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金融与产业分离趋势_金融论文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金融与产业分离趋势_金融论文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金融与产业分离的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论文,趋势论文,产业论文,垄断资本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4)01-0026-06

一、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金融与产业分离的趋势,并以此形成以资本主义金融为主体,以金融自我循环、自我膨胀为主导的新的积累方式、生产方式

金融与产业分离的趋势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追逐剩余价值的本质决定的。他们用借来的资本执行资本家的职能,占有无偿劳动,而且企图不经过劳动过程、生产过程就实现这种占有,就得到垄断者的利益。其标志就是企图凭借G-G'的循环得到资本价值增值,企图实际也进行着使资本价值的增值形式的改变。

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马克思在研究货币资本循环和生息资本问题时就指出了这个现象。他描述到:“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媒介而赚到钱。”[1]他在研究生息资本时,认为早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就产生了脱离资本的现实运动和实际经济运行而追求货币自行增殖的资本拜物教的妄想。[2]而马克思指出的这个现象,是就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以及就食利资本而言。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产业资本占据当时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在列宁生活的时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列宁深刻地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实质,在指出垄断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与生产的高度融合、银行资本与生产资本的融合形成金融资本的同时,也指出了“三个分离”问题,他说:“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3]他认为,这一过程进行到怎样的程度,可以根据发行各种有价证券的统计材料来判断。他用金融资本量的极大增长说明这个问题。

资本主义经过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的发展,在20世纪70~80年代向国际垄断发展,其中金融垄断在其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全球化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占据统治地位,形成以资本主义金融为主体,以其金融自我循环、膨胀为主导的生产方式、积累方式,使上述马克思、列宁所指出的种种“分离”极大地扩展,在经济运行、社会生活、政治统治、思想意识中扩展,而且不仅在局部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几乎所有国家推行和扩展。在现代,金融与实际产业分离的趋势,产生与这种分离相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形成以此为决定的思想意识,形成对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统治、管理方式。产生大规模的食利者阶级,还有食利国家。实际进行着资本价值的增值形式的改变。当前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其显著的标志就是金融与产业分离的特征:

资本的积累集中在金融领域,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越来越脱节。金融操作的系统使资本积累越来越不真实,与劳动和生产几乎完全脱离了关系。但是资本的积累却因为这些虚幻的资本可以变成金钱,而且不断钱能生钱。这就是来自于跨国银行的神秘操作,证券、赋税、社保基金都成为了金融操作的标的。在美国,靠资产的增值获取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这个资产增值方式,不是建立在物质劳动的基础上,而是通过各种非物质劳动的交易行为即对各种资产的多次包装,反复进行买进卖出来获取。衍生性金融产品不断滋生,它又增加了资本的虚幻性。

经济结构虚化。日益以服务业,尤其以金融、信息产业为主,占到全部国民经济比例的60~70%,在国民生产总值、就业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英国共产党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斯说,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中深层次的结构问题。资本主义所有权的集中,即垄断造成的巨大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向少数庞大的公司积聚,特别是在金融业。金融业创建了金融资产,并以越来越‘虚构’的价值进行交易,利用劳动者的储蓄启动和推进这一进程;同时银行和金融机构大大地增加了对其他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控制”。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负债经营和透支消费成为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常态。

形成对世界新的剥削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发达国家不断把越来越多的工业制造业转移到国外。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仍然保有核心技术以及高端科技产业。他们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为垄断资本带来超额利润,又以廉价进口这些国家的日用消费品等产品,而以高价出口军工以及高技术产品,并吸引全球投资美国股市。

以美元霸权为标志的金融霸权支撑这种积累方式、生产方式。世界分成了两级,一极是少数占有高额垄断利益的金融垄断资本所有者;一极是产业转移国家的工资劳动大众。

上述以资本主义金融为主体,以其金融自我循环、膨胀为主导的新的生产方式、积累方式,其经济结构等等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的所有制关系,依旧建立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的基础之上。而资本的增值方式却更加鲜明地表现为金钱“价值”在资本增值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决于金融产品的买卖和对价格趋势的预期,进行G-G'循环。今天金融资本的存量和流量,食利者阶级的规模,食利国家等都不可与以往同日而语。

二、金融与产业分离趋势形成的原因

(一)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使更多的剩余资本脱离生产部门流向高利润的金融部门。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的作用使利润率呈下降的趋势。由于实体经济部门利润率的下降,过剩资本向利润率更高的金融部门转移,由此开始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过程。集中体现在金融的发展和相对独立膨胀上。金融部门虽然不创造价值,但依靠吸收更多资本投入形成金融泡沫而获利,金融部门受到了逐利资本的青睐。

