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研究概况分析--基于CSSCI分析_政治学论文

中国政治学研究概况分析——基于CSSCI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学论文,中国论文,概况论文,CSSC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8)05-0088-05

一、引言

政治学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学科之一,千百年来,政治学的主题——建构良好的政治生活——吸引了无数的智者奉献自己的心力与热情。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其他学科所没有的风风雨雨,并于20世纪80年代得以重建。20多年来,政治学研究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方面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有百余所高校设立了政治学系或者专业,培养层次也从过去仅有的学士学位,发展到今天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政治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对本学科的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都将有很大帮助。

近年来,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1-3],这些评价以定性的专家评价为主,少数定量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也是较早的一些数据[4]。2006年我们曾经使用2000-2004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政治学来源期刊的数据,从政治学期刊、学者、著作、论文、关键词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政治学的现状和学术影响[5]。从2000-2004年的CSSCI数据看,中国政治学研究受国际学术界影响较大,本土化程度较低,同时中国政治学研究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那么,2005-2006年的情况如何?中国政治学研究在这两年的发展有没有变化?是否仍然延续以往的特点?是否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将借助于2005-2006CSSCI提供的各类数据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和影响力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具体说来,本文将从政治学论文发文和引文概况、引文语种和类型、论文类型、各种基金资助对政治学研究的影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和著作等方面展开分析评价,并通过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和与2000-2004年政治学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展现政治学研究的特点、不足和发展。在另几篇文章中,我们还将运用CSSCI的数据分析政治学领域中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影响,以及政治学研究的热点和特点等。

根据中国2005-2006年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目录统计,中国公开发行的政治学期刊700种左右,排除通俗读物、政治读物、二次文献以及非中文文献的期刊,政治学学术期刊大约320余种。2005-2006年间,CSSCI收录政治学期刊分别为36种和38种。本文对政治学研究的分析评价主要根据这些期刊以及CSSCI其他期刊中所刊政治学文章进行。从总体看,CSSCI政治学来源期刊的结构与2000-2004年相比没有变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类、台港澳研究的期刊为23种;在其余的15种期刊中,有两本期刊属于“中共党史”类期刊,即《中共党史研究》和《党的文献》;《当代青年研究》、《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三种期刊以“青年研究”为主题,其刊载的论文覆盖了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妇女研究论丛》也与此类似;学报类期刊共四本,包括《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剩下的是一些政治学综合性期刊。政治学CSSCI来源期刊的上述分布特征,使得本文涉及的各种统计数据仍然具有以下特点:政治学各个二级学科的发展不均衡,相对来说,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的学者、期刊、论著等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二级学科“中共党史”的学术发展和学术影响也可以较好地反映,但是其他二级学科,尤其是政治学理论和中外政治制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影响则难以充分反映。

二、政治学研究概况分析

CSSCI每年大约收录政治学论文5 000篇(这个数据包括其他学科期刊发表的政治学论文,当然也排除了政治学期刊所刊载的其他学科的论文)。表1给出了2005-2006年间CSSCI收录的政治学论文和引文概况。

2005-2006年间,CSSCI共收录政治学论文10108篇,引用文献87332篇次,篇均引文数为8.64篇,与2000-2004年相比有明显的提高(5.81篇)[5]722,有引文文献的比例也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从60.8%提高到71.9%)[5]722。同时,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论文相比,政治学论文的篇均引文数由2000-2004年的低于哲学社会科学平均数[5]722发展为略高于同期哲学社会科学平均数(8.62篇)。这些都表明中国政治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文献引用,重视他人的研究成果,政治学研究逐步走向规范化。但是,政治学论文中无引文文献所占的比例仍然高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平均数(20.4%),这说明政治学研究在学术规范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对政治学论文引用文献的语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政治学领域学者的阅读范围和习惯,了解中国政治学学者对国际政治学界学术成果的态度,以及中国政治学受其他国家政治学影响的程度。表2给出了2005-2006年政治学论文引用文献的语种统计。

2005-2006年间政治学论文引用文献中中文文献45015篇次,占全部被引文献的51.54%,与2000-2004年相比,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5]723;译文、日文、俄文、法文、德文文献的比例与2000-2004年相比均略有下降;英文文献23386篇次,占全部被引文献的26.78%,比2000-2004年上升了4个多百分点[5]723;其他语种文献所占比例也略有上升。这说明,英语世界国家的政治学研究对中国政治学影响较大,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其他语种国家的影响不仅相对较小而且还出现下降趋势。此外,政治学论文引用文献中中文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中文文献所占比例(63.97%),这说明与哲学社会科学整体相比,外文文献和译文文献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仍然与政治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相关,即政治学研究中包括了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等二级学科,同时CSSCI来源期刊中也包含了较多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类期刊。

