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域下的东部裕固语颜色词“黑” “白”的语义扩展探究
汪 威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 300071)
摘 要: 颜色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颜色词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的语言中,属于一种语言词汇的核心部分。以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隐喻、转喻为理论基础来分析东部裕固语颜色词“黑”“白”的语义扩展,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其语义特征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对少数民族语言保护、类型学的跨语言比较研究以及濒危语言的记录和描写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东部裕固语;隐喻和转喻;“黑”;“白”;语义扩展
颜色词是一种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颜色的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颜色词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的语言中,它不仅是反映各种波长光谱的物理概念,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对色彩概念的界定及表达不尽相同。
Berlin&Kay(1969)认为,尽管颜色词的数量和范畴在不同的语言中差异显著,但其排序和分布却遵循着超语言的等级共性,即:[白/黑] > 红 > [绿/黄] > 蓝 > 棕(褐)> [紫/粉红/橙/灰]。[1]这一序列表明,一种语言中凡有某个颜色词,必然也有其左边的任一颜色词,却未必有其右边的颜色词。具体地说,如果一种语言有红色,那么一定也有黑色和白色,但是不一定有蓝色、棕色或紫色,余亦可类推。一般而言,颜色词范畴往往拥有多个义项,除了有表示色彩的中心义项之外,还有很多边缘义项,它们基本上是通过隐喻、转喻这两种认知模式发展而来的。颜色词隐喻功能的强弱会受到人类语言颜色词发生等级的普遍制约,等级越高,颜色词的隐喻功能就越强,[2]其语义也就越为丰富;转喻同样也在颜色词的语义扩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突显的颜色概念来代替另一事物或概念。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分析东部裕固语[注] 本文的东部裕固语转写均采用国际音标(IPA)标音,文中的语言材料系笔者2017年、2018年期间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大草滩村和红石窝村共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田野调查所得,同时参考了1981年出版的《东部裕固语简志》(照那斯图编写)和1985年出版的《东部裕固语词汇》(保朝鲁等编写)中的相关内容。 中等级序列最高的颜色词“χara”(黑)、“ha:n”(白)的语义扩展,探讨它们是如何在颜色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方式而具有其他语义特征的。东部裕固语是我国裕固族所使用的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目前,东部裕固语已被列为濒危语言,其使用者约有5000人左右,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红湾寺镇、皇城镇和康乐乡。[3]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强,东部裕固语的使用人口仍在逐渐减少。
一、认知理论下的隐喻、转喻机制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隐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据统计,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大约有70%的表达方式是源于隐喻概念。根据Lakoff&Johnson的经典定义,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源概念域(source domain)到一个抽象的目标概念域(target domain)的系统映射,[4]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经验去解释另一种经验。按语言学的范畴理解,所谓源概念域是指在语义上植根于身体所经验的各种低层次的概念域,目标概念域是指如使役、时间、情感等高层次的概念。[5]隐喻强调的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其基本机理是将源域的结构部分地、单向地映射到目标域之上。如:在东部裕固语中,“χara(黑) sana:th(思想)——黑心的(人)”就是通过隐喻认知将“黑”的语义由视觉域投射到了道德域。