金融业获得更高的额外利润,成为金融垄断资本“淘金”的沃土。社会资本流入金融业和信贷、投资活动的发展,使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大大提升。在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最发达的美国,3%的银行控制了70%以上的资产。16家最大银行控制着整个银行系统1/3的资产,一批金融巨鳄在金融活动中占有支配地位,它们从事于数额庞大的信贷与投资业务。经济的金融化、金融资本快速占据主导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鲜明趋势。

(二)金融市场的独立与发展。战后科技进步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出现全球性的产能过剩,竞争空前激烈,利润率持续下降。垄断资本所积累的大量资产必须找到新的增值空间,世界金融市场就在上述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

市场经济的大发展,金融市场的独立是金融与产业分离的一个条件,使金融资本不须经过生产过程,把资本直接投入金融市场运行就可获得收益,实现了G-G'的现实运动。正是借助于这种形式,资本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摆脱物质生产过程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

战后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迅猛扩大;多种金融机构纷纷崛起;衍生金融产品、有价证券、风险资本等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资本不断地流向这些领域。法国学者德洛奈认为,货币和金融市场形成了一个提取和集中世界储蓄的体系,“确切地说,金融市场是进行控制的地方,它能够保证资本所有者的绩效最大化”。[4]

在资本主义金融市场条件下,整个社会的资金日益流向股市、证券交易市场,出现货币信用过度扩张。货币信用过度扩张:一是社会资本过多流入和集中于金融领域,特别是股市;二是在金融自我循环中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过度发展;三是劣质或“有毒”的金融工具的使用和多次使用,即杠杆率过度增大。上述情况,意味着国民经济中超出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货币信用交易活动量的过度增大,特别是金融虚拟资产交易量的过度扩大。金融市场通过对货币的操纵进行着全球财富的再分配,将更多的财富聚敛到金融资本巨头手中。

(三)垄断的深化和发展。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序言中写道:“我希望我这本小册子能有助于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经济问题。”[5]垄断是理解帝国主义经济实质的钥匙。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垄断的深度、广度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没有离开这个基本问题。金融与实际产业的分离,是在高度垄断的基础上产生的,金融资本的统治不是由于这种分离而削弱,而是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强硬的手段加强。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资本主义的一般性,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者说生产资本相分离,完全依赖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而“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时候,这种分离达到了极大的程度。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余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6]

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美元霸权为支撑的金融霸权。金融霸权是一种高度垄断化的,帝国主义强国依靠自身的军事、经济、科技和金融的强势,在全世界形成的金融垄断资本的统治。通过对世界货币的垄断,利用美元等世界强势货币的垄断地位形成对世界的新的剥削模式,对世界政治、军事、地区事务进行控制。

金融资本大国利用自己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强势将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化,廉价购买这些国家的垄断地段的地产,垄断的资源公司和公共设施如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通过金融化、私有化的方式,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利润转移到国内。

金融资本的扩张使传统的金融部门从包括金融以及保险扩大到房地产部门,(通常以FIRE表示),通过私有化导致金融部门的进一步扩大,扩展到垄断行业和资源行业。五大泛金融部门,即金融、保险、房地产、垄断的资源和公用事业部门的垄断权力空前增大,同时增强的也是不劳而获的能力,扩大寻租,扩大食利性经济。

在当今世界,国际金融资本寡头垄断空前发展。法国学者黑弥·艾海哈2011年10月13日在台湾成功大学演讲时说:“整个金融的操作,其数目非常庞大,手段极其复杂。而庞大的金额和操作机器,却只落在非常少数的几个人身上。有时候我们称之为‘十五人集团’。就是这些跨国银行的寡头在操控着地球。这些寡头大部分都在美国,譬如说摩根史坦利集团、高盛集团,就是这些人在玩弄整个金融体系的衍生性商品。”[7]

(四)资本全球化。金融资本为取得更高的利润,不仅向金融领域集中,而且在地域上扩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全球化,实际上是金融资本为主导的资本的扩张、以金融全球化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资本的本质在于实现价值增值,这决定了资本的行动逻辑是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地扩张以追求价值增值。它一方面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而奔走于全球各地,另一方面造成全部社会关系按资本的愿望向一切社会领域中广泛渗透,因此,“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8]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垄断资本所主导的全球化趋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劲,这是垄断资本支配作用,在全世界进行更广度和深度统治的重要表征。

