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乡市湘铝医院(湘乡市康复医院)骨外科 湖南湘乡 411400
【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的方式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采用内固定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地时明显优于采用内固定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采用内固定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好,恢复时间更快,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更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趋势日趋严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人中的高发病,由于老年人大多数有骨质疏松的情况,平时的磕磕碰碰也极易造成严重的骨折。对于骨折通过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1]。在现代医学中,对于骨折治疗一般分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和内固定手术治疗这两种方式。据文献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经常出现各种并发症[2]。为了减少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病率,选择一个有效的方案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8~69岁,平均(63.1±5.5)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5~71岁,平均(62.8±6.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并发症情况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首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耐受手术。然后,均行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类型,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的骨折,采用皮牵引固定。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合并症,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患者的状态进及时调整以适合手术。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后,侧卧于手术台上,逐层切开股骨头,髋关节脱位后,处理股骨臼,并重建股骨粗隆,安装假体试模,最后选择对应型号固定,将髋关节复位,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内固定的方式治疗,患者采取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患侧垫一高枕,在C臂透视下进行闭合法牵引复位。如若不行,则行切开法,选取切口后,沿股置入导针进行扩髓,随后用髓内钉固定。确认复位满意后,对股骨安装螺丝钉,最后冲洗道口,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1.3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率。
1.4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等级分为优、良、差。优:症状消失,能和伤前一样走路。良:进行长距离行走时会有发麻、轻微疼痛之感。差:无法正常行走,伴有剧烈疼痛。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经(n%)表示,采用卡方(x²)检验,计量资料用(x±s)描述,采用t检验,在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采用内固定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据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增长的趋势,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骨折造成患者卧床,行动受限,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3]。在临床中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有文献报道,采取保守疗效不显著,而手术治疗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4]。在临床中主要采用的手术疗法有两种,分别是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法,治疗效果均较好。内固定可以保护骨折端血运,具有生物学优势,而人工关节置换克服了患者需等到骨折愈合才能活动,从而使患者可以更快的下地行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假体已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尽快地恢复患者下肢功能,缩短治疗时间,避免发生并发症。但是,具体实施应该考虑到患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采用内固定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内固定更为显著。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地时明显优于采用内固定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0.05)。该结果提示,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恢复时间更快。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采用内固定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小。
综上所述,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更好,恢复时间更快,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更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松,赵刚.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51-152,155.
[2]陆志刚.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4):487-489.
[3]陈立福,单德龙.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38):154-154.
[4]朱建富,郑海荣,叶明呈等.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内固定的对照研究[J].健康研究,2014,34(6):661-663.
论文作者:陈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股骨论文; 患者论文; 人工关节论文; 不稳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