与隐喻理论密切相关的还有转喻,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也是人们认识事物、形成概念的一种重要手段。相关性和邻近性是转喻实现的客观基础,因为人类很容易在相近或相关联的事物之间产生联想,并用这种联想来认识客观世界。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一般只牵涉一个概念域,两事物之间的映射往往是在同一个概念域内完成的。转喻的认知功能主要就是用事物中容易感知、辨认、记忆和凸显的部分来替代事物的整体或整体中并不显著的部分,或者用可感知的整个事物来代替事物的一部分。[6]如:在英语中,人们用“white collar”(白领)来指代那些从事脑力劳动、穿着考究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在“我刚刚吃了一个菠萝”这句话中,人们是用菠萝这一整体来指代菠萝可吃的果肉。
“我换上了卡尔蔡司Distagon 35毫米 f/2.8镜头。因为我想要画面更贴近格斗者、更具有代入感。”Graham解释道,“地垫训练区是在健身房的中间,四周空间很充足,所以当Carys和Dylan在搏斗时,我可以跟着他们四处移动。但也因为距离窗户比较远,光线不那么充足,这有点棘手。不过,好在这台A9在高ISO时依然能有良好的表现。”
二、隐喻、转喻在“χara”(黑)的语义扩展中的应用
(一)“χara”(黑)的隐喻表达
1. 程度隐喻
在东部裕固语中,“χara”可以用于某些名词的前面,表示所修饰的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某种属性、特征的强化。因为黑色在色域中属于深色系列,所以人们常常由“颜色深”而联想到“程度深”。此时,人们对“χara”的认知域由视觉域投射到了心理感知域。具体实例如下:
(1)χara(黑)βl(冬)—— 严冬
语境的创设,也称为语境构建,是表达者对表达的有意识的准备。在理解了言语的目的和语境可能受限的情况之后,语言表达者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有意识地为自己准备充分的外部条件。它是由语言表达者构建的语境,是在真实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前教学活动的预设和准备就是课堂教学语境的创设。
(2)χara(黑)arkh(酒)—— 烈酒
例(1)中的“βl”(冬)的特征是天气寒冷,用“χara”修饰后,就表示冷的程度的加强,所以“χara βl”意为“严冬”,即指极冷的冬天。同理,例(2)中的“arkh”(酒)的本义是“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注] 此处引自《新华字典》(第10版),224页。 ,其特征是乙醇含量越高,就越容易使人醉,“χara”此处用以表示酒精中乙醇含量的增高,所以“χara arkh”意为“烈酒”。又如:
本节课挖掘地方教学资源,不仅有助于师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生物多样性,体会家乡美,并升华至民族自豪感;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优化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化解本节教学中基因的多样性这一难点。
(3)χara(黑)aβa(爷爷)—— 曾祖父
(4)χara(黑)aka(奶奶)—— 曾祖母
南方地区应加强晚稻和一季稻田间水肥管理,采取以水调温或喷施叶面肥等有效措施,减轻高温的不利影响;针对柑橘、棉花、花生、蔬菜、花卉等作物,因地制宜采取适时喷溉、覆盖、遮阳等措施减轻高温危害。同时加强暴雨、洪涝和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防范工作。
(27)ha:n(白)sethklth(心)—— 心地善良的(人)
(19) thala-tasn χarala-βei.
事实的确如此。改革开放40年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中央和地方党委领导下,通过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地方立法工作的实践,不仅制定出台了一大批促进地方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的地方性法规,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地方立法体制不断完善、立法经验不断丰富、立法水平不断提高,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和地方人大工作夯实了基础。
(6)χara(黑)paa(年轻)—— 幼年
例(5)中的“urhaq”(早晨)通常是指“从天亮到上午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从数学表达式上看,珠子总数和珠垫面积之间的关系似乎很复杂,但是从绘制的函数图像(见图9)中可以看出,函数关系近似表现为简单的线性关系,随着珠垫面积的增加,珠子总数量是呈直线增长的.
其突出特征是“时间早”,“χara”此处用以表示“更早的”,即先于“早晨”的那段时间,所以“χara urhaq”意为“大清早”。例(6)中的“paa”(年轻)多用来指“十七八岁至三十岁出头”这一年龄段,强调相对来说“年纪不大”,“χara”此处用以表示“年纪更小的”,即早于年轻时期的一段时间,所以“χara paa”意为“幼年”。
2. 量度隐喻