对政治学论文引用文献的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文献其引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类型的文献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学术影响和地位。表3给出了政治学论文引用文献的类型数据,数据表明:首先,在政治学论文引用的各类文献中居于首位的仍然是图书,被引篇次达43771,占全部引用文献的50.12%。这一比例虽然与自然科学相比仍然高出很多,但是与2000-2004年相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5]724;其次,引用数量处于第二位的是期刊论文,接近引用总数的22.27%,这一比例仍然大大低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平均数(40%),说明期刊论文在政治学研究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与2000-2004年相比,期刊论文所占比例上升了3个多百分点。一方面政治学论文引用图书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引用论文的比例逐年上升,这说明中国政治学研究日趋活跃,其发展也更加迅速。以下的依次顺序是汇编文献、报纸文章、网络资源、会议论文、报告文献、法规文献、学位论文、信函、标准文献等。值得一提的有两点:一是所引文献中网络资源所占的比例虽然仍然很小(6.19%),但是与2000-2004年相比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5]724。一般说来,论文、网络资源要比图书能较快地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引文文献中期刊论文和网络资源比例的上升反映了中国政治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最新的研究问题;二是政治学引用文献类型中学位论文占的比例仍然非常小,说明在政治学研究中学位论文的学术影响很小,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国政治学界对青年学者的关注度不够或者说学位论文的获取渠道还不是很通畅,另一方面也说明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及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能力有待提高。

对政治学论文的类型进行统计,可以分析政治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式,不同类型的论文往往在学科发展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研究论文一般代表了原创性的研究,综述和评论类论文主要是学者之间的对话,有助于学科学术传统的形成,而译文则反映了对国外学术界的关注度。表4给出了政治学论文的类型以及各类论文的引文数量。

从发文量看,排在首位的是研究论文,占所有论文的88.03%,这一比例低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比例(90.4%),说明虽然政治学领域大部分研究为研究性的、原创性的研究,并且习惯于以研究论文的形式——而不是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原创性的、研究性的论文仍然偏少;研究论文之后是评论、译文和综述;报告和传记资料的数量很少。各种类型论文在政治学论文中的比例与2000-2004年相比变化不大。

从引文量看,不同类型的文章其引文量差异较大。研究论文篇均引文数约8.97篇,既高于政治学所有论文的平均篇均引文数,与2000-2004年相比更是提高了2.75篇,说明政治学研究性论文的学术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综述类的篇均引文数仍然低于政治学平均水平,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总体状况形成反差——哲学社会科学综述型文章篇均引用文献数量为11.62篇,大大高于所有文章的平均篇均引文数(8.62篇)。这一数据说明政治学研究中文献综述类文章仍然较少,更多的是会议综述。

三、政治学领域基金论文的分析

政治学近10年来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中国政治实践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各类基金对本学科的大力资助。根据教育部、国家社科规划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有关数据,近年来对政治学项目的基金资助力度逐年增加。例如,2002-2006年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的资助力度、项目个数都处于不断增长之中,详见表5。

由于各类基金对政治学资助的增加,2005-2006年间基金项目的发文量逐年增长,已从2005年的405篇增加到2006年的607篇。表6-7列出了政治学2005-2006年各类基金项目的发文情况。

表6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最多,其次是其他基金,第三是省(市)基金项目论文,其后为教育部基金。这四项基金项目的论文数不仅总量大,而且也都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这说明基金资助起到了作用。其余基金项目的论文数相对较少,这里不再讨论。2005-2006年政治学基金论文发布情况的分布与2000-2004年相比除绝对量大幅上升外,结构和分布基本没有变化。

根据表7可以看出,政治学领域的基金论文篇均被引为0.38,远远低于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基金论文篇均被引率(0.99)。考察政治学本身,2005-2006年CSSCI总计收录10108篇,减去基金论文1012篇,非基金论文9096篇,这一期间本学科论文引用CSSCI收录的政治学论文5209篇,减去被引用的政治学基金论文389篇,被引用的非基金论文4820篇。因此,政治学的非基金论文这一期间的篇均被引率为0.53篇,反而高于基金论文的平均被引数。这一状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这两年的基金论文总数比前五年的总数几乎增加一倍,而由于目前发文的时滞,这些论文在近两年被引用很少所致。

在各种基金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科院基金项目虽然发文量都不大,但是其论文篇均被引较高,分别为2.22和1.00;居于第二个层次的是其他部委基金、教育部基金、其他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每年在项目申报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都受到高度重视,其发文量也相当大,达304篇,但是其论文的学术品质还有待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一问题值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部门的重视;篇均被引最低的是国家其他基金和省(市)级基金,其中省(市)级基金的发文量也较大,为185篇,但是其篇均被引只有024,这可能与其研究主题较窄有关。

四、政治学研究领域中论文和著作的影响分析

要全面了解政治学的发展状况,还有一个重要的考察途径,即对政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论文和著作进行统计分析。这种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不同学者、机构、期刊和出版社在政治学领域的学术影响,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普遍关注的政治学研究主题。

