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至绥化高速公路
一、工程概况
伊春至绥化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纵一线鹤岗至大连公路的联络线,是黑龙江省中部地区中心城市之间便捷的高速公路运输通道。伊春至绥化段为“鹤哈高速公路”的中间段落,是东北区域骨架公路网中的纵二线(嘉荫至大连)、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网中的射三线(伊春至哈尔滨)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4.5m,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路基及大、中、小桥、涵洞等设计洪水频率1/100。路面结构采用SMA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次研究的主河道为巴塘河,扎巴曲为巴塘河的支流。扎巴曲汇入巴塘河后,最终向东流入通天河。新寨水文站处的河道横断面测站为21 480.34。
路线全长236公里,设过水桥梁73座,分离通道桥200座,涵洞415道,互通式立体交叉8处,路基土石方2346万m3。全线共设4处服务区,1处管养中心,5处管养工区和8处收费站。
全线于2009年4月20日开工建设,于2011年9月20日交工通车试运营,2015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验收,伊绥高速总投资67.8亿元。
二、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
3.反复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伊绥高速平均每公里造价2911万元,与国内类似条件高速公路比处于较低水平,这与设计方案的反复优化有密切关系。如绥化东互通,初步设计方案为主线利用现有二级公路加宽扩建,主线的纵断面线形与旧路一致,由于旧路路基较高,致使环路上跨桥梁较长、匝道路基高、占地数量大。施工图进行了方案优化,拓宽思路,提出了挖除旧路,降低旧路标高的设计方案,从而使整个互通区所有匝道的高度、减少占地规模,将900米跨线桥优化至300米,降低工程造价7400万元。
林区生态高速 层林尽染
3.中铁十九局伊承建伊绥高速项目获2012年度中国铁建杯优质工程奖。
林区分离断面
绥化东互通 五彩龙江
日月峡集聚式旅游服务区 欧陆风情
1.在岛状多年冻土工程处理方面的创新。高纬度岛状多年冻土区建设公路是世界性技术难题,确定了“地质选线优先、不考虑保护冻土、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设计原则。先后经历了冻土地质选线、冻土地质勘察、冻土工程处理方案选择、冻土处理新技术科研攻关等多个阶段,应用了地质雷达、自行研发的小型钻具等查明冻土范围,多次优化路线躲避冻土,提出了开挖冻土、CFG冻土筏板桩、冻土桥梁等方案,攻克了冻土施工技术难题。
2.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伊春至绥化高速公路获得2012年度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优秀设计一等奖。
三、获奖情况
4.龙建路桥多年冻土层冲击钻孔施工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
4.设计了国内首个在分离断面之间设置积聚式服务区,并设计左侧流入、流出匝道。日月峡服务区是国内首次采用左进左出匝道,并利用分离断面之间的区域设计的积聚式服务区,并将服务区与日月峡旅游区互通合并建设,设计既要融合旅游发展,又要保证交通安全及出行便利,极具挑战与难度。
2.在安全、环保、旅游与景观融合方面的创新。本项目提出建设 “节约、生态、环保、景观、旅游高速公路”的新理念,力求实现“路在林中展、溪在路边流、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高速公路新景观,设计了分离断面、左进左出匝道、集聚式服务区、草毯防护、隐形边沟等创兴性工程内容,开展了全面安全评价工作,应用了风电互补机电设备,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再生利用,做好交通部典型示范工程。
1.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高纬度岛状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获得2015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3年度黑龙江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习的中小学阶段,英语输入的类型单一,数量贫乏,缺乏丰富应用示范语境的情况下,很难激活中国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敏感点,很容易让中国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堤顶高程10.3m,堤顶较平坦,堤身完整。岩性主要为轻~重粉质壤土,局部夹重粉质沙壤土和粉质黏土,棕黄色,厚度3~3.5m,干~稍湿,硬塑~坚硬。
5.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寒冷地区公路平纵线形及横断面设计指标研究”获得2014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2年度黑龙江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考虑已明确电源基础上,根据电力电量平衡计算结果,2025年广东电力缺口约3 GW。根据《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开工建设湛江核电一期2×1 250 MW机组;再考虑新增部分新能源装机,预计2025年广东无电力缺额。
6.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在季冻区的推广应用”“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抗车辙技术研究”获得2014年度黑龙江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推荐单位:中国公路学会)
标签:高速公路网论文; 伊春论文; 黑龙江省论文; 工程概况论文; 运输通道论文; 中心城市论文; 中部地区论文; 东北区域论文; 中国公路学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