黑色常带给人神秘之感,而神秘的事物总是令人心生敬畏。在历史上,很多民族都崇尚黑色,如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壮族等。在人们心目中,黑色象征着一股神秘、巨大的力量。一般而言,有力量的事物往往在“体积”或“数量”方面占有优势,所以“χara”由此引申出“大”或“多”的语义。具体实例如下:
在东部裕固语中,“ha:n”也会被用来描述事物的状态。如:白色亮度很强,会让人联想到“明亮、光亮”,所以“ha:n”由此引申出“天亮”之义。具体实例如下:
例(13)中用“χara”来修饰“hthq”,突出的是“异己的、其他的”,即表示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所以“χara hthq”指“外部落、异乡”。例(14)中的“sakla-”意为“嫁给”,“χara”加上“与-位格”附加成分“-t”之后表示“别处”,所以“χaratsakla-”实际上是指“(把女儿)嫁到别人家里”。
尽管对树脂面做粗糙处理可以增加托槽的抗剪切强度,但也使树脂表面产生了大小不均的裂隙及空洞样改变。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表面处理方法。
(9)χara(黑)le(活儿)—— 干不完的活儿
(10)χara(黑)khlesn(汗水)—— 大汗
例(7)、例(8)中的“χara”用以形容事物的“体积大”;例(9)、例(10)中的“χara”用以形容事物的“数量多”。
3. 道德隐喻
黑色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没有光亮的、看不见的”,如“黑暗的夜晚”“漆黑的房间”等。由于人们在黑暗中常从事一些不正当的、或罪恶的活动和交易,因此黑色在许多语言中都有“坏的、邪恶的、违法的”之义。如:汉语中的“黑心”“黑市”;英语中的“a black villain”(恶棍)、“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等。在东部裕固语中,“χara”也有此义,具体实例如下:
(11)χara(黑)khelen(舌头)—— 恶言
(12)χara(黑)mer(路)—— 犯罪的道路
例(11)中的“χara”有“坏的、不好的”之义,“χara khelen”字面意思为“坏的舌头”,实际上是指“恶毒的语言”。例(12)中的“χara”有“不正当的、违法的”之义,所以“χara mer”指“犯罪的道路”。以上例子显示,“χara”的语义通过隐喻认知已由视觉域投射到了道德域。
4. 情感隐喻
从语言层面上讲,情感范畴和颜色范畴之间很难找到共性,但在人们的想象中却可以将
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前所述,黑色会令人联想到“黑暗”,人们对处于黑暗之中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以至于从情感上也觉得是“陌生的、与自己无关的”,所以“χara”由此引申出“别的、其他的”之义。具体实例如下:
(13)χara(黑)hthq(部落)—— 外部落、异乡
(14)χarat(黑)sakla-(嫁给)——(把女儿)嫁给……
(8)χara(黑)køre:sn(野兽)—— 熊[注] 例(8)中的“køre:sn”意为“野兽”,而熊是野兽中体积较为庞大的,以此人们用“χara køre:sn”来指代“熊”。
此外,谈及黑色,人们总是会产生压抑、不愉快等心理反应。因此,在东部裕固语中,“χara”还有“气愤、不满、沮丧”之义。具体实例如下:
例(15)中的“χarala”是“χara”的动词形式,本义为“变黑、发黑”[注] 下文亦是如此。 ,此处表示哥哥因生气而脸色暗沉。例(16)是一句谚语,一些老年人会常用这一表达,旨在感叹自己因年老而丧失了劳动能力,“χara”此处流露出人们的沮丧、不满或自我厌烦的情绪。
再者,据相关研究表明,裕固族在历史上曾经信仰过萨满教。[7]在萨满教的文化中,白色与黑色象征着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对立和矛盾。[8]黑暗、邪恶和死亡都会使人感到恐惧、害怕,所以“χara”由此引申出“可怕的”之义。具体实例如下:
(17)χara(黑)phrqhan(佛)—— 天花
(18)χara(黑)tar-(压)—— 魇
例(17)中的“χara phrqhan”字面意思为“可怕的神灵”,实际指“天花”,是古时候一种非常恐怖的流行传染病,会导致人畜的大量死亡。例(18)中的“魇”通常指“睡梦中被什么东西压住而不能动弹、常伴有尖叫”,“χara”此处表示“不知明的、可怕的东西”。
5. 状态隐喻
在日常生活中,颜色往往与事物的状态密切相关,如草木到了秋天会枯黄、人老了头
使用该模型开发一款水光面膜配方,筛选19名消费者(排除条件同1.1),年龄为22~41周岁,其中干性肌肤和中性肌肤9名,混合性和油性肌肤10名。采用半脸随机单盲测试(盲测针对专家视觉评估人员和仪器测试人员),按1.6模型计算产品使用前后拟合水光指数提升值、拟合水光指数提升百分比,并将水光面膜产品使用组和空白组进行对照。
发会变白等。因此,人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把事物的状态与颜色联系起来。在东部裕固语中,“χara”也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状态。如:雪融化之后会露出黑色的地面,所以“χara”由此引申出“融化”之义。具体实例如下:
(5)χara(黑)urhaq(早晨)—— 大清早
草滩-与-位格 雪 变黑-过去时 语气词
草滩上的雪融化了。
(20) thusn[注] “thusn”此处指凝固成块状的油脂。 χarala-βei.