垄断资本推行的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加剧金融与产业分离的趋势。一是垄断资本推行的资本输出,全球资本的流动,形成产业转移,助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空心化。世界形成两极,一极是获取高额垄断利益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巨头,一极是发展中国家的广受剥削的劳动大众。二是全球化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全球性的虚拟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交易,使遍布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中心所控制的金融交易空前巨大。在空间维度上,金融资本所操控的金融市场通过全球空间布局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加剧了资本脱离实际产业的分离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依托于信息技术,在金融化和全球化这两个维度上迅速膨胀。由大垄断资本集团主导的金融业成为控制全球经济命脉的主体。垄断资本集团的经济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张。信息化与全球化为资本的时空运动提供了最大限度,资本在全球灵活布局大大增强了对雇佣劳动的统治。

(五)金融运行中的自我膨胀、虚拟化机制。当代发达国家金融的过度扩张,还由于金融活动自身存在着自我膨胀、虚拟化的机制,反映了立足私有制的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货币信用活动扩张趋势。第一,金融交易工具的增多和现代金融创新中的m扩张。m具有“准货币”性质。现代金融学使用m[,3]m[,4]……术语来称谓这些金融工具。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尔街大公司在垄断利润驱使下不断推行花样百出的“金融自由创新”,多种金融产品特别是衍生金融产品被创造出来和推向市场,如债务抵押证券、信贷违约互换等。这种现象就是金融创新中的m扩张,它意味着货币范畴内涵的扩大。第二,虚拟资产交易自我膨胀。证券的市场交易价格或市值,不等同其实在价值,它经常地高于实在价值,也会跌到实在价值以下。虚拟资产市场交易带有强烈的投机性,人们通过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投机利润。金融资产交易中资产价格膨胀和“泡沫化”的出现,是虚拟资产的价格变动机制及其引发的资本市场自我膨胀的当代发达金融交易的特征。第三,衍生金融产品促进了金融资产自我膨胀。衍生金融资产的创造和引入资本市场,促使一种倒金字塔式的虚拟资产的不断自我扩大机制的形成,由此出现了快而大的泡沫。第四,金融业中通行强激励机制,促使金融高管行为畸化,增大了虚拟资产市场交易活动的不确定性。“金领”阶层,特别是华尔街金融高管的年报酬畸高,实质上体现了高管层对企业利润的分享机制,带来严重负效应:它助长金融投机活动和“非理性繁荣”;助长企业经营中的瞒报和财务作假;助长追求短期的投机盈利,而不是谋取公司长期稳健的成长。这强化了金融泡沫化发展和金融运行的不稳定性。

(六)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以及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理论意识形态。在发展金融经济和利用其积极功能中,需要有效的制度约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但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特别是80年代以后的金融化、全球化进程中,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主流意识的是新自由主义,及其经济政策主张,极大地助长了经济自由化、金融化、虚拟化,必然导致金融与实际产业的分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是其理论政策工具,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开辟了道路。新自由主义鲜明地代表了金融资本的利益,反对对金融资本的严格监管,主张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推动金融自由化。欧美等国实施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其结果是金融市场缺乏监管,信息极不透明,欺诈成风并且带来了严重的金融泡沫。

三、金融与产业分离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的积累方式、生产方式凸显其发展的历史局限性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自我过度膨胀,违背生产力发展规律。信用制度的发展与演进,各种金融工具的发现和使用,是适应生产发展需要而产生,要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服务。其自身不能脱离生产而自我膨胀,虚拟资本的数量应与现实资本成一定比例。针对金融领域还需要有制度约束和监管。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下,新自由主义盛行,金融垄断资本把发达的信用制度用作谋取私利的工具。

证券、股票等金融资产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收益来源于实际创造价值的经济部门,因此金融资本的发展依赖于现实资本所创造的新价值的流入。当越来越多的新价值被转移到金融部门、越来越多的现实资本被投入到金融交易中去,现实资本的积累过程受到破坏,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亦受到破坏,导致金融资本发展膨胀的基础即新价值的创造被削弱,因此虚拟经济的泡沫必将破灭并带来经济的巨大波动。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每一次短暂繁荣,无不与金融泡沫密切相关,而每次繁荣过后的危机又无不与金融泡沫的破裂密切相关。

这表明,金融远离实际产业,资本主义以金融为主体、以金融自我循环和膨胀为主导的积累方式,失去以劳动生产率提高助推经济增长的正确的方式。而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与产品的占有私有化的必然结果。而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用全社会的资本创造全社会的财富,为最广大的民众创造财富,才能够改变这种“头足倒立”的机制。