(一)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论文分析

2005-2006年间,CSSCI中的政治学论文引用的期刊论文从2005年的8196篇次,增加到2006年的11256篇次,总计引用19452篇次,详细数据参见表3。如果将2年的被引论文归并汇总,可以得到每篇论文的总被引数量,我们对于被政治学论文引用6次以上的期刊论文进行了分析。

2005-2006年被政治学论文引用6次以上的期刊论文共计60篇。从这些论文的研究主题看,数量最多的论文属于政治学中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三个二级学科,其数量接近总量的80%,而其他二级学科的论文只占20%。这再次说明政治学各个二级学科之间在发表论文及论文影响力方面存在不均衡。论文数量居于第二位的二级学科是政治学理论,有6篇,如《制度范式:一种研究中国政治变迁的途径》、《全球治理理论》等;中外政治制度方面的论文有3篇;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的论文2篇。此外,被引6次以上论文中还包括了一篇社会学论文。从历时角度来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方面论文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上升,英文文献所占比重也处于上升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政治学理论论文较2000-2004年有了提高。

其次,从论文的语言种类看,表中超过一半的论文是英文论文,其数量高达38篇,而排在前10名的论文除位居第一位的秦亚青教授的《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之外,全部都是英文文献。这再次表明中国政治学学者在研究中对国际政治学界保持高度的开放心态,能及时了解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学术成果——表中的英文论文除少数几篇之外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论文;从内容来看,除1篇关于制度主义的论文之外,其余的英文论文都是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和外交学方面的论文。

如果把被引6次以上论文中的英文论文去掉,排在前十名的论文依次是:秦亚青教授的《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杨光斌教授的《制度范式:一种研究中国政治变迁的途径》,秦亚青教授的《多边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章百家研究员的《改变自己,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社会结构转型课题组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林尚立教授的《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吕元礼教授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后的政党文化转型》,秦亚青教授的《权力·制度·文化:国际政治学的三种体系理论》和王逸舟教授的《国家利益再思考》。

(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著作分析

政治学论文对图书的引用相对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偏多,2005-2006年间图书被引从2005年的19930册次增长到2006年的23841册次,总被引篇次达到43771,详细数据参见表3。我们对政治学论文中引用超过37次的图书进行了分析。

5年间被政治学论文引用37次以上的图书共64种。从作者类别看,这64本图书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经典领袖著作,如马克思、列宁、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占37.5%,排在前10名的著作中甚至有9本是此类著作;第二类是重要的历史文献选编,如《中共中央文件选编》,占9.4%;第三类是国外作者著作的中译本或原著,占48.4%;最后是国内学者的著作,仅有3本,占4.7%,分别是倪世雄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王逸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和陆学艺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可见,国外政治学著作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些著作中很多都是政治学领域中的经典著作,如《政治学》、《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正义论》、《论美国的民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论法的精神》等。赛缪尔·P·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的两个中文译本是被分别统计的,如果合并统计,则其被引次数达141次,排在第11位。

如果排除前述四种类型中的前两种类型,剩下的图书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两大类:第一是政治学理论方面的著作,其中包括不少政治学古典名著,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洛克的《政府论》等。与其他社会科学相比,政治学研究更加重视和依赖古典名著。当然其中也包括相当数量当代政治学名著,如赛缪尔·P·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罗尔斯的《正义论》、阿尔蒙德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等,其中有若干本是关于民主问题的研究。第二大类是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方面的著作,其中主要是国外学者的译著,此外,在仅有的3本国内学者著作中有2本的内容也是关于西方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理论的。这说明,虽然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在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各个二级学科中发展较为迅速,无论是其发文量、被引量、期刊数量、作者数量等都高居其他二级学科之上,但是仍然缺少被学科内部公认的本土化的理论框架。虽然被引超过37次的图书中仅有的3本国内学者专著中有两本都是此领域的,但是其内容却都是对国外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的介绍和评价。此外,被引超过37次的图书中还包括了一些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在仅有的3本国内学者著作中就有1本是社会学著作。

因此,从被引图书的数据看,2005-2006年中国政治学研究仍然延续着之前的特点,即一方面“没有能恰当地处理好学科的政治性和学术性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着过于依附于权力的倾向;二是学科的本土化程度低,缺少被学科内部公认的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5]767。2005-2006年被引超过37次的图书中相当数量的图书也曾经出现在2000-2004年的被引图书中,其中包括倪世雄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王逸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说明这些图书在政治学研究中仍具有稳定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

五、结束语

本文利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5-2006年的数据对政治学领域作了多角度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政治学研究在中国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这表现在逐步增加的发文量、不断增加的各种研究资助、学术研究成果越来越符合学术规范等。但是中国政治学研究仍然存在很多值得人们关注和反思的地方,如各二级学科发展的不均衡、缺乏本土化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化倾向”、学位论文影响力很小、学术研究的规范化程度仍需提高等等。中国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本学科领域学者们的共同努力。

收稿日期:2008-06-22

标签:;  ;  ;  ;  ;  ;  ;  

中国政治学研究概况分析--基于CSSCI分析_政治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