油 变黑-过去时 语气词
油熬开了。
例(19)、例(20)中“asn”(雪)和“thusn”(油)并不是变成了黑色,而是指由固体融化为液体的状态。
(二)“χara”(黑)的转喻表达
1. 事物转喻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的影响,裕固族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奶制品。奶制品的颜色大都是白色的,因此人们习惯于用“ha:n”(白)来指代含奶的东西,而用“χara”(黑)来指代不含奶的东西。具体实例如下:
(21)χara(黑)ha:(茶)—— 清茶
(22)χara(黑)tele(乳房)——(牲畜的)无奶乳房
此外,“χara”用来指代事物的情况还有:
(23)χara(黑)ker(帐篷)—— 帐篷(以牛毛织品制成)
作为游牧民族,从前的裕固族人都住在帐篷里。这种帐篷是用牦牛毛捻线织成的毯子所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程序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2 溶出介质 由于奥美拉唑在酸性条件下很快降解,因此现有技术通常将其设计成肠溶制剂,从而避免被胃酸破坏而失去药效。肠溶制剂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而呈现pH依赖性释放的特点。一般而言,肠溶制剂在酸性介质中不释放或几乎不释放,当抵达肠道某部位碱性介质时能大部分或全部释放药物。因此,溶出介质应能反映体内经胃到十二指肠或小肠中pH的变化。
(25)ha:n(白)sara(月)—— 春节
缝制的,其主体颜色为黑色,所以人们“χara(黑)ker(帐篷)”来指代这种“结实耐用、可以居住的帐篷”,与下文提到的“ha:n(白)ker(帐篷)”[注] “ha:n(白)ker(帐篷)”的具体解释详见下文。 相对。
2. 人物转喻
在东部裕固语中,“χara”用来指代人物的例子如下:
(24)χara(黑)jur(裕固族)——讲西部裕固语的人
裕固族内部的语言现象较为特殊,一部分人讲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一部分人讲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同时,讲这两种语言的人都会说汉语,所以并不影响二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据相关研究记载,讲东部裕固语的人是元、明代以来统治裕固族地区的蒙古贵族的后裔,所以他们自称为“ʃra(黄) jur(裕固)—— 黄裕固”(黄色有“高贵、尊贵”之义),而称讲西部裕固语的人为“χara(黑) jur(裕固)—— 黑裕固”(黑色在西部裕固语中有“地位低下的、受管辖的”之义),这种称呼仍流传至今。[9]不过,该语义色彩目前已经完全淡化,人们用“χara jur”单纯指代讲西部裕固语的人。
三、隐喻、转喻在“ h a:n”(白)的语义扩展中的应用
(一)“ha:n”(白)的隐喻表达
1. 态度隐喻
在现实生活中,颜色词常被赋予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借以表达人们内心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裕固族人崇尚白色,因为白色是雪山、羊群、奶汁的颜色,这些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在东部裕固语中,“ha:n”有“吉祥的、尊贵的”之义。具体实例如下:
图3、图4为应用实例。图3为CF-8M的碟板铸件[4],采用横浇道生产时存在夹渣和气孔。后来改进浇注系统,增加浇口杯B,原浇口杯A 作为排气孔,且浇口杯A 上设置了3条拉筋用来排气。实践证明,渣孔问题得到解决。
(26)ha:n(白)mula(孩子)—— 贵子
例(25)中的“ha:n sara”字面意思为“吉祥的月份”,实则指春节,因为春节对于裕固族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节日,人们会前前后后庆祝一个月。例(26)中的“ha:n”意为“尊贵的”,“ha:n mula”是人们对别人家孩子的尊称。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11月我院门诊血清TPPA、RPR均阳性需要治疗的梅毒患者824例,其中男446例,女378例。男性平均年龄45.8岁,女性平均年龄37.9岁。
2. 道德隐喻
从上面词汇表中的词汇,不难看出,与之相关的听力材料是关于大学生交学期论文的事情。还能预测出某个学生没能按期提交老师布置的论文,并且为不能如期交作业找原因或借口。
白色是冷色调,常带给人明亮、素雅的感觉。在很多文化中,白色都象征着纯洁、高贵。
如:在西方的婚礼上,新娘会戴着白花,穿着白色的婚纱。人们常常由白色联想到人的“心灵纯净、品德高尚”,所以“ha:n”有“心地善良的”之义,具体实例如下:
例(3)、例(4)中的“aβa”(爷爷)、“aka”(奶奶)是指比父母辈份高一级的长辈,“χara”此处用以表示辈份的增长,即比爷爷、奶奶的辈份还高一级,所以“χara aβa”、“χara aka”意为“曾祖父”“曾祖母”。类似的语义投射还有:
3. 状态隐喻
(7)χara(黑) qata(岩石)—— 巨石
(28) ø:r hei-ei.
