谢志满.92例艾滋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34-1236.

[3]郜桂菊,毛羽,赵红心,等.257例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2):134-137

[4]王少俭,李胜洋.122例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0,21(2):93-96

[5]韩迎东,徐立然,马秀霞,等.培土生金法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探析[J].国医论坛,2017,32(5):16-17

[6]靳华,张明利.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38例[J].中医学报,2010,3(2):198-199

[7]张明利,徐立然.经方加减辩治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举隅[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3):8-9

[8]罗春艳,李海强,姜枫.从足三阴经论治艾滋病相关性腹泻[J].中医学报,2016,31(12):1823-1825

[9]赵正阳,徐立然,李春燕,等.经方治疗艾滋病腹泻[J].中医研究,2017,30(6):60-64

[10]彭彬.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4):136

[11]党中勤.甘草泻心汤治疗艾滋病难治性口腔溃疡25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5):584

[12]李耀卿,董少群,张明亮.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HIV/AIDS复发性口腔溃疡65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257-258

[13]陈振念,何艳英,卫奕荣.中药含漱液防治艾滋病口腔病损10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10):114-115

[14]张润田,夏梦,王玉光,等.段行武治疗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90,98

[15]毛羽,王玉光,倪量,等.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及减少HARRT毒副作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研究自评价报告[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会议论文集.[C].2015

[16]王丹妮,李真,徐立然,等.李发枝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配伍精要[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497-2500

[17]曾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带状疱疹18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6):660-661

[18]韩居才.168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20(10):766-768

[19]姜静远.艾滋病机会性感染36例危险因素分析[J].蛇志,2014,26(4):390-392

[20]李亮平,徐立然,扶伟.中医药综合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会性感染的长期影响[J].中医学报,2016,31(1):1-3

[21]罗伟生,王仕衍,黄瑞,等.中药复方制剂联合HAART对HIV/AIDS病人免疫重建的系统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1):28-32

作者简介:于燕乔(1996-),14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本科生。

论文作者:于燕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9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概述论文_于燕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