(二)金融资本过度扩张造成生态问题,使全球的发展不可持续。垄断资本为获高额利润而不断的扩张,为保持霸权而进行无休止的竞争,为此不惜破坏全球的资源、环境、生态平衡。一些国家生产和生活的负债经营、透支消费;一些发展中国家被迫放松对资本的管制,对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成本外部化方面的限制减弱,也加剧了生态、资源和环境问题。

这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疯狂的竞争和无节制的消耗自然资源并使其接近枯竭的基础上。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世界人民的高度关注和强烈不满,波及全球的“绿色运动”、“红绿色运动”以及“生态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破坏生态环境、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的一种抗争。那里的物质和精神生产从属于最大限度地搜刮利润、积累资本、满足毫无遏制的个人欲望。它把生产看做是对人的全面剥削和对自然资源的全面掠夺,而不考虑社会的耗费,不考虑对下一代人生活与环境的有害后果。在资本的过度扩张背后是严重的生态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等全球性问题。

(三)资本集中、垄断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深化。少数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巨头占有、消耗了世界上的大部分资源,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却缺少必要的生活资源;一边是奢侈和浪费,一边是在生存边缘的挣扎。金融资本的集中和垄断越是发展,资源和财富的分配就越是不均。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就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占有的私人化,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与劳动人民的贫困化、支付能力的缺乏并存。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以更大程度发展,由垄断所产生的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以更大的程度深化。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循环加强了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盘剥,以及向其他国家转嫁经济危机。把其他国家人民创造的财富转移到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寡头手中,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加剧。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所谓超前消费、借债消费依然是支付能力不足的表现。

资本主义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其社会基本矛盾的反映。而在当代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所主导的新的积累、生产方式下,危机有了新的表现:以金融体系崩溃为特征的世界性资本主义危机频繁爆发,股市剧烈动荡,大银行破产接踵而来。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已在美国股票狂跌(1987)、日本“泡沫经济”破灭(1994)、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东南亚金融风暴(1998)、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2001年以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衰退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最广大的劳动大众饱受危机带来的经济动荡的危害。2011年以来,在欧美发达国家首先爆发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说明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日益认识到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垄断、腐朽、寄生的恶劣本质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危机,同时也是社会危机、政治危机。

(四)全球化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空间的极限。金融资本的矛盾,一方面要享有最多的,越来越多的资源,包括各种政治的、经济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资源;但另一方面掠夺这些资源的空间却越来越狭窄。当他们进行全球化的扩张之时,就到了其发展的空间极限。资本主义大国历来把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当作缓解生产过剩、缓解危机的出路。但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找不到更多的空间缓解危机。而危机后,这些资本主义大国也采取了措施,但至今成效不佳。因此,资本主义扩张的空间达到极限,扩张的领域达到极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生存就越是达到极限。

我们看到,借经济全球化之力的外部调整,已经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化解基本矛盾、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过去可以区分、割裂开的内部调节与外部调节,现在却因为经济全球化而交织在一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难以从中套利了。

(五)垄断资本发展程度加深进一步表明其历史局限性。金融与产业分离是金融资本高度集中、垄断高度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从一般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以及国际垄断;其领域从工业垄断到金融垄断,从实体资本经济到虚拟资本经济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从生产过剩、人口过剩到货币过剩、资本过剩。当代货币资本的积累数额惊人庞大,其虚拟性史无前例,是最纯粹的赌博欺诈制度。全世界形成两极,一极是资本主义极少数富国,货币资本家阶级,食利者阶级,食利国家;一极是大多数的穷国,劳动者的贫困化。

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具有两面性,作为历史上曾经进步的力量,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另一方面,是剥削剩余价值的不断加剧。一方面有巨大的财富积累,另一方面也有经济与社会的危机崩溃状态。在这种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时,它不可遏止地扩展。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最后阶段就是垄断资本主义,这时出现与以往不同的是资本消灭资本,资本的集中和垄断使大资本消灭小资本。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关节点,是资本全部运动的历史终结点。资本的运动最终造成垄断,这种垄断不仅是对工人和许多独立经营的劳动者的剥夺,同时,垄断开始对其他资本家进行剥夺,通过这种剥夺实现资本的高度集中,这就是垄断的过程。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指出:“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9]

资本的否定性在于反自然、反人性、反历史、阻碍生产力发展。“资本不可遏止地追求的普遍性,在资本本身的性质上遇到了界限,这些界限在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使人们认识到资本本身就是这种趋势的最大限制,因而驱使人们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10]

标签:;  ;  ;  ;  ;  ;  ;  ;  ;  ;  ;  ;  ;  ;  ;  

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金融与产业分离趋势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