黎明 变白-过去时 语气词
天亮了。
例(28)中的“hei”为“ha:n”的动词形式,本义为“变白、发白”[注] 下文中亦是如此。 ,此处指“天亮”。
此外,白色常给人以“虚无、透明”之感,会让人联想到没有颜色,所以“ha:n”由此又引申出“丢失、消失不见”之义。具体实例如下:
根据语境我们得知,例(29)中的“hei”并不是指衣服变成了白色,而是有“丢失”之意。“丢失、消失”即为“平白无故地失去”,所以“ha:n”还有“免费”之义。具体实例如下:
(二)“ha:n”(白)的转喻表达
1.事物转喻
有些老年人得了眼病,眼角膜会因病变而长出“白斑”。在东部裕固语中,人们用“ha:n”来指代这种眼疾,也称作“白翳”。具体实例如下:
此外,如前所述,由于奶制品的颜色是白色的,所以人们用“ha:n”来指代含奶的东西。具体实例如下:
(32)ha:n(白)ha:(茶)—— 奶茶
(33)ha:n(白)thusn(油)—— 酥油
例(32)中的奶茶里面含奶,所以人们用“ha:nha:”来指代奶茶。例(33)中的酥油是一种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脂肪而做成的食品,其实际颜色呈黄色或淡黄色,但由于它的原材料是鲜奶,所以人们仍用“ha:n thusn”来指代酥油。
“ha:n”用来指代事物的情况还有:
(34)ha:n(白)ker(帐篷)—— 帐篷(以白布制成)
上文中我们曾提及,帐篷是游牧民族不可缺少的物品。实际上,除了“χara(黑)ker(帐篷)”以外,裕固族人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用到一种由白布缝制而成的帐篷。这种帐篷不能生火、做饭,人们一般只用它来搁置一些生产、生活用具。因此,在东部裕固语中,“ha:n(白)ker(帐篷)”特指这种“由白布制成的、堆放杂物的帐篷。”
2.人物转喻
人物转喻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用人的头发、服饰、或面部的颜色等来指代人,如英语
中的“gray hair”(老年人)、汉语中的“黄脸婆”等。东部裕固中的“ha:n”也有这一用法。具体实例如下:
(35)ha:n(白)ti:lth(袍子)—— 非宗教职业者
裕固族人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僧人所穿的衣服大都色泽鲜艳,一般为红色或
黄色。为了与之相区别,人们用“ha:n(白)ti:lth(袍子)”来表示“非宗教职业者”,即与僧人相对的“俗人”。
四、结语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的内容则来自于现实生活。由于受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社会文化等影响,不同的民族会以不同的方式认识事物、感受生活,久而久之,语言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如:裕固族人崇尚白色,因此东部裕固语中的“ha:n”(白)有“吉祥的、尊贵的”之义;帐篷是裕固族人生产生活的必备物品,因此人们根据其主体颜色“χara”(黑)和“ha:n”(白)分别对不同种类、性能的帐篷冠以不同的名称。凡此种种,均能反映出该民族的地理、历史以及文化方面的特性。
本文通过举例性分析,探讨了东部裕固语中等级序列最高的颜色词“χara”(黑)、“ha:n”(白)通过隐喻、转喻这两种认知方式进行的语义扩展。显然,文中的列举可能并未穷尽这两个词的所有语义。不过,本研究对人们正确理解东部裕固语基本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和用法、类型学的跨语言比较研究以及濒危语言的记录和描写等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Berlin B. and Kay P. 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 [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9: 4.
[2] 黄行.颜色词的语言认知研究[J]. 民族翻译,2011(3):50-60.
[3] 阿拉腾苏布达.东部裕固语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 语言与翻译,2015(4):63-66.
[4] Lakoff G. and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4-5.
[5]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M]. 沈家煊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3.
[6] 朱建新,左广明.再论认知隐喻和转喻的区别与关联[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59-62.
[7] 贾学锋.近三十年来国内裕固族宗教研究的成就与问题[J].世界宗教文化,2010(6):87-92.
[8] 梅花·俄力亚斯, 乌鲁木齐拜·杰特拜. 哈萨克语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2):195-198.
[9] 陈宗振.西部裕固语研究[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4:14.
A Study on Semantic Extension of Color Words “black ”and “white ”in East Yugur from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WANG Wei
(School of Literatur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
Abstract : As one of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 objective world, color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Colors words, which belong to the core parts of vocabulary, universally exist in the languages of different nation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semantic extension of color words “black” and “white” in East Yugur, which will help people gain an insight into their semantic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Meanwhile, it also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tection of minority languages, the 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 of typological study as well as the documentation of endangered languages.
Key words : East Yugur; metaphor and metonymy ; “black” ; “white”; semantic extension
收稿日期: 2019-03-15
作者简介: 汪威(1984-),女,辽宁海城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裕固族语言与文化,语言类型学及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 :F4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2815(2019